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藏族自治州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带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 25分)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燃烧的岁月,已将您生命焚尽,但那坚强的信念,仍在您额头闪光。您的爱护、关怀和勉励将伴我信步风雨人生。(发给父亲的短信)

B. 日本借赈灾慰问之名公然制造“一中一台”,有关做法是说话不算数的行为,中方对此极为不满,并已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外交声明)

C. 鉴于办理税务登记的工作即将结束,仍有不少人尚未登记,兹将《通告》全文再次公布,如有逾期仍不登记者,则按《通告》规定处理。(告示)

D. 初次参加这样高端的交流会,多亏先生抛砖引玉,才让我得以从容应对。令郎是我同窗,这是拙作《此岸》两本,敬请您和令郎雅正。(与前辈交流)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厂长动情地说:“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垂成,在此一举!”

B.课余当家教,搞创收,靠劳动自己养活自己,冠冕堂皇,无可厚非。

C.进入高中阶段,我们必须正确地看待自己,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能过分地妄自菲薄,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D.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现李密孝敬祖母的一项是(  )

①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 ②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③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⑤

4、下列哪一诗句是用来形容“严以修身而品格清廉”的名句?(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一身能擘两雕弧

C.一片冰心在玉壶

5、“好家风孕育好作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历史文化中,家风早已是行为准则,更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下列儒家语录中与这句话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B.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C.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D.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木与!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引自《春秋左氏传》。《春秋左氏传》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所著,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引言相关内容是:公元前549年,晋国执政范宣子向鲁国大夫叔孙豹请教何为“死而不朽”时说:“我先祖从舜、夏、商、周以来,世袭贵族不辍,这就是不朽吧?”叔孙豹回答:“这只不过是世代为官受禄,并非不朽,鲁国贤臣臧文仲去世已久,但他的话还在流传,所谓不朽,当如是!我听说‘人生最高目标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次是著书立说’,如果能在其中一点有所建树,流芳百世,虽逝犹生。”

叔孙豹把这种不朽观用立德、立功、立言加以界定(即“三立”或“三不朽”),并对世俗观念予以清晰的价值导向,体现出可贵的文化自觉。唐代孔颖达《左传正义》对“三立”阐释为:“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三立”把人生价值标准精确定位,使古圣先贤超越个体生命融入无限的“大我”而获得精神永生,并成为传统文化的灵魂所在,对后世影响深远。常有人以“三立”或“立三”为名,即取此意。历代英雄豪杰以不同方式唱响人生成功的这“三部曲”,共同谱写出华夏文明史,如孔子、孟子、范仲淹、王阳明等。

王阳明是其中杰出代表,他融道德、事功和治学为一体,光大儒家内圣外王之道。作为军事家,他出奇制胜,屡平叛乱,成为有气节、有担当的保国功臣而功德圆满。作为思想家,他集“心学”之大成,立论认为:“致良知”就是“明明德”,从“格物致知”到“修齐治平”,都是“明明德”的过程。知行合一既是“明德”之本体,又是“明德”之功用。“明德”是本心的德性,这意味着“明明德”需向内求,发明本心,使自身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诚如后人在王阳明故居用楹联对他一生的总结:“立德立功立言真三不朽,明理明知明教乃万人师。”

德、功、言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立德是立功、立言的基本前提,而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儒道释虽然各自要旨表述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德”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本义是遵循自性本心,顺应自然之道,彰显人伦价值。具体而言,“德”涵括仁义、诚信、温良、恭敬、礼让、谦和等美好品行。

“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种根本途径,体现出一种崇高的价值观,即人生意义在于奉献而非索取,个人不应只为自己活着,而应为群体着想,承担起应尽的责任,为社会作出有益贡献。前人给我们留下丰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些什么?人要活得有意义,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实践。“三立”虽非易事,却是人人宜做之事。能否做到“三立”,并不完全取决于职位高低和能力大小,平凡人也可以做到。“三立”在当代简单地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

“立德”就是树立德行的榜样。这就要求修养身心,尊道贵德,劝善行善,俯仰无愧。作为员工,忠于职守。作为晚辈,孝敬长辈。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铸魂,以德育人,以道化人,以爱成人。“立功”就是建立成功的事业。这不局限于宏图大业,只要用心做事、造福他人,在日常生活和平凡岗位都可以建功立业。“立言”就是创立切实的言论。这要把立德立功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升华,给人启迪和激励。我们当立世界潮头,通古今之变,发时代先声,多出精品力作,为人类贡献中国智慧。

(摘编自赵建永《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被奉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它是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春秋》所著,“三立”理论就引自《春秋》。

B.作者认为,“明德”是本心的德性,只要使自身的德行主体建立起来,就会自觉自发地“仁民爱物”。

C.叔孙豹高度评价了臧文仲,是因为臧文仲做到了“立言”,而这一评价对世俗观念也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D.“三立”是传统文化灵魂所在,三者关系密不可分,互为前提。其中,立功、立言是立德的自然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唐代孔颖达这一段话,是对“三立”理论的创造性解读,这一解读弥补了叔孙豹观点的不足。

B.文章例举王阳明事迹,把他作为终身力行“三立”的典范人物,体现“三立”对实现人生价值的影响。

C.文章内容层层递进,先交代“三立”的由来和代表人物,后论述了“三立”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价值。

D.文章尾段表明,对于今天的企事业员工和社会科学工作者等人来说“三立”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借范宣子与叔孙豹的问答,体现了当时的文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引出了“三立”这一理论。

B.孔子用他独特的方式力行“三立”,唱响人生成功的“三部曲”,并与其他英雄豪杰谱写出璀璨的华夏文明史。

C.儒道释各要旨表达有异,但都以立德作为根本,由此可知“三立”是实现人类终极关怀的三中根本途径。

D.“三立”在当代简单的来说,即做人、做事、做学问,是人人宜做之事,而且平凡人也完全可以做到的。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5题,共 25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手法描写秦始皇以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______,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点明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水调歌头》中,苏轼借“_____________”表达人生和自然都难以完满的哲理;《蜀道难》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愁空山”渲染环境的苍凉;李煜在《虞美人》中则用“____”感慨自然界的轮回更替。

(2)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新从来都是九死一生,但我们必须有‘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的豪情。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有强烈的创新信心和决心,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喻描写了胡天八月飞雪的情景。

(2)《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不会因世人称誉或非议而奋勉或沮丧,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但也不过如此而已。

(3)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的观点相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春冬之时三峡的美丽景象。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刘义隆典故,批判了南宋朝廷草率北伐的行为。

(3)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为什么年纪小的人也可以为师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天·和昌父

辛弃疾

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细看爽气今犹在,惟有南山一似翁。

情味好,语言工。三贤高会古来同。谁知止酒停云老,独立斜阳数过鸿。

注:①作者的朋友赵昌父以淡泊名利、思归山林而闻名。

1简要分析上阕选用陶渊明事迹的表达效果。

2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乙)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史记·孔子世家》)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B.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C.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D.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2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居而天下熄  得广厦千万间

B.于城父  沛公十万

C.君子所以异于人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D.人者,人恒爱之  吴广素人,士卒皆为用者

3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称赞颜回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表明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要能自得其乐。

B.孟子认为符合仁、礼、义的策略才是“正道”,所以公孙衍、张仪之流不是大丈夫。

C.孔子在弟子们饿得站不起来,还不停地讲学、诵读、弹琴、歌唱,不能体现“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气节。

D.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14、阅读下面的漫画与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看了上述漫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整体把握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鉴别与取舍。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