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荆门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国庆当天,我家门口过了几支迎亲队伍,敲锣打鼓,唢呐声声,很是热闹,关于锣鼓,唢呐的发声原因错误的是(     

A.锣鼓,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锣鼓,唢呐都是发声因为空气的振动而发声的

C.锣鼓声音是因为锣面、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鼓声音是因为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

2、把琵琶和小提琴分别放在图中的A处,演奏两种乐器使其发出声音,用专业仪器在B点测得相关数据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乐器

频率/Hz

声音强弱等级/dB

琵琶

400

60

小提琴

600

30

A.用小提琴演奏的乐曲不可能是噪声

B.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响度较大

C.琵琶和小提琴的音色相同

D.琵琶的弦在发出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3、某同学对预防新冠肺炎措施中的相关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测体温”: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B.“勤洗手”:一次正确洗手的时间约为3s

C.“要锻炼”:在跑步机上跑步时的速度约为20m/s

D.“戴口罩”:一只医用外科口罩的质量约为5kg

4、如图所示,记录了两条光线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的传播径迹(所有光线均没标箭头)。其中,2、4两条光线在同一直线上。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1、2一定是入射光线

B.3、4一定是入射光线

C.若4是入射光线,则2是其对应的折射光线

D.若1是入射光线,则4是其对应的折射光线

5、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所用的时间之比是,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A.

B.

C.

D.

6、南宋著名诗人辛弃疾的诗句“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云里行。”中所描写的“天在清溪底”和“人在云里行”两种情景,是光的(  )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

D.折射现象和反射现象

7、“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诗句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8、下列关于热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在海鲜下面铺碎冰保鲜——冰熔化吸热

B.用保鲜膜包裹蔬菜——减缓水的汽化

C.从冷柜里取出的矿泉水,其外壁“出汗”——空气中的水蒸气被液化

D.树上的雾凇——凝固

9、每年暑假学校都会发出不要到河里游冰的相关通告,这是因为水看起来很浅,实际上却很深,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岸上人看到水底某点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10、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铁的密度大于棉花的密度,因此铁的质量大于棉花的质量

B.我国北方冬天的水管容易冻裂是因为水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

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使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

D.铁块从20℃加热至1200℃,质量不变,密度也不变

11、钢铁具有热胀冷缩(木头的热胀冷缩不明显,可忽略)的性质。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40℃时用它测量木头的长度,则测量木头的长度结果(  )

A.偏大

B.相等

C.偏小

D.无法确定

12、某同学通过一块平面镜观察到身后的某车牌为 ,则该车牌号码为(  )

A.F62065

B.F65092

C.F92092

D.F92065

13、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春暖花开时,小河中的冰开始解冻,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放入冰箱冷冻室的矿泉水结成冰,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C.深秋的清晨,地面上出现了一层白霜,这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树上挂上了“雾凇”,这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余音未绝”表示波源振动停止,发声仍在继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D.可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5、一束光从玻璃垂直射入空气中时,入射角、折射角的度数分别为(  )

A.

B.

C.

D.

16、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擦发出声音。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加大摩擦弦的力度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

C.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松紧度

17、两辆汽车A、B在平直路面上运动时的路程与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初始时的运动方向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车、B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30s-40s内,两车速度vAvB

C.在t2~t3时间内,以A车为参照物,B车向西运动

D.在t2~t3时间内,以地面为参照物,A车向西运动

18、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下列估测数据,你认为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感觉舒适的温度是37℃

B.课桌的高度大约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是500g

D.人步行的速度约为4km/h

19、下列物质中,均有固定的熔点的一组是(       

A.冰、松香、金

B.固态酒精、铁、海波

C.萘、固态水银、玻璃

D.铜、铝、石蜡

20、如图所示,是有关眼睛及其矫正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D.

21、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支普通圆珠笔的质量约为0.2kg

B.南昌市日出至日落的时间约为4h

C.常用体温计能测量的最低温度为35℃

D.一支铅笔的直径约为1.7cm

22、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当液体发生“热胀”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密度变小

B.液体质量变大

C.液体体积变小

D.液体没有任何变化

23、关于“质量和密度知识”的理解,你认为其中描述正确的是(       

①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质量一定越大;②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③密度大小等于质量跟体积的比值;④由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⑤不同种类的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⑥物体的质量和密度都不随状态、位置、形状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⑥

D.②③⑤

24、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经视力正常人眼睛的“凸透镜”成像于视网膜上。对于眼病患者而言,物体经眼睛的成像位置和相应的矫正方式正确的是(  )

A.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看远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看近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看近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声音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从下列的应用实例中做出合理的选择:

盲人利用超声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超声波对钢铁、宝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听到雷声知道可能要下雨;比赛场上发令员的枪声;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确诊。

属于声音传递能量的是:______;属于声音传递信息的是:______

26、请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70μm=______mm=______m;

(2)72km/h=______m/s,15m/s=______km/h。

27、人的眼睛像一架精密的照相机,如果远处的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_____(填前面后面)就会形成近视,近视眼患者需要配戴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28、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5.85cm5.71cm5.73cm;则其中不能使用(错误)的数据是______;该物体的长度值是______;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cm;这样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

29、乌市高速公路在靠近住宅楼的公路两旁安装有高大的隔音板,这是在   减弱噪声;也会有噪声监测设备,上面数字的单位是   .在城市某些街道旁安装用如图的标志,这是在   减弱噪声.防止因噪声能传递   ,可能会对人们的听力产生影响.

 

 

30、如图所示,图甲、乙分别反应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甲图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乙图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弹簧测力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________的大小的工具,一根长10cm的弹簧,受到6N的拉力时,伸长了3cm,若要弹簧伸长5cm,受到的拉力是________N。

3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_______正/负电荷,此过程中橡胶棒_______得到/失去电子若将此橡胶棒靠近带负电的轻小物体时,会互相_______吸引/排斥).

 

32、铝的密度是2.7×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若将此铝块切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质量_____,体积_____。(填变大”“变小不变)。

33、身高1.6m的人站在穿衣镜前,离镜0.5m处欣赏镜子里的自己的像,他在镜中的像高   m,像与他的距离是   m,当他后退1m时,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此时像到镜的距离是   m.

 

34、木工在刨木块时,为了检查它的棱(两个不在同一平面上的表面交接的部位)是否直,往往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去。木工的这种方法利用了_____________的道理。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

(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如图1,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N;

(3)如图2,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后,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

(4)同学们发现实验误差偏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原因________

(5)针对以上实验带来的误差,小明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采用了图示3装置,将该注射器筒固定在水平桌面上,把活塞推至注射器筒底端,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活塞通过水平细线与烧杯相连,向烧杯中缓慢加水,当活塞刚开始向左滑动时,测得杯与水的总质量为4.1kg;然后从烧杯中向外缓慢抽水,当抽出2.2kg水时,活塞又开始向右滑动,则活塞与注射器筒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所测大气压的值应为________Pa。

四、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请用两种不同的方法,通过计算后判断:一根最多能够承受2×105N的钢绳能否吊起体积为04m3、密度为25×103kgm3的石块? g10N/kg)

方法一:

方法二:

 

37、如图所示,是小华开车即将到达隧道口时发现的交通标志牌。

(1)请你解释标志牌上两个数字的含义。

(2)若匀速通过该隧道所有的时间为500秒,请你通过计算判断小华开车是否超速。

38、如图:小名和爸爸开车到李庄,A地看到的标志牌如图所示,则按照图上的要求从A地到李庄至少需要几分钟?

五、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请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画出入射光线,并且请标出入射角大小。

40、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线OA如图甲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在图乙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_____

41、如图所示,杠杆在力 F1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L2是力 F2的力臂, 在图中画出力 F1的力臂 L1 和力 F2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