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安康七年级质量检测物理

一、选择题(共23题,共 115分)

1、学校在预防新冠肺炎期间,要求对每位师生进行体温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的量程是35℃~45℃

B.体温计的分度值是1℃

C.检测某同学体温是36.8℃,该同学体温正常

D.利用体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

2、关于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下列实验中,所用实验方法不属于“转换法”的是(  )

A.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

B.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上撒上碎泡沫屑

C.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D.固定在敲响大钟上的铅笔在纸上留下锯齿状曲线

3、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有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橙黄

B.绿红蓝

C.橙靛紫

D.黄绿蓝

4、物理就在我们身边,下面对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物理量估计合理的是(  )

A.教室里一个日光灯管的长度约为

B.一个普通矿泉水瓶内可盛的水

C.自行车正常行驶的速度约为

D.一包普通方便面的质量约为

5、有三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已知ρρρ)(  )

A.铜球

B.铝球

C.铁球

D.不能确定

6、密度定义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依据该公式测一盒牛奶的密度,说法正确的是(  )

A.依据公式,测出这盒牛奶的质量和体积,可以计算牛奶的密度,因此密度和质量、体积有关

B.往这盒牛奶里加糖溶解,牛奶的质量变大,密度也会变大

C.一盒牛奶在喝掉一些以后,牛奶的质量变小,密度也会变小

D.一盒牛奶在喝掉一些以后,牛奶的体积变小,密度会变大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下列诗词涉及物理知识,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

A.“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柳絮呈红色是因为它吸收了红光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

C.“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是光的反射而成的虚像

D.“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水看起来浅是因为光发生了直线传播

8、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在阳光照射下引起茅草等物体自燃,从而导致火灾发生,装有水的瓶子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凸透镜

C.三棱镜

D.凹透镜

9、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液体物质的质量—体积关系图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积为30cm3的甲物质的质量为15g

B.20g乙物质的体积与10g甲物质的体积相同

C.体积相差50cm3的甲和乙物质,二者质量相差25g

D.20g甲和20cm3乙混合后总体积不变,则混合物的密度为0.75g/cm3

10、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圆形物体的直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1、如图所示,眼睛看到蜡烛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进入人眼的光是由蜡烛的像发出的

B.若将平面镜竖直上移,则像随之上移

C.若将平面镜截掉,则蜡烛仍可成完整的像

D.若在平面镜背面放置不透明挡板,则蜡烛在平面镜中无法成像

12、如图,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底深度时用到声呐系统,声呐系统会往水底发射超声波,则(       

A.人耳能听到超声波

B.声音可以在海水中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不一定需要振动

D.声音不能在海底的地壳中传播

13、两盆水里面都有没熔化的冰块,甲盆放在30℃的环境中,乙盆放在5℃的环境中,在盆内冰块均未熔化完前,两盆水的温度相比(  )

A.乙盆水的温度高

B.甲盆水的温度高

C.两盆水温度相同

D.无法确定

14、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直尺伸出桌面的越短,拨动时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说明响度由频率决定

C.图丙中发声的扬声器外,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中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15、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16、对下面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①“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来辨别人的

②“忽闻水上琵琶声”其中琵琶声是琵琶弦振动产生的

③“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④“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高”是指声音响度大

A.只有①③正确

B.只有②④正确

C.只有②③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

17、下列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有(  )

A.(1)(2)

B.(1)(3)

C.(2)(3)

D.(3)(4)

18、如图所示的st图像中,能够反映物体竖直向上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可能是甲

B.一定是乙

C.一定是丙

D.可能是丁

19、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有汽车灯光照射到尾灯上时,就会发生反射,以引起司机注意,汽车司机看到自行车的尾灯很明亮而其它部分很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尾灯明亮是因为尾灯是光源

B.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主要是发生了漫反射

C.图中三条光线照射在自行车尾灯上都要发生两次反射

D.自行车其它部分很暗是因为其它部分不反射光

20、金是由极其微小的金原子构成,如图将金原子看成球体,其的直径为1.44×10-10m,即(       

A.0.144nm

B.144μm

C.144mm

D.0.144dm

21、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2、共享单车是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关于小秦骑共享单车上学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自行车小秦是运动的

B.在骑行过程中,相对于路旁的建筑物小秦是运动的

C.小秦骑行的速度最高可以达到50m/s

D.小秦骑行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23、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运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C.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D.漂流而下的船,以河岸为参照物,船是静止的

二、(共1题,共 5分)

24、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三、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拆掉了口琴外壳,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_____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_____

26、若甲、乙两个物体的质量之比为4∶5,体积之比是5∶4,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把甲物体本截去,乙物体截去,则剩余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

27、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___________;  

(2)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4__________

(3)金属铝的密度为2.7_____________;  

(4) 一名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__________

 

28、为了不影响他人的休息,晚上看电视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把音量调得很小,实际上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_;有时候就算不看着电视,通过声音也能听出这个演员是谁,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分辨的。(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29、极限跳伞是一项惊险的体育运动。如图所示是跳伞员从3600m高空跳下打开降落伞后的情景。地面上的人看到跳伞员不断地向下降落,他们是以__为参照物的,而跳伞员则看到地面迎面扑来,他是以__为参照物的。

30、小明暑假期间随父母去西藏旅行前,将一瓶装矿泉水放入冰箱冷冻,变成冰后,质量___________,回到家时发现他在西藏喝剩下的矿泉水瓶变瘪了,瓶内气体体积变小,密度____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1、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大/小),音调较______(高/低)。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kg的海豚和50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甲/乙)是蓝鲸发出的。

32、生活中许多地方利用了光学知识,如大型客车的观后镜,它就是利用_______原理制成的,还有家中常备的放大镜其实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作用.

33、如图所示,学校的防疫消毒壶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前端与桌边相齐。施一水平拉力F使消毒壶缓慢向前地离开桌边一段距离且始终能够静止在桌面上。在移动过程中,消毒壶对桌面的压力将______;值日生按要求喷洒部分消毒液后,将消毒壶放回原处,此时消毒液对壶底的压强将______

 

34、如图甲所示,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图甲中的______(选填“瞳孔”、“晶状体”或“角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如图中的______(选填“乙”或“丙”)所示;如果通过佩戴眼镜进行矫正,镜片有怎样的要求?______

四、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5、小明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乐器的弦在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的松紧程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想通过实验来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实验所用琴弦规格和材料.   

控制条件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编号

A

20

0.3

B

20

0.7

C

尼龙丝

30

0.5

D

40

0.5

E

尼龙丝

40

0.5

(1)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时,你认为他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的琴弦(填写编号字母);       

(2)如果想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时,你认为他应该选用______________相同,________不同的两根琴弦;       

(3)实验探究过程通常采用如下步骤:①分析归纳;②实验研究;③提出问题;④假设与猜想;⑤得出结论等,你认为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________(填写编号);       

(4)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五、解答题(共3题,共 15分)

36、5 m3的冰熔化成水后,体积是多少?_______体积变化后与原体积之比是多少?_____=0.9×103kg/m3

37、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点火推上太空。12月14日,月球探测器携带“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安全软着陆。在着陆前,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公里下落,而这一阶段地面测控基本“无能为力”,完成这一阶段需要约12分钟时间,称为“黑色720秒”。此间,嫦娥三号依靠自主控制,经过了主减速段、快速调整段、接近段、悬停段、避障段、缓速段等6个阶段,相对速度从每秒1.7公里逐渐减为0。在距离月面100米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以避开障碍物、选择着陆点。再以自由落体方式走完最后几米,最后嫦娥三号平稳“站”在月面上,此时它的4条着陆腿触月信号显示,嫦娥三号完美着陆月球虹湾地区。通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嫦娥三号从距离月面15km下落,经过“黑色720s”的时间到达月面,该着陆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2)嫦娥三号在距离月面100m高度时,探测器暂时停下脚步(即进入悬停段),利用敏感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若探测器向月面发射信号传播的速度为3×108m/s,则从发射信号到接收信号经过的时间为多长?(保留2位有效数字)

(3)嫦娥三号距离月面100m高度处悬停后继续下落,25s内下降了70m,最后剩余过程的平均速度为2m/s,则它在这100m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少m/s?

38、如图所示,某工人利用定滑轮拉一个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使它竖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10秒内升高了2米,求:

(1)物体的重力大小;

(2)拉力做的功

(3)拉力做功的功率

六、作图题(共3题,共 15分)

39、如图,请用直尺和笔作出光线AF在透镜左侧时的入射光线和光线AF进入水(虚线区域)中的折射光线和大致路径

40、如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1、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并将凸透镜画出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