2025年四川绵阳中考历史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16年是美国总统选举年,选举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人类早期的民主政治形态兴起于( )

A.古代埃及

B.古代雅典

C.古代罗马

D.古代印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的暴行是( )

A.命令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割占中国台湾、澎湖列岛

C.洗劫并放火焚毁了圆明园

D.逼迫清政府开放上海

3、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人们显示出的精神风貌是(        

A.封闭保守、狭隘自私

B.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C.盲目模仿、不思进取

D.夜郎自大、唯我独尊

4、2021年夏天,河南暴雨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有一位治水英雄,花了十多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水患。他是(     

A.禹

B.启

C.舜

D.鳏

5、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的标志是(  )

A. 市舶司的设置   B. 中书省的确立   C. 宣政院的设立   D. 驻藏大臣

6、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仅103天,又称“百日维新”。下列关于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B.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C.慈禧太后残酷镇压了戊戌变法运动

D.“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7、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A.商朝

B.西周

C.夏朝

D.东周

8、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台湾省在元朝时期的名称是

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澎湖

9、新疆地区是从哪朝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10、一位商人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到西亚经商,途中得到西域都护的保护,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

A. 战国时期   B. 秦统一后

C. 汉高祖时期   D. 公元前60年

 

11、如果我们去探寻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应当到( )

A.珠江流域 B.长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辽河流域

12、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13、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即科举制,部分西方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制度创立于(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明朝

14、改革开放以来,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下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明

A.人民健康水平在下降

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牛奶面包代替稀饭馒头

D.肉鱼禽蛋得到充分保证

15、1931年,帝国主义在中国投资已达32亿美元,开设洋行商店8000多家。到1936年帝国主义投资额更高达43亿美元,占整个中国工业资本的71.6%。这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封建主义的压迫

C.帝国主义的压迫

D.中国处于内战

16、下列是不同时期教科书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表述,这说明(       

教科书种类

描述

北洋政府初期教科书

洋溢着对结束专制政体的欣喜,又充满了对建立共和政体的自豪。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教科书

辛亥革命成功,表面上是由君主专制转变到民主共和政体,但实际上没有彻底贯彻“三民主义”的主张。

新中国时期的教科书

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具有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时代和立场影响历史评价

B.历史背景决定了历史评价

C.观点越新历史评价越客观

D.认识历史并没有确切定论

1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梁启超—洋务运动

B.邓世昌—义和团运动

C.谭嗣同—戊戌变法

D.孙中山—新文化运动

18、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这里的“新秩序”是指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

 

19、伏尔泰说:“即使中国的皇帝,也不能向最下等的人说……禁止你思想”。这表明他主张

A.人文主义   B.反抗神权 

C.三权分立  D.自由平等

 

20、“国家的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段材料(     

A.是继汉高祖后西汉社会盛世局面的描述

B.表明了西汉后期社会黑暗,贪腐流行

C.反映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强盛,人民富足

D.是东汉前期的真实写照,可以研究当时由盛转衰的原因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行省制度即今地方行政区划——省的前身,它产生的朝代是____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

(2)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其创始人是(  )

(3)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  )

(4)646年开始,日本效仿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  )

(5)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的宗教是(  )

23、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领导人是_______

24、中共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分____;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____的奋斗目标。

25、元朝戏剧空前发达,悲剧《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__;明代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是宋应星的《______》。

26、   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7、实行()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06年,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8、古罗马时期,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制定____________,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拿破仑法典》,体现了自由平等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则,成为很多国家民法的参照蓝本。

29、_________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

30、目的:粉碎日军的“______”和封锁,振奋士气。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02周年,概括四代领导人在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各进行了哪些探索,结果如何?

32、20世纪的100年,是人类急剧发展,国际关系深刻变化的100年。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沉重 的打击,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争夺世界霸权的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这次战争中被称作“绞肉机” 的战役是什么?该战争的结果如何?

(2)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请任举一例二战中反法西斯国家团结协作打击法西斯的史实。二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中国是二战中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了重要贡献。重庆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也发挥着其特殊的作用,请列举史实并说明重庆人民对全国抗战的贡献。

33、商鞅变法内容?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华文明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某校七年级开展以“文明·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完成探究任务。

【任务一   新·思想】

老子

(儒家)

墨子(墨家)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1)根据以上表格中“代表人物(学派)”的方式,请将表格中①②处内容在答题卡对应位置填写完整。根据以上资料,指出三家学派的思想有何共同之处。

【任务二   新·时代】

            战国形势图                                                                                   秦朝形势图

(2)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表述的正误。你认为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正确”;不正确,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填“错误”。

A.秦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   

B.秦长城和战国时各诸侯国修建的长城没有承接关系。

(3)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时期修筑长城的历史作用。

【任务三   新·科技】

在纸出现之前,书写材料是竹简、木牍、缣帛,价格昂贵且携带储藏都不方便,制约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汉武帝至汉宣帝时代,已有植物纤维纸,至迟在汉宣帝时代已掌握了麻纸的制作技术。东汉和帝时,担任尚方令的宦官蔡伦指导工匠们用树皮、麻布等为原料,制作出更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从此开创了一场书写材料的革命,由纸取代了简帛。中国的造纸术,此后东传朝鲜、日本,西传阿拉伯、欧洲,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一大贡献。

——樊树志《国史概要》

(4)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书写材料发生的变化,并概括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5)综上,请谈谈我们青年学生如何实现对中华文明的不断创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