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2、关于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下列实验中,所用实验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
B.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撒上碎泡沫屑
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D.固定在敲响大钟上的铅笔在纸上留下锯齿状曲线
3、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有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橙黄
B.绿红蓝
C.橙靛紫
D.黄绿蓝
4、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物理量估计合理的是( )
A.教室里一个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内可盛的水
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
D.一包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
5、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ρ铜>ρ铁>ρ铝)( )
A.铜球
B.铝球
C.铁球
D.不能确定
6、密度定义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依据该公式测一盒牛奶的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公式,测出这盒牛奶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牛奶的密度,因此密度和质量、体积有关
B.往这盒牛奶里加糖溶解,牛奶的质量变大,密度也会变大
C.一盒牛奶在喝掉一些以后,牛奶的质量变小,密度也会变小
D.一盒牛奶在喝掉一些以后,牛奶的体积变小,密度会变大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词涉及物理知识,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直线传播
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3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5g
B.20g乙物质的体积与10g甲物质的体积相同
C.体积相差50cm3的甲和乙物质,二者质量相差25g
D.20g甲和20cm3乙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则混合物的密度为0.75g/cm3
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眼睛看到蜡烛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若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若将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可成完整的像
D.若在平面镜背面放置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12、如图,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底深度时用到声呐系统,声呐系统会往水底发射超声波,则( )
A.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B.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不一定需要振动
D.声音不能在海底的地壳中传播
13、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30℃的环境中,乙盆放在5℃的环境中,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温度相比( )
A.乙盆水的温度高
B.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1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直尺伸出桌面的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C.图丙中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5、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16、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①“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人的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高”是指声音响度大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7、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有( )
A.(1)(2)
B.(1)(3)
C.(2)(3)
D.(3)(4)
18、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能够反映物体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可能是甲
B.一定是乙
C.一定是丙
D.可能是丁
19、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汽车司机看到自行车的尾灯很明亮而其它部分很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因为尾灯是光源
B.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主要是发生了漫反射
C.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都要发生两次反射
D.自行车其它部分很暗是因为其它部分不反射光
20、金是由极其微小的金原子构成,如图将金原子看成球体,其的直径为1.44×10-10m,即( )
A.0.144nm
B.144μm
C.144mm
D.0.144dm
2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2、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自行车小秦是运动的
B.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小秦是运动的
C.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D.小秦骑行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D.漂流而下的船,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24、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2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_____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
26、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4∶5,体积之比是5∶4,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把甲物体本截去,乙物体截去
,则剩余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
27、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_;
(2)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4__________;
(3)金属铝的密度为2.7_____________;
(4)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__________.
28、为了不影响他人的休息,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把音量调得很小,实际上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_;有时候就算不看着电视,通过声音也能听出这个演员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分辨的。(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9、极限跳伞是一项惊险的体育运动。如图所示是跳伞员从3600m高空跳下打开降落伞后的情景。地面上的人看到跳伞员不断地向下降落,他们是以__为参照物的,而跳伞员则看到地面“迎面扑来”,他是以__为参照物的。
30、小明暑假期间随父母去西藏旅行前,将一瓶装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变成冰后,质量___________,回到家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剩下的矿泉水瓶变瘪了,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密度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大/小),音调较______(高/低)。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5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32、生活中许多地方利用了光学知识,如大型客车的观后镜,它就是利用_______原理制成的,还有家中常备的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33、如图所示,学校的防疫消毒壶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前端与桌边相齐。施一水平拉力F使消毒壶缓慢向前地离开桌边一段距离且始终能够静止在桌面上。在移动过程中,消毒壶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值日生按要求喷洒部分消毒液后,将消毒壶放回原处,此时消毒液对壶底的压强将______。
34、如图甲所示,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甲中的______(选填“瞳孔”、“晶状体”或“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如图中的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如果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镜片有怎样的要求?______。
35、小明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的弦在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的松紧程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实验所用琴弦规格和材料.
控制条件 | 琴弦的材料 | 琴弦的长度/cm |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
编号 | |||
A | 钢 | 20 | 0.3 |
B | 钢 | 20 | 0.7 |
C | 尼龙丝 | 30 | 0.5 |
D | 铜 | 40 | 0.5 |
E | 尼龙丝 | 40 | 0.5 |
(1)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琴弦(填写编号字母);
(2)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你认为他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的两根琴弦;
(3)实验探究过程通常采用如下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④假设与猜想;⑤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写编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36、5 m3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_______体积变化后与原体积之比是多少?_____( 冰=0.9×103kg/m3)
37、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12月14日,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安全软着陆。在着陆前,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公里下落,而这一阶段地面测控基本“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阶段需要约12分钟时间,称为“黑色720秒”。此间,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再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最后嫦娥三号平稳“站”在月面上,此时它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通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km下落,经过“黑色720s”的时间到达月面,该着陆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100m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即进入悬停段),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若探测器向月面发射信号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则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经过的时间为多长?(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嫦娥三号距离月面100m高度处悬停后继续下落,25s内下降了70m,最后剩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m/s,则它在这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8、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定滑轮拉一个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使它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10秒内升高了2米,求:
(1)物体的重力大小;
(2)拉力做的功;
(3)拉力做功的功率。
39、如图,请用直尺和笔作出光线AF在透镜左侧时的入射光线和光线AF进入水(虚线区域)中的折射光线和大致路径
40、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1、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