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金昌八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在阳光照射下会引起森林火灾。装有水的饮料瓶相当于(       

A.平面镜

B.凸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2、如图,一束光与镜面成20°角入射,以垂直纸面的直线为轴绕O点转动平面镜,使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恰好垂直,则镜面应(  )

A.顺时针转动20°

B.顺时针转动25°

C.逆时针转动20°

D.逆时针转动25°

3、发声体甲和监测器均固定,测得甲发出声音的特性变化如图,则(  )

       

A.声音的音调不变

B.甲振动幅度不变

C.声音的响度不变

D.甲每秒振动的次数减少

4、很多体育赛事都与摩擦有关,下列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冰壶比赛中,运动员在冰壶前方“刷冰”

B.篮球比赛中,所用的篮球表面有许多花纹

C.足球比赛中,守门员戴的手套掌面有密集的小颗粒

D.被河比赛中,运动员穿的运动鞋的鞋底带有花纹

5、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粗铜丝拉伸后变成了细铜丝,密度变大

B.一支粉笔用掉部分后,它的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

D.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冰后密度变大的缘故

6、在下列测量中,应选用毫米刻度尺的是(  )

A.测量人的身高

B.测量跑道的全长

C.测量门窗玻璃的尺寸

D.测量头发丝的直径

7、小亮开始实验时水量少了点,于是在沸腾后又往烧杯里加了一些冷水,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图中能反映小亮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A.

B.

C.

D.

8、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为340m/s

B.可以利用回声测量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C.只要有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够产生声音

D.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9、绷紧在纸盒上的两条橡皮筋,粗细不同(如图),用手拨动橡皮筋可发出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拨动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手拨动越快,橡皮筋发出的声音传播越快

C.拨动两条橡皮筋,发出声音的响度一定不同

D.用同样的力度拨动不同橡皮筋,可探究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

10、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观察到的时钟图,则当时的时刻是(       ).

A.2:25

B.2:35

C.9:25

D.9:35

11、如图是沿直线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的运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0.4s内甲做加速直线运动

B.t=0.4s时,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

C.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v=36km/h

D.甲、乙同时、同地出发

12、2023年10月24日“霜降”到来,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节气中“霜”的形成是(  )

A.升华现象

B.汽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液化现象

1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许多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的有关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

A.“风雨送春归”——雨的形成是液化,需要吸热

B.“独钓寒江雪”——雪的形成是熔化,需要放热

C.“踏雾乘同归”——雾的形成是汽化,需要吸热

D.“凝是地上霜”——霜的形成是凝华,需要放热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城市道路两旁的隔离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传播

D.采用B超检查患者的身体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

15、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其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投影仪

16、新型汽车的车窗采用“智能玻璃”,可自动调节温度和透明度。冬天行车时,车窗出现白雾,其形成的物态变化和智能玻璃的温度调节趋势是(       

A.液化   调高温度

B.液化   调低温度

C.凝华   调高温度

D.凝华   调低温度

17、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现象主要探究了(  )

A.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声音传播的条件

D.声音是否具有速度

18、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如图所示;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时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的波形合理的是(  )

A.

B.

C.

D.

19、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20、甲车运动的速度是乙车运动速度的5倍,甲车行驶时间与乙车行驶时间的比是1︰3,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A.5︰1

B.5︰3

C.1︰5

D.3︰5

21、下面诗词中蕴含的声学的知识与物理解释对应正确的是(  )

A.“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蝉和鸟发出的是超声波

B.“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依据响度辨别出是“笛声”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的叫声传到人耳不需要任何介质

2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  )

A.冰袋冷敷——熔化放热

B.干冰保鲜——升华吸热

C.洒水降温——汽化放热

D.蒸汽熨烫——液化吸热

23、如图所示,中国乐器二胡又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演奏前艺人常根据不同的曲目调整琴弦的松紧度,这是调节琴弦发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24、关于“0dB”的理解,正确的是(  )

A.0dB意味着物体不发生振动

B.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弱声音

C.低于0dB也能引起人耳对声音的感觉

D.0dB就是没有声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2021年10月16日,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和飞船分离后,以火箭为参照物,飞船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三个宇航员在空间站里通过电视向全国人民问好,小红同学背对电视也知道是王亚平在说话,是因为不同的人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色”、“音调”、“响度”)不同。

26、A、B均为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mAmB=2:1,边长之比为aAaB=2:1,把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A对地面的压强为p1,B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p2______;把B放在A的正上方,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乙所示,B对A的压强为p1′,A对地面的压强为p2′,则p1′:p2′′为______

27、一位同学乘坐一辆汽车行驶在一条限速为80km/h的公路上他测出汽车每隔2秒就驶过一根路边相距45m的电线杆则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这辆车_______(已经没有”)超过速度

28、动滑轮的动力臂是该滑轮的 ________ (选填“半径”或“直径”) ,其使用特点是可以_______,但不能________

29、历史上,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______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定了标准大气压等于______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30、吹气球的时候一不小心会把气球吹破,这时会听到很响的“啪”的一声,对于产生很响的“啪”声的原因,小华有以下的猜想:

猜想A:这是由于气球被吹破时引起空气急剧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猜想B:这是由于橡胶这种材料破裂时发出的声音.

(1)你支持________ (猜想A/猜想B).

(2)试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__

31、唐代杜甫诗中有“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诗中吹起茅草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这个现象中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

32、如图所示,将一只透镜正对着太阳,把一张纸放在它下方,纸上呈现一个圆光斑,光斑直径小于透镜直径,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

(1)图中的透镜是___________透镜;

(2)若透镜焦距小于L,透镜逐渐靠近纸面,会看到圆光斑___________(填光斑大小变化情况);

(3)若透镜焦距大于L,保持透镜到纸的距离不变,换用一个焦距更大的同类型透镜,会看到光斑_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3、如图所示,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开始缓慢下降,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随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的图象如图,由图可知,从圆柱体底面接触水面到圆柱体刚好全部浸入水中,重力所做的功是  J,圆柱体浸入水中四分之三时所受的浮力为 N

 

 

34、如图是某时刻丹丹家电子时钟显示的时间,若丹丹从背后的平面镜中看,时间应该是______,若从水平玻璃茶几的台板中看,时间应该是______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如图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观察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和只有木板的三种情况下,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研究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的目的是: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速度大小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________来实现的;

(3)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近;在棉布表面滑行的距离较远;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填“快”或“慢”)。推理: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小,直到变为零,它将做________。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以牛顿第一定律虽然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但是通过符合逻辑的________得出的正确结论。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甲、乙两物体从不同地点同时同向在一条平直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

(1)请通过计算比较甲、乙两个物体谁的速度大。

(2)如果乙运动了35s后停下来,甲继续运动,则从刚开始运动算起,经过多长时间,甲、乙两个物体相距100m

37、一个容器盛满水总质量为450g,若将150g小石子投入容器中,溢出水后再称量,其总质量为550g,求:

(1)小石子的体积为多大?

(2)小石子的密度为多少?

38、一辆汽车在以速度为20m/'s匀速行驶,道路前方有- -座高山,司机第一次鸣笛 6s后听到回声,汽车继续匀速行驶--段时间,司机第二次鸣笛并在2s后听到回声。求司机两次鸣笛的时间间隔。(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在图中的方框内画出适当的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____

40、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AB

4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甲图象在乙图中画出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