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通辽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植树造林人人有责。小明发现树上的部分叶子变干了,原因是这些叶子的水分发生了(       

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液化

2、中央二台“真假实验室”探究,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冰棍贴紧舌头,舌头会被“冻”在冰棍上,这时舌头的水发生了某种物态变化,与其对应的图像是(  )

A.

B.

C.

D.

3、下列声现象中,主要不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是(  )

A.超声波清洗

B.倒车雷达

C.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D.超声波检查身体

4、某同学利用如图1装置分别将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计算机,在显示器上观察到图2所示三种声音的波形。根据波形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声音只有响度相同

B.三种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

C.三种声音的音调和音色相同

D.三种声音的音色和响度相同

5、2023年杭州亚运会火炬“薪火”在第一棒火炬手罗雪娟手中传递,如图火炬的高度约为(  )

A.73mm

B.73cm

C.173mm

D.173cm

6、如图所示,甲、乙分别在平面镜MN的两侧。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进入甲的眼睛。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  )

A.甲可以直接看到光源S

B.甲可以看到光源S的像

C.乙可以看到光源S的像

D.乙无法看到光源S

7、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日期间,小明到五洲湖公园游玩。风平浪静时,水面映出拱桥的“倒影”,清澈见底的水里出现“水底的鱼儿在白云中穿梭”的景象;起风后,水面上波光粼粼。对以上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白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波光粼粼”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8、下列数据中,不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

B.教室里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5m

C.中学生脉搏跳动60次所用时间是10s

D.自行车速度约为5m/s

9、实验探究主要包含问题、证据、解释和交流四个环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属于提出问题环节

B.“实验记录平面镜成像距离数据”属于交流评估环节

C.“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属于收集证据环节

D.“组间分享实验结论,探讨优化方案”属于解释证据环节

10、如图所示,公园围墙外的小路形成一个规则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同时出发沿逆时针方向紧贴围墙绕公路匀速行走,已知甲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48分钟,乙绕围墙行走一圈需要68分钟,从甲第一次看见乙开始计时,到甲又看不到乙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A.4分钟

B.3分钟

C.2分钟

D.1分钟

11、如图是空调的制冷剂在室外机(冷凝器)和室内机(蒸发器)之间循环的示意图,关于制冷剂在室外机(冷凝器)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和吸热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需要吸热

12、小明拿着凸透镜在窗户和墙壁之间移动,发现墙壁上出现了一个窗户的像,墙壁、凸透镜和窗户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墙壁上出现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投影仪是利用图中所示的成像规律工作的

C.向右移动凸透镜,在墙壁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D.用白纸挡住凸透镜一半,不能看到窗户完整的像

13、测量是物理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下列有关测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选择测量仪器时,分度值越小越好

B.测量中虽然有误差,但是只要认真规范地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D.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大意,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造成的

1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下列关于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随路程s的增大而增大

B.速度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

C.当速度一定时,路程s随时间t的增大而减小

D.速度与路程s或时间t都没有关系

15、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高速公路某段道路上的区间测速测的是该路段的平均速度

C.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两个物体的速度一定相等

D.物理学中,不能用单位路程通过的时间即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16、以下是某同学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眨一次眼的时间约为6s

B.体温约为36.8℃

C.身高约为1.7m

D.步行速度约为1.1m/s

17、诗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绘儿童放飞风筝的画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儿童鞋底制作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放飞在空中的风筝飞得时快时慢不需要力的作用

C.越飞越高的风筝的运动状态只有运动快慢的变化

D.线对风筝的拉力和风筝对线的拉力是方向相同的

18、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浸没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B.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C.在进行此实验过程中,当水加热至沸腾后,小孔中有大量的的白雾冲出,离小孔越近看到的白雾越多,这是液化现象

D.分析图乙中的图线,第一次和第二次得到的图线不同的原因是水的初温和水的质量不同

19、如图是我市英西峰林的美丽风景,群山在湖水中的“倒影”的形成原因是(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0、如图所示,一固定光源向水池发出一束激光,在水面同时发生了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在光电屏和池底分别留下光斑PQ,据图分析可知(  )

A.反射角为50°

B.反射角为80°

C.若水面上升,光斑P将向右移

D.若水面下降,光斑Q将向右移

21、估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为10s

B.一名普通中学生所受重力约为50N

C.一枚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D.教室里普通课桌的高度约为1.6m

22、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  )

A.扇来的是凉风

B.扇来的风能加快汗液蒸发,使人体被更快地吸热

C.扇来的风赶走了人体周围的热空气

D.扇风可使空气温度降低

23、在平直轨道上行驶的火车中,放在车厢内小桌上的苹果相对于下列哪个物体是运动的(   

A.这列火车的机车

B.坐在车厢椅子上的乘客

C.从旁边走过的列车员

D.关着的车门

24、如图所示,小旭同学用刻度尺对一长方形物块的长度做了四次测量,其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一条带有箭头的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______叫光线,如图所示。光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这里用到的方法是模型法。

26、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如果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   的.

 

27、最简单的潜望镜是由两块 ________制成的。

28、如图所示,运输液体货物的槽车匀速向右行驶,其上方液体上有气泡,当突然刹车时,气泡将向 ___________运动,其原因是 ___________具有惯性。

   

29、小芳的衣服上有污渍,由于房间光线较暗,为了帮小芳同学在镜子里看清衣服上的污渍,应将手电筒射向______(选填“衣服”或“平面镜”)。

30、现代城市里常在主要街道上设置噪声检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该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3.26的数据,这个数字的单位是______,当有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重庆首座高海拔大型水库——南川金山湖水库,实现了山区变景区,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如图所示,在修建水库时,堤坝总是上窄下宽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压强越___________,同时堤坝通常修得很高可以提高水位,增加水的___________能,泄洪时,奔腾的河水能将水下的石块冲走,说明河水具有___________能。

32、在图所示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木块的长度为           

 

33、液体内部的压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世界在建规模最大的白鹤滩水电站最大坝高289 m,则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所受的最大压强约为___________(水的密度1.0×103kg/m3g=10N/kg)。

34、一列火车长,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一座长为的大桥,这列火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的时间是______,这列火车全部在大桥上运行的时间是______。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在光具座上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把烛焰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e各点,并分别调正光屏的位置,则:

(1)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等大的像;

(4)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出现放大的虚像;

(5)把烛焰放在______点,所成像的像距最大.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肌肉动作操纵制动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前进的距离叫制动距离。下面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1)当车的速度为80km/h时人的反应时间为_____s。

(2)若速度为100km/h.则前后车距至少应不少于_____m。

37、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上海

苏州

常州

南京

到站时间

09:39

10:28

11:30

 

发车时间

09:00

09:43

10:33

 

里程/km

0

84

165

300

(1)列车由上海驶往南京全程的平均速度?

(2)列车从苏州到常州的速度?

 

38、某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以108km/h的速度匀速行驶6km,其发动机输出功率始终为60kW,问:

(1)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多大?

(2)汽车行驶期间发动机共做多少功?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图甲为近视眼成像光路图,请在图乙虚线方框内画出矫正透镜,再画出矫正后经晶状体折射的光线。

40、暑假期间,几位同学到野外游玩,到了一个岩洞洞口时,带的手电筒出了故障,好奇的小勇想进去看看,但里面黑暗,又有点儿害怕,聪明的小慧将包里的小镜子举在手上说:“我可以让洞里面变亮!”如图所示,请画出小慧使洞内变亮的方法。

41、按要求完成光路图

(1)“坐井观天,所见甚小”,请在图甲中用光路图作出井底之蛙“观天”的最大范围。

(2)如图所示,箭头前有一小孔,请在图乙中根据箭头位置画出它经过小孔所成的像。

(3)如图丙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