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魔术师表演“会跳舞的火焰”节目时,先在平台上点燃一支蜡烛,然后手持一面小鼓置于蜡烛附近,鼓面面对烛火。当他敲响小鼓,烛火就随着鼓声舞动。这一现象说明( )
A.人的一种错觉
B.烛火肯定被风吹动
C.魔术师有一种神奇的力量
D.鼓面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
2、“糖画”是我国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造型。如图所示,先把糖加热成糖汁,在绘制造型时,用汤勺舀起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各种造型后,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在竹签上即可。关于“糖画”制作过程中糖的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直在吸热
B.一直在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先吸热,后放热
3、为避免教室内学生上课时受到周围环境噪声干扰,下面的方法有效、合理的是( )
A.在教室周围植树
B.老师讲课声音大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4、如图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选用量程为-30~60℃的酒精温度计
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C.水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D.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
5、诗句“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凝华
C.熔化
D.液化
6、如图甲所示,静止在水平面上的物块受水平拉力F作用,F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从t=0开始,小强每隔2s记录的物块位置和时刻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0~4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
②8~10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2N
③14~18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4N
④t=10s时,物块的速度一定小于6m/s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①③④正确
C.只有②④正确
D.只有①②④正确
7、师生入校已进入“刷脸”时代,老师和同学们进校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后确认相关信息,即可迅速开闸放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凹透镜
B.刷脸时,人脸经摄像头成正立的虚像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刷脸时,人脸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学业水平考试期间,要求考场周围禁用高噪音设备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人能靠音调区分交响乐中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C.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最快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9、关于物质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常我们所说的“铁比棉花重”是指铁比棉花质量大
B.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它的质量不断减小,密度不断减小
C.一杯水倒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10、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
A.m
B.s
C.A
D.kg
11、如图所示,“绳索攀爬”是消防员日常训练中的重要项目之一。某消防员的体重为G,若他从二楼竖直向上匀速攀爬到三楼的过程中受到绳子的摩擦力为f,则( )
A.G可能小于f
B.G一定小于f
C.G可能等于f
D.G一定等于f
12、下列四幅图片中,涉及到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小红看到地上的书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
B.乙图中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发散光原理制成的。
C.丙图中是利用凸透镜来扩大视野。
D.丁图中演员画脸谱时,看到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13、如图所示,关于声的利用实例中,不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觅食
B.倒车雷达
C.医生用B超查病
D.超声波清洗眼
14、下列物质中,均有固定的熔点的一组是( )
A.冰、松香、金
B.固态酒精、铁、海波
C.萘、固态水银、玻璃
D.铜、铝、石蜡
15、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速度表示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
16、如图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
到第
内是固液共存状态
B.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
到第
内没有吸热
C.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
到第
内是液态
D.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
到第
内是气态
17、自然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对四则自然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B.雾凇是凝固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C.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收热量
D.雾是汽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
18、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不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条件的是( )
A.甲图中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乙图中拨动钢尺,观察钢尺的振动
C.丙图中不断抽出密封玻璃罩内的空气
D.丁图中用乒乓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
19、2023年5月28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若认为客机在飞行过程中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太阳
C.窗外的云朵
D.驾驶舱内的机长
20、甲、乙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两车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5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0~5s,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4倍
C.0~10s,乙车的平均速度是甲车速度的2倍
D.经过12s,甲、乙两车相距18m
21、夏天,向盛有牛奶的杯内充入少量液态氮,可以快速制成一杯看似“热气腾腾”的冰激凌,贸然食用易冻伤食道。看似“热气腾腾”,其实是( )
A.液氮汽化后形成的氮气
B.空气中的氮气液化后形成的液态氮
C.冰激凌中的水汽化后形成的水蒸气
D.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后形成的小水滴
22、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歌咏比赛中,师生齐唱《把一切献给党》,抒发爱党爱国之情。对于歌咏比赛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伴奏的钢琴和圆号具有相同的音色
B.唱歌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传播
C.歌声是由耳朵鼓膜振动产生的
D.齐唱使得师生们声音的响度增大
23、下列估测的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B.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00mm
C.初中生100m短跑的成绩约为50s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为4s
24、在潮湿的地方比较容易找到蜗牛,据此小明认为“湿度可能会影响蜗牛的分布”。该步骤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和假设
C.设计实验
D.分析与论证
25、烟花爆竹爆炸时,会引起周围空气 而产生噪声;晚上从远处看烟花,总是先看到亮光后听到声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6、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有一支刻有100个均匀小格的温度计没有标记温度,若将此温度计置于0℃水中,测温液体液面下降到第10格,若将此温度计置于100℃水中,测温液体液面上升到第90格,则此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如果插入80℃的水中,则测温液体液面将会处于第______格。
27、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联合国等相关组织已制定出国际公约以限制 的排放,以缓减这种效应的加剧.
28、下列几种现象:①霜的形成;②樟脑丸变小;③湖水结冰;④雾的形成;⑤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⑥冰封的河面消融。其中属于吸热的有_____;属于升华的有_____;属于汽化的有_____。(均填序号)
29、在2020年10月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秋晚会上,歌手萨顶顶献唱《左手指月》,歌声高亢、空灵,网上模仿她唱这首歌的人数量庞大,他们和萨顶顶声音的最大不同是_____。很多模仿者都说“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_____。(两空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30、合金由密度分别是8g/cm3甲金属和12g/cm3乙金属制成,制成合金的平均密度为9g/cm3,则构成此合金的甲、乙两金属的体积比为 ___________,甲、乙两金属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
31、晓理在实验室做实验,如图甲所示,他测得小圆珠的直径为 ___________cm;如图乙所示,测得某时刻温度计示数为 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小明在儿童乐园滑滑梯的情景,下滑时受到滑道对他的支持力,这个力是由于___________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某次小明匀速下滑时,小明处于______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
33、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两个密度均匀的长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压强之比 p 甲∶p 乙=4∶3, 甲高度是 10cm,乙高度是 15cm,它们底面积之比为 S 甲∶S 乙=3∶2,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之比F 甲∶F 乙=___________。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两长方体对水平地面压强变化之比Δp 甲∶Δp 乙=___________。
34、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铝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______________(说明什么地方的什么物质)经过_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_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的过程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水珠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35、某小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一些现象:
A:一杯水和半杯水的质量不同;
B:同样的眼镜架,铜合金和钛合金的质量不同;
C:一块橡皮比半块橡皮的质量大;
D:铁盆比塑料盆的质量大;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些猜想:
根据以上现象中的________,可以提出猜想:物体的质量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为了验证这个猜想,可以在下列材料中选择________来进行研究(选填序号):
(a)10cm3的铜块;(b)10cm3的铝块;(c)10cm3的铁块;(d)20cm3的铝块;(e)30cm3的铝块;
另一小组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分别选甲、乙、丙三种不同的液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甲液体
实验序号 | 体积(cm3) | 质量( |
1 | 10 | 18 |
2 | 20 | 36 |
3 | 30 | 54 |
乙液体
实验序号 | 体积(cm3) | 质量( |
4 | 10 | 10 |
5 | 20 | 20 |
6 | 30 | 30 |
丙液体
实验序号 | 体积(cm3) | 质量( |
7 | 10 | 8 |
8 | 20 | 16 |
9 | 30 | 24 |
①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________可归纳出的初步结论是: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③对于第①问结论中的“同种物质”的依据,小王认为是三种不同液体都要符合①的规律;而小李认为只需要一种液体符合①的规律即可。请你判断:________是正确的。(选填“小王”或“小李”)。
④为了使①的结论更科学,他们还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满载货物的某轮船停泊在港口,此时该轮船排开水的体积为,吃水深度(指船舶浸在水里的深度)为
。g取
,
。试求:
(1)轮船满载时底部所受水的压强是多少?
(2)轮船满载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3)轮船满载时船及所装货物的总重是多少?
37、小明坐在一列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动车上,他想测出动车的速度;在途中动车匀速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的全长为1000m;小明从他上桥时开始计时,到他离开大桥时停止计时,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求:
(1)该动车的速度;
(2)已知动车的长度是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秒?
38、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假若它碰到的是一个放在水平地面上容积为800cm3的圆柱形容器(器壁厚度不计),该容器的底面积为20cm2,里面装有400cm3的水,这只口渴的乌鸦将地上的小石块逐个投入瓶子内.当瓶内石块的总质量达到1kg时,水面刚好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g取10N/kg)求:
(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是多少?
(2)这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多少?
(3)瓶内石块受到的浮力共为多大?
(4)这时容器对地面的压强共增加了多少?
39、如图所示,B物体叠放在A物体上,随A物体在拉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请画出B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40、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请画出缺少的平面镜.
41、如图所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不同的色光,请画出紫色光线的大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