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乙醇(C2H5OH)是消毒酒精的主要成分。下列有关乙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B.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5
C.由三种元素组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如下: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
C.该反应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
D.生成物中镁元素显+1价
3、t °C 时,将 200gKNO3饱和溶液蒸发掉 20g 水后,再冷却到 t °C 时,则蒸发前后保持不变的是
①溶液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溶剂的质量 ④溶质的质量 ⑤KNO3的溶解度
A.①②
B.②③
C.②⑤
D.②④
4、有关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呼吸作用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中以防腐
D.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不断上升,导致温室效应增强
5、逻辑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有新分子生成,则有新分子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燃烧都会放出热量,则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C.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则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二氧化碳能使燃着木条熄灭,则能使燃着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6、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Fe
B.Cl2
C.H
D.CO
7、汕尾市拥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超过30个,下列入选的项目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海丰歌谣
B.甲子贝雕
C.罗洞木偶戏
D.陆丰海马酒酿造技艺
8、流感病毒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公共场所尤其要注意消毒杀菌。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的消毒剂,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注“一”、“=”表示原子之间相互连接)。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戊二醛属于氧化物
B.戊二醛由15个原子构成
C.戊二醛的化学式为C5H7O2
D.戊二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9、下列物质的名称、化学式、俗称均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NaOH纯碱
B.碳酸钠Na2CO3苏打
C.氧化钙Ca(OH)2熟石灰
D.碳酸钙CaO生石灰
10、下列化学符号的解释正确的是
A.——2个铁原子
B.——两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C.——3个氢离子
D.——钠元素
11、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分别加入肥皂水,观察现象 |
B |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
C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
D |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
A.A
B.B
C.C
D.D
12、波尔多液是农业上常用的一种杀菌剂,由硫酸铜、生石灰和水配制而成,因1885年首先用于法国波尔多城而得名。下列关于配制波尔多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选用铁制容器配制波尔多液
B.配制波尔多液时有热量放出
C.配制波尔多液时有蓝色沉淀产生
D.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铜和硫酸钙
13、生活中充满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融化
B.酒精挥发
C.葡萄酿酒
D.冰雪消融
14、昆虫信息素在替代农药方面为蔬菜瓜果的病虫害防治提供新策略。橙花叔醇(分子式为C15H26O)是制取昆虫报警信息素的原料。对橙花叔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叔醇是一种氧化物
B.橙花叔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C.橙花叔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橙花叔醇由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构成
15、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水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海水淡化;②海水提镁;③海水“晒盐”;④海水“制碱”。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6、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及现象 | 结论 |
A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 瓶内气体为二氧化碳 |
B | 棉花上蘸有酒精能燃烧,而棉花上蘸有水不能燃烧 |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充足的氧气 |
C | 在燃着的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 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
D | 将燃着的镁条伸入二氧化碳气体中,镁条剧烈燃烧 | 二氧化碳能够支持镁条燃烧 |
A.A
B.B
C.C
D.D
17、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
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水经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的水为纯净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
C.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19、俗名往往反映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下列对物质俗名的理解正确的是
A.烧碱:NaOH具有可燃性
B.食盐:NaCl可用作食品调味剂
C.水银:汞(Hg)是液态的银(Ag)
D.干冰:干净无杂质的冰
20、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风力发电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
C.海水晒盐
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
21、下列方程式的书写及基本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B.银放入稀盐酸中:;置换反应
C.赤铁矿石冶炼成铁的主要原理:;置换反应
D.氧酸钾分解制氧气:;分解反应
22、证据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质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该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阳离子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燃烧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D.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23、下列有关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组装仪器
B.检查气密性
C.加热固体
D.氧气验满
24、我国高铁技术居世界前列,制作高铁电缆材料的原料之一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C5H12O3Si),下列对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C5H12O3Si)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该物质由21个原子构成
D.碳、氢、氧、硅四种元素质量之比为5:12:3:1
25、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农业上,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B.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C.生活中,生活垃圾直接焚烧
D.工业上,污水达标后再排放
2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B.
C.
D.
27、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在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时,我们从微观上分析:
(1)非杂质离子是______;除去杂质离子可选择的阳离子是_______(不少于3种)。
(2)选择一种除杂试剂,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8、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填字母)
A.盘锦大米
B.碱地柿子
C.牛肉
D.花生油
(2)“沙里淘金”说明黄金在自然界以__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形式存在。
(3)某同学用纯碱和酒精进行溶液导电性实验,发现溶于水后有一种物质能够导电,其原因是该物质溶于水后能产生大量自由移动的_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
29、如图所示是进行河水净化的部分装置图: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的名称:a______;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3)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产生的原因可能有______(答一条)。
30、如图所示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_。
(2)在t3℃时,将30g物质a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______g。
(3)t1℃时,将a、c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______(选填“>”、“=”或“<”)c。
(4)分别将t3℃时a、b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______(填字母)。
A.a>b
B.a<b
C.a=b
D.均有可能
31、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除去色素和异味用到______,其作用是吸附作用;
(2)生活用水多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人们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主要的营养素是______;
(4)合成橡胶广泛应用于国防、交通及日常生活中,举出它的一个优点______;
(5)打开汽水瓶盖,有气泡冒出,说明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减小而______。
32、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常用的一种方法。按要求从二氧化碳、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硫酸钾、碳酸氢钠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氧化物_________;(2)一种可用作化肥的盐_________。
(3)一种可用于制汽水的酸_______;(4)一种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
33、(8分)(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2)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在它们各100g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物质是B;
②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t2℃时,分别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查阅资料】:白磷着火点为40℃ ,红磷着火点为240℃ 。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___________燃烧(填“不”或“能”)。
(2)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3)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________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5、(6分)用集气瓶可以完成多种实验。请根据如下实验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Ⅰ完成的实验是 ,实验Ⅱ的广口瓶中装入的试剂是 ,
(2)实验室利用Ⅰ和Ⅲ的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Ⅳ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
(4)实验Ⅴ观察到的现象是 ;
(5)下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填序号)。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氢气中是否混有氨气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b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36、下列有关物质用途:①人工降雨,②改良酸性土壤,③制肥皂和造纸,④医疗消毒剂,⑤蒸馒头(去酸味)。用序号表示:
(1)熟石灰_______;
(2)乙醇_______;
(3)干冰_______;
(4)苛性钠_______;
(5)小苏打_______。
37、根据图所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收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实验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伸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
(3)某同学选用生活废弃物自制的E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无纺布包(无纺布耐酸腐蚀)内装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塑料管状容器中盛放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使用该装置的优点有(写一条)___________。
(4)已知:一氧化氮(NO)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8、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仰视量筒读数,会对溶液配制结果造成什么影响?
39、某钙片的主要成分为CaCO3,经测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0%,某病人每天服用该钙片5g,该病人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
40、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到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推断原子的半径变化:(1)除第一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据此比较下列原子半径的大小:O、F、Mg、Al、P、S、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