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在黑暗中长时间近距离看手机与黄斑变性没有直接关联, ② 并不是说这种行为对眼睛没有损害。 ③ 在黑暗中长时问近距离看手机,睫状肌 ④ 会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使晶状体过度屈曲,⑤导致视力下降。 ⑥ ,黑暗中过于专注地盯着太亮的屏幕,会使眼角膜干涩。
|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A | 虽然 | 但是 | 如果 | / | 进而 | 此外 |
B | 尽管 | 然而 | / | 就 | 因而 | 当然 |
C | 如果 | 那么 | 虽然 | 可能 | / | 据说 |
D | / | 当然 | 因此 | 可能 | 所以 | 另外 |
A. A B. B C. C D. D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在《百家讲坛》讲述《清十二帝疑案》,阎崇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精心研究,可谓沙里淘金,最终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②北京故宫在其90岁大庆当天新开四大区域举办“庆生”大展,而“甄嬛”的原型、乾隆母亲钮钴禄氏生前所居的寿康宫首次开放,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
③名人故居纳入文物保护序列需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和名人影响等因素,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制定名人故居保护办法,合理确定名人故居标准。
④又是一年三月三,虽然温度偏低,但丝毫没有影响人们的出游兴致,大家从城市、乡村赶来,庙会上人们熙熙攘攘地走来走去。
⑤模仿大自然和生物体构造研发新产品已成为日本产业界的一股新潮流,这项“自然科技”如今已广泛走进当地人们的生活,新产品登场源源不断。
⑥他画的画在我们这里很出名,可拿到大地方,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3、下列诗句,哪一项是正确的?( )
A.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亳秦少游。
B.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亳韦苏州。
C.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苏子游。
4、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片名取自下列哪一首古诗?( )
A.白居易《咏菊》
B.黄巢《不第后赋菊》
C.李商隐《菊花》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螭龙(lí) 嫡亲(dí) 小幺儿(yāo) 便宜行事(biàn)
B.宫绦(tāo) 攒花(cuán) 美人觚(hú) 面如敷粉(fū)
C.盥洗(guàn) 拂尘(fú) 罥烟眉(juàn) 镶着錾银(zàn)
D.忖度(duó) 拭泪(shì) 窄裉袄(gèn) 孽根祸胎(niè)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揣植物的人
王晓莉
那一幕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
那天傍晚我买菜回家。家门前的石阶沿上坐着个中年男子。他衣衫褴褛,眼神有些涣散。一望可知是个精神有问题的人。
我就要从他身边穿过去了。突然,他有点诡秘且天真地笑了起来。他的笑,就好像是偷了件宝物却不能示人的那种欣喜。
也许是看见了我手中青菜的缘故,他解开个衣服扣子,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棵小树苗来。
那树苗总有尺把长了,根上尚留有不少黄泥土,只是捂在他怀里太久了,泥已有些板结。而树苗本身,也已呈现出枯萎的征象。他双手捧着树苗,瞥瞥我和我手中的青菜,似乎要和我比试,谁手中的植物更强。
然后他感到这毫无可比性——他的植物比我的要强一万倍。他不再管我,只是盯着那树苗,左看看,右看看,怎么也看不够的样子。很快,他就完全沉浸到他和手中植物组成的“二人世界”里去了。
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几乎就是一幅画。如果我来命名,那也许可以叫做《植物,或爱》。
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神志已失常,终日在大街上流浪的人,独独这样爱着一棵植物?按说,这植物实际上已死了。于他却虽死犹生。他是把自己的生命当作了那植物的土地。一块四处漂泊的土地。当世界都遗弃他的时候,还有一株树苗在陪伴着他;或者说,当他连这世界也遗弃的时候,他却不忍遗弃一棵植物。
这一幕令我有种泪湿的感觉。那一刻,我对他怀中,乃至整个世上的植物,充满了感激与温情。
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精神尚健全之时,一定是个植物爱好者。就像我身边的许多人,就像我。
一位退休老同事,腿脚不便,是个狂热的植物爱好者。有次闲谈,他偶然听人提到,在江西南部山区,有一种奇怪的树,那树栽种时,旁边必须要同时栽下另一种树作陪。当这树成活以后,陪伴的那棵树却一定会死去。
一棵树要陪着另一棵树生,并且要先于它而死。它的命运如此古怪,甚至悲壮,仿佛生来就是为了成全他人。
从此,老同事心心念念要到那座叫“阳岭”的赣南山中去。有次,他告诉我,他甚至某个晚上做梦梦见了那相临的两株树。“可惜,我一醒就再也记不起它们的样子了。”他充满憾恨地说。
那位古代的伯牙,千山万水,只为听一曲钟子期。在我看来,我的这位植物爱好者同事,就像植物们的伯牙。
人们热爱植物的理由形形色色。我的一个朋友说,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令身边十个人愉悦的人,已经不多。植物,却几乎令所有人愉悦。
而在我看来,从一株植物那里,我们可学的东西,也并不比向一个人学习到的要少。
有次我在郊外,看见一棵受伤的老槐树,齐腰处的树皮被人凿去了完整的一圈,露出了本白色的树身。我想它是肯定活不长了。等下次我再经过它时,我看见它的上半部分的确是死去了,但是在挨近地面的地方,它的叶子重又爆发出来。绿而茂密的,像围了一圈冠冕。
生命是如此顽强。这树又活了。
我曾听说,世上有一种树洞,濒临绝望的人们,如果能找到它,就可以对着它述说那不可说的心思:思念、伤害、挣扎……说完之后,用草封存那洞,人就可以重新开始生活。
这样的一种植物,是谁派到世上来的?谁,又不需要这样一个树洞?
如果你想快乐一个月,就去旅游;想快乐一辈子,就去和植物做朋友。
是的,在一朵比小指甲盖还小的花,一茎比针还要细的春草里面,你照旧能够发现到生命的美与秩序。你看见的它们为生命的努力,比你在一个人身上看见的还要多。你从来不会看见一棵植物偷懒,你也从来没有听见一棵植物说——它活不下去了。
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如果连植物都不爱,也许,这世上真就没有什么好爱的了。
我总是想起那个怀揣树苗坐在我家门口的人。人们都说,他是精神失常了。
但是他真的是精神有问题吗?
在我看来,他手捧植物的样子,就像一本启示录。只是那启示录是完全关闭着的。没有人知道,里面究竟写着些什么。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怀揣植物的人,遭到世界遗弃,只有怀中的树苗与之相伴,在这独特的“二人世界”里,植物给了他心灵的慰藉。
B. “我”的那位退休老同事,对植物有着狂热的爱,文章用“俞伯牙与钟子期”之事,表现了他与植物关系密切,互为知音。
C. 文中画线句运用了对比手法,将“人”与“植物”进行对比,表达了人们热爱植物的一个理由——它能让很多人愉悦。
D. 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人与植物”的思考和感悟,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2】作者说:“植物给了我们太多的启示。”植物给人们带来哪些启示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3】文章以第一人称为主,间杂使用了第二人称,这样的人称处理有怎样的效果?请简要分析。
7、根据语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敌》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傍晚时分山静鸟倦的图景,借此表达诗人厌倦官场而归隐田园的情志。
(2)《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两句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佳句。
(3)庄子在《逍遥游》中,用夸张的手法描写大鹏先拍击水面达三千里,然后才“_______”,飞腾升空的景象。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两句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和“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两句,以月为例,说明事物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明了文章的写作缘由。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了茅草飞到树梢、沉落池塘的情状。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极写主客在游赏之乐后,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10、补写出下列名句的句子。
(1)《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月光像白霜一样从空中流下,照得江畔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不停移动的月光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美好的闺房中,捣衣石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7)《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发出没有什么地方的春江没有明亮的月光啊!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春江花月夜》中“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写出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忧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春江花月夜》中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写出江月有恨,流水无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春江花月夜》中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没有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春江花月夜》中运用想象和“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暗含相思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生命,就个体而言,何其短暂;就整个人类而言,则是代代相传,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体现了这一哲理。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以“_______________”交代了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接着用“_______________”解释了“离骚”的内涵。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强烈的诘问,严厉谴责了秦王朝巧取豪夺挥霍无度、自私无道的做派。
(3)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已,渴望效法诸葛亮至死不忘恢复中原,一展平生的抱负。
12、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各题。
别舍弟宗一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永贞元年(805)九月,柳宗元参与的革新运动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不久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今广西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去,柳宗元写了这首诗送别。
【1】对于本诗的最后一联,宋代周紫芝曾在《竹坡诗话》中提出非议说:“梦中安能见郢树烟?‘烟’字只当用‘边’字。”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帝遣使聘之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
(节选自《后汉书·严光传》)
材料二: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同光武游学。及帝即位,光乃变易姓名,隐逝不见。帝思其贤,乃物色求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光也,乃遣安车玄纁聘之,三反而后至。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光不起,于床上箕踞抱膝发书。读讫,问子道曰:“君房素痂,今为三公,宁小差否?”子道曰:“位已鼎足,不痴也。”光曰:“遣卿来何言?”子道传霸言,光曰:“卿言不痴,是非痴语也?天子征我,三乃来。人主尚不见,当见人臣乎?”子道求报,光曰:“我手不能书。”乃口授之,使者嫌少,可更足。光曰:“买菜乎?求益也?”霸封奏其书,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卧所,抚其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而言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曰:“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
(节选自《高士传·卷下·严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区区,用于自称的谦辞,与《过秦论》中“秦以区区之地”的“区区”意思不相同。
B.鼎足,喻三方并峙之势,与《三国演义》中“以成鼎足之势”的“鼎足”意思相同。
C.要领,腰和脖子,“要领绝”的意思是被处死,与现代汉语的“要领”意思不相同。
D.物色,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去寻找,与现代汉语的“物色人选”的“物色”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严光年轻时名气很大,与光武帝一同游历,光武帝即位后,严光便隐居了;光武帝敬重严光,想让他辅助自己,但他最终没有答应。
B.面对侯霸的信使,严光没有起身迎接,在打开侯霸的来信时居然岔腿抱膝;他还嘲笑侯霸痴傻,后把信札丢给信使,显得极不恭敬。
C.严光在写回信时未按来使要求多写一点,他说这又不是买菜要多多益善;侯霸密奏此事,光武帝笑着说严光是狂家伙,还是老样子。
D.严光被光武帝任命为谏议大夫,不肯接受,于是归隐躬耕于富春山;后来得到光武帝的特别征召,他也没有去;八十岁在家中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司徒霸与光素旧,欲屈光到霸所语言,遣使西曹属侯子道奉书。
(2)复引光人,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因共偃卧。
【5】严光是怎样分别拒绝司徒侯霸和光武帝的延请的?请简要概括。
1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大是时髦,大是潮流,大是追求……我们的世界现在有许多东西正变得越来越大。
有人说,大固然好,但一切都大起来的时候,世界就小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除诗歌外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