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瑞同学在语文课上学习诗歌辞赋时,发现很多词句描述了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他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潭清疑水浅”——“疑水浅”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夜半钟声到客船” ——人们是通过音调辨别出钟声
C.“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可以以江岸为参照物
2、“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面四个图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3、为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许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让水一直保持沸腾。现把它放在电子秤上,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电子秤读数会变大
B.图中温度计能正确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C.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断电后水不再沸腾,说明水保持沸腾要持续吸热
4、下列实验中,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是( )
A.将发声的音乐芯片悬挂于密闭玻璃容器中,向外抽气
B.将发声的音乐芯片密封好后,浸没入盛有水的水槽中
C.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触碰水面
D.将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
5、甲、乙两物体同时由同一位置开始在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2s末物体乙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第4s末两物体的运动速度恰好相等
C.前2s内,以物体乙为参照物,物体甲在向西运动
D.前4s内,乙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
6、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水中桥的倒影
B.水中“弯折”的筷子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雨后的彩虹
7、在下图所示的四个情境中,由光的反射现象引起的是( )
A.熊猫照镜子
B.只见树叶不见天空
C.铅笔弯折
D.邮票变大
8、关于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用精密的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C.只要认真测量是能够避免错误的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消除的
9、小明和小红分别乘坐两辆汽车同时从石家庄同一地点开出沿同一公路驶往驼梁风景区,2.5h后,两车同时到达距离出发点140km的风景区停车场处,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行驶中两车一定一直保持相对静止
B.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这140km路程中两车一定都是匀速行驶
D.在前2h内两车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10、如图所示,下列实例中,属于应用了重力方向的特点的是( )
A.图甲:往前推车
B.图乙:往墙上敲钉子
C.图丙:用力拉拉力器
D.图丁:用重垂线检查相框是否挂正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C.深夜里优美的钢琴声,它不是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信息
12、小亮开始实验时水量少了点,于是在沸腾后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中能反映小亮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
A.
B.
C.
D.
13、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水。“适量”的标准是( )
A.能淹没石块,放入石块后水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C.能淹没石块,且放入石块后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14、用一架已调节好平衡的天平称量物体,由于砝码的使用时间过长,已经有点磨损,用这架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将( )
A.偏小
B.正好相等
C.偏大
D.随称量物体改变
15、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D.一张试卷的厚度约为1m
16、2023年9月哈尔滨地铁3号线西北环老道外段开通初期运营,更多市民可以享受到绿色通行的便利。小红坐在车厢里观察到,列车启动后站台上的广告牌在向后退,此时小红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站台
B.站台上的广告牌
C.地铁铁轨
D.车厢
17、如图是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的路程-时间的图像,李红同学根据该图像得出以下结论,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请你帮她找出来( )
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物体在10s内运动10m
C.乙物体在10s内运动10m
D.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
18、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 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则乙的体温可能是( )
A.39℃
B.37℃
C.39.5℃
D.25℃
19、周长是2m的圆轮,绕水池一周需要20圈又8cm,水池周长是( )
A.40.80m
B.40.08m
C.48m
D.41m
20、“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
21、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对下列诗句中所包含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B.“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C.“白日黄流涨渭城,三更风紫尽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D.“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的形成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
22、在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逆风,由此可以判定风的方向以及两人中骑车速度较快的是( )
A.向东甲
B.向东乙
C.向西甲
D.向西乙
23、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
A.秒
B.赫兹
C.米
D.千米
2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铁杵在打磨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体积
B.质量
C.密度
D.以上物理量均不变
25、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添加砝码时,若在右盘中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边,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
26、唱歌,鼓掌、踏步、牙齿相叩,身体的不同部位可以发出各种声音.鼓掌声是由于手掌_______产生的;很难听到甩动胳膊发出的声音,是因为胳膊甩动的频率_______(选填“高”或“低”).
27、小孔成像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物体远离小孔,像将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8、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2: 5,则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_____。如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剩下部分的密度之比是_____。将质量为54g的铝制成体积为25cm3的空心球,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cm3。(ρ铝=2.7×l03kg/m3)
29、(1)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
(2)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
30、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lkg的长方体。用4N的水平拉力向右拉,长方体静止不动,此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拉力增大至6N时长方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所受的摩擦力为 ______ N;若拉力增大至8N时长方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______N。
31、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干燥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______(选填 “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_____(选填“亮”或“暗”)。
32、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是:______________、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_______________、评估,在探究的全过程中,都要进行_______________。
33、如图a所示,吴刚同学用示波器、钢锯条和台钳研究声音的响度。他将钢锯条的下端夹紧在台钳上,上端用手扳动一下,使钢锯条振动发声。实验中,他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响,第二次锯条发出的声音弱,他同时观察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幅度分别如图b、c所示,则他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d、e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______是乐音的波形。
34、重2 N的苹果放在手掌中,(空气阻力不计)对苹果施力的物体有____和____,手向上运动突然停止,苹果被竖直上抛,苹果在空中飞行时,此时苹果受到____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为____。
35、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大伟和小明同学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二人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方案:
步骤a: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桌面上匀速滑动;
步骤b:在木块上加放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它们在桌面上匀速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a比较;
步骤c:在桌面上铺一条毛巾,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毛巾上匀速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a和步骤b比较;
步骤d:放一块平玻璃在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在玻璃上匀速滑动,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步骤a、b、c比较;
(1)请写出两个使用弹簧测力计需要注意的事项______;
(2)步骤b的设计是为了验证上述猜想(A、B、C)中哪个的正确与否______;
(3)为了验证“猜想C”是否正确,大伟认为应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请你帮他们设计这一实验步骤;______
(4)实验过程中,小明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可以去掉一个步骤,请你分析,小明准备去掉哪个步骤?______
(5)比较步骤a和步骤d,发现a的示数大于d的示数,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为______。
36、一辆汽车正以10 m/s 的速度向着一峭壁开去.某一时刻,司机鸣笛,他在3s后听到从峭壁反射回来的声音.请你计算:
(1)这段时间内汽车向前行驶了多远?
(2)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
(3)司机鸣笛处到峭壁的距离d是多少?
(4)从司机鸣笛处再向前行驶多长时间后,司机鸣笛就听不清回声了? (环境温度为 15°C,人耳区别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37、某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1)求0~3s内运动的路程;
(2)3~7s内路程为86m,求0~7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
38、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一列火车早上7:30从甲地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39、按照要求画图
①画出图甲中的入射光线。
②如图乙一条入射光线AO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请两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40、质量为0.5kg的物体A悬浮在水中,画出A受到的浮力的示意图。
41、如图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已知水对光的折射本领强于空气,请在图中画出法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出折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