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此次会议上,记者了解到,残疾人康复中心和托养中心项目的启动将使残疾人享受免费康复服务________。
②如今年轻人都知道的武侠小说家金庸曾是一名报人,有________之才,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而闻名于世。
③这款智能手表是否会像前期宣传的那样有很多功能,会给大家带来惊喜?大家都在________。
A. 拭目以待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B. 拭目以待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C. 指日可待 倚马可待 拭目以待
D. 倚马可待 指日可待 拭目以待
2、明代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的作者是( )
A.干宝 B.凌濛初 C.葛洪 D.郭宪
3、下列各句中“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
C.为降虏于蛮夷 D.何以汝为见
4、下列诗词的作者不是女性的是?( )
A.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C.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D.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5、下列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考点:内容、感情、手法)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反笔舐椟
顾城
她在车窗上用手指画了一下,就不禁笑了,果然有层薄尘。她一笔一笔画下去,敲着让他看,深秋的刮风天,两道车窗都关得严严的-
“票在上衣口袋里”“吃东西”“晚上冷中途别下车”“常喝水”一下边写满了,就踮起脚,使劲儿地写在上边:“第一次出门,请帮助!”她点着字,指着他,再向坐在他两边的人做手势,表情幅度很大,无声地说着,也不管那些瞄她一眼的人古怪的种情。终于列车即将启动,她焦急起来,在自己左胸前画方块,挤在边角写:“地址”他明白这是第好多次地告诉他地址在他的左上口袋里-他点头,她还不依,要他拿出来给她看,他拿出展开,又让她清楚地看着他乎整地放了回去。火车启动了,她的手臂举得高得惊人,写“回因来”,“来”的最后一笔,一下拉长了,他看着她快步走起来,在棕色的人群里,她花白的头发微微起伏。
站台一晃就过去了,他知道她会站在尽头,任凭黄昏到来。
几道灰墙过去,依旧灿烂的阳光就洒到了大片的田野上;火车里“洪湖氷,浪打浪”的歌声陡然崎起,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这是他小时候老唱的歌,因为家里的嘴片老唱,妈妈也老唱。妈妈乌黑的头发:闪亮,穿白色的连衣裙,把他托起又放下,她喜欢这支歌。后来“文革”了,不时地他还听她哼起。
他跟着妈妈过过很多种生活,火车、卡车、牛车,连手推独轮车都坐过,吱吱嘎哽的独 轮车是妈妈推的,堤坝、田埂都走魂。有妈妈在,就没有苦。
现在歌儿“解放”了,却是再淡有听妈妈唱过了。
这次出行很奇怪,他订了 一张票就忘了,吃饭时敲门声“咯咚”响,问票到底要还是不要,莫不是嫌责? 一看时间,离开车也就两个小时了,赶紧放下碗,将手提箱倒空,装了衣服用具,提上就走;妈妈紧急中也抓了一大包东西,也走。他上电车,她也上电车。他上地铁,她也上地铁,到他上大车,就不让她上了。
在地铁上有半小时的时间,她算准了一般,把他的箱子在车厢里当众打开,将自已大包中的东西一样样地往里放,同时说明着,提醒着,警告着:这件衣服早上穿,这件晚上穿,这件睡觉穿;风大穿这件,下雨穿这件。地址就是那时放进他的上衣口袋的,特意不和车票放一个口袋,为的是拿车票时不会被顺带出来.她把手绢放进他衣摆口袋时,发觉这两个口袋是空的,于是就往里装常用药,装一样解释一样,板蓝根做什么什么,黄连 素做什么什么,直装到他的左右两个口袋吹气一样地鼓起来,一动就晃得像个章鱼。箱子里的药就更多了,她是情急之下把家里的一抽屉药全扣进了她的大布包的。
地铁车厢竟相当空,要是人挤人不知妈妈会怎么办。妈妈帕着说话,为了让妈妈的声音不太大,他就蹲在妈妈旁边。妈妈于是不时伸手理理他的头发,说头发是要梳的,就用她放在箱子内拉链里的木梳梳;洗头的时候,一定要将洗发骨冲净,洗发膏放在箱子的左下角了,和肥皂、手纸一起;肥皂不要老用,手纸家里剩的两卷全带上了,要记住及时买……走得这么急。妈妈终于埋怨起他订票也不说一声来。他在家里是任性的,到了外边脸上就一热一热,车上的人上上下下,有的居然哈哈大笑起来,她也不怵,转头也对人家笑他是这样的嘛,还没自己出过门呢!”
妈妈年轻时不是这样的,因为不肯开口问路,以致错过了进入考场的时间;她后几天投考的3所大学都录取了她,那是因为姓干脆前一天就找到考场,然后在边上的车站或是长椅上将那一夜硬度过去的。
大学本来是要拿奖学金上的,可学校后来不承认奖学金了,要求生活困难的学生申请助学金;她开不了这个口,就干脆精神一振参军去了。
参军第一次长途行军,她将绑腿打得拫紧,生怕走远路会散开。大步行造没多久,腿就被勒得疼了,地咬着牙一步步走,也不肯开口请求掉队松一下绑腿。后来料也胖了,最后竟一声呻吟昏死过去。卫生员想剪开她的绑腿都下不了剪子。
后来她到了陕西大山里。她全心全力工作,却不料晕倒在井台上。她最后一刻的坚持让她没有倒到井里,而水桶掉进去了。
不知怎么到了儿女这里,她就全换了一个人。
现在妈妈已在几百里之外了,边上都是笑过他的人,他已小心地同他们说了话,好几个人都讲起了自己的母亲。
灯光刺眼,一晃而过,又是一个不停靠的车站,一切随即又沉进黑暗中不停歇的节奏里。
风掠荒山,千里万里,枕巾上千净的气息安慰着他,那是妈妈后来又打开箱子放进去嘱咐他随时用的。
一线晨光,山在速蒙中缓缓移动,这不是妈妈当年的山,她当时去的山要往北许多……
两个孩子,站在清晨沉寂的山石上。每个清晨和黄昏,都会有这样的孩子,这样地站着,看列车迤通而行……车一震,他略略一动,还没有准备起,一道阳光让窗子闪亮,他就呆在那里——那些字,依旧名笔清楚,最后写着:回来。
已是两千里风霜,他在想,它们是怎么走过来的,那么多的山,那么长的夜……湿润的山林中,字也晶亮晶亮的,伸手还不能擦掉……
又踏上站台的时候,已是另一个黄昏,他走过自己的车窗——一笔一笔,妈妈写的字,都是反向的。
(节选自《顾城文选•卷三•与光同往》,有改动)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火车里“洪湖水,浪打浪”的歌声让他“冷不丁感到了一种锐利”,是因为歌声让他回忆起了童年时代和妈妈一起度过的生活,又在首次离家时响起,触动了他的心灵。
B. 妈妈在地铁上不厌其烦地“唠叨”,乃至不顾他的感受在车厢畢整理行李让他深感羞愧和厌烦,所以他蹲下来以便让妈妈说话声音小一些。
C. 全文通篇采用了倒叙的手法,以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对儿子割舍不下的送行场面开篇,设置了悬念,突出了文中“妈妈”的形象。
D. 本文摘取了“送行”这一场景.以诗意的笔调,在从容平静的叙述中,交待了母子两代人在离别时不同的举动和心理,从而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于亲情的思索。
【2】小说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
【3】小说结尾,写“他”走过车窗才发觉母亲写下的字是反向的,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轻车简从奉命出使边关,“________________”一句交代了诗人没有遇到前线统帅的具体原因。
(2)郦道元在《三峡》中描写素湍绿潭的“回清倒影”一句,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写鱼儿游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都表现了水的清澈。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了文天祥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________,欲罢不能。(《论语·子罕》)
⑵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⑶_________,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
⑷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⑸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⑹射者中,弈者胜,______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⑺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⑻_________________,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追求美好的德行,至死不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为喻,从反面阐述学习必须善于积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内外两方面总结国家走向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借个人的潦倒困苦、借酒浇愁,表达自己因国难家愁而产生的悲愤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宋文帝刘义隆之所以北伐是想取得“_____”的功绩,但是其结局却是“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以至于流连忘返。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苏轼《赤壁赋》一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从“不变者”来看,自然与人类没有穷尽、永恒不变的哲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谢逸
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
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无痕清见底,蓼花汀上西风起。一叶小舟烟雾里”,这三句写景,抓住“秋水”“蓼花汀”“西风”“小舟”“烟雾”等意象,字里行间充满赞美欣赏之情。
B.“兰棹舣,柳条带雨穿双鲤”来展示渔翁的成果,船上挂着一枝柳条儿,串着两尾金色的鲤鱼,表达了垂钓的欣喜。
C.“自叹直钩无处使,笛声吹彻云山翠。脍落霜刀红缕细”,渔翁面对并不丰盛的成果,自叹使用直钩钓鱼已经不行了,他吹起笛子,然后将鲤鱼烹煮,笛声的悠扬和鱼肉的精细中表现出渔翁又失落又豪迈豁达的矛盾心境。
D.“新酒美,醉来独枕莎衣睡”,表现出隐逸生活的闲适安逸,也流露出词人的向往之情。
【2】请赏析词句“笛声吹彻云山翠”的表达效果。
13、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巨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韩信、周勃等人都曾被封这一爵位。
B.公,对人的敬称。秦末刘邦起兵于沛,大家称他为沛公。
C.高帝,为“高皇帝”简称,是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谥号是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D.崩,是古代对帝王和王后的去世的称呼;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仔细分析敌方情况,献计刘邦,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趁秦军防备懈怠之时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晓关下的秦军,破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张良淡泊名利。在高帝封赏有功之臣,想把齐地的三万户封赏给张良时,他婉言谢绝了重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5】当高帝给张良三万户封赏时,张良为什么婉言谢绝?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2022年冬奥会的奖牌拥有一个意蕴深远的名字——“同心”,与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金镶玉”一样,设计灵感均来自中国的玉壁。这无疑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延续,同时,将玉运用于奥运奖牌的设计更是中华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诗经》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以玉比德”的文化观念深深影响着华夏儿女。随着历史的发展,“璞玉浑金”的淳朴善良,“抱玉握珠”的富有才华,“宁为玉碎”的高尚气节,“金玉良言”的劝诫教海,“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汇聚成具有独特魅力的中华玉文化,更是中华民族赓续不断的精神坐标。
阅读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这些精神坐标在成长中给予你哪些影响和启示?请结合你的感悟写作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抄袭套作;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