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你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对文中个别的字句我冒昧地进行了雅正,谨供参考。
B.刘老师快要退休了,却仍在为培养学生而略尽绵薄,其高尚师德让人敬仰。
C.我们诚挚地邀请著名民俗专家莅临会场,指导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
D.今天下午三点左右,本人在学校操场不慎丢失一枚惠存多年的猴年邮票。
2、下列对联与名人,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②十年成败一知己,七尺存亡两妇人
③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④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A.①杜甫②张良③张骞④项羽 B.①杜甫②韩信③王昭君④屈原
C.①陆游②韩信③张骞④屈原 D.①陆游②张良③王昭君④项羽
3、下列对《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两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表现“故都的秋”,作者重点抓住秋槐、秋蝉、秋雨、秋果等景物进行细腻的描写,写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
B.作者不选择北平秋天的那些著名风景,如“陶然亭的芦花”之类,是因为这些著名风景是古往今来骚人墨客吟咏北京秋天常用的题材,难以写出新意来。
C.朱自清先生把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的“荷塘月色”细分为“月色下的荷塘”与“荷塘上的月色”两部分。这样划分,使景物描写细腻传神。
D.朱自清具有很强的语言驾驭能力。他的语言看似普通,不做惊人之语,但实际上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泻”字紧扣比喻,写出月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激亢 船弦 万户候 绿树成荫
B.凄婉 款待 刍菊花 心志健全
C.蹀血 羁鸟 陶然亭 对现诺言
D.樊笼 狼藉 墟里烟 了截爽直
5、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宋代处在以盛唐为标志的古代社会鼎盛期的结尾,因国力的贫弱,内忧外患的侵扰,士人对社会动荡都有深切的体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使得仕途的吸引力大打折扣。凡此种种,都促成了“吏隐文化”的发育。
①向外拓展的能力和意愿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②由此情感和思致变得深沉
③而朝政难为与党争不断带给人的纷扰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①②③
6、(题文)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近年来,智能车辆已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
智能汽车与一般所说的自动驾驶有所不同,它指的是利用多种传感器和智能公路技术实现的汽车自动驾驶。智能汽车首先有一套导航信息资料库,存有全国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城市道路以及各种服务设施(餐饮、旅馆、加油站、景点、停车场)的信息资料;其次是GPS定位系统,利用这个系统精确定位车辆所在的位置,与道路资料库中的数据相比较,确定以后的行驶方向。除此之外,智能汽车还有道路状况信息系统、车辆院碰系统、紧急报警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等。
通常对车辆的操作实质上可视为对一个多输入、多输出、输入输出关系复杂多变、不确定多干扰源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控制过程。驾驶员既要接受环境如道路、拥挤、方向、行人等的信息,还要感受汽车如车速、侧向偏移、横摆角速度等的信息,然后经过判断、分析和决策,并与自己的驾驶经验相比较,确定出应该做的操纵动作,最后由身体、手、脚等采完成操纵车辆的动作。因此在整个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人为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一旦出现驾驶员长时间驾丰、疲劳驾车、判断失误的情况,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高效。对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极大地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x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
【1】(小题1)根据材料一第三段,下列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A. 环境复杂 B. 经验不足 C. 反应迟钝 D. 疲劳驾驶
【2】(小题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智能汽车所具有的特点的一项是
A. 综合性 B. 高新技术 C. 新动力 D. 畅通性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内容。
(1)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中表现词人留恋家园,长夜难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相思》中直接回答深夜不寐的原因,表现词人对狂风暴雪极为厌恶的情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锲而舍之,_____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文天祥民族气节以及舍生取义生死观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 明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表达出物是人非、无限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因外界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是因为他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对偶和借代的修辞手法,描绘了洞庭湖上鸥鸟飞翔、鱼儿欢游的画面。
(3)古人常在诗中借落花抒发心中的愁绪成感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揭示了修养最高的人应物我不分、无所为、不立名的主题。
(2)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日光照射,峰峦明暗变化,表现泰山的高大巍峨,赞叹大自然的神奇秀丽。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诗经·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左右芼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 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 “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 “钟鼓乐之” 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 《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 《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 《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节选)
荀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孚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文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囋⑦.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②没:通“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通“著”,显明。⑤蝡;同“蠕”,微动。⑥傲:浮躁。⑦囋:形容言语烦碎。⑧向:通“响”,回音。⑨方:仿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君子,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性。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女好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D.学者,“学”者,觉也,系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5】本文在分析说理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第3段“学莫便乎近其人”的观点和《师说》中的哪些说法意思相近?
14、写作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是不断地成为他自己,还是成为别人心目中的好人?”就此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