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杜甫都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奇妙;杜甫的诗则沉郁顿挫,韵味无穷。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陈毅,是我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其写于长征期间的《梅岭三章》,准备做“遗诗”。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纪传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腐烂的生活。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民国初年,梁启超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被并称为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由梁启超拟定的。
B.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于欧洲艺术;二是幻想,幻想产生于东方艺术。
C. 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D.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只须记住一条: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 贾爷爷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岁了还不想着颐养天年,而是去山区兴办企业,带动当地人民脱贫致富。
B. 朋友即将远行,小李在临别纪念册扉页上,潇洒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祝福朋友克服成长路上的困难,学业进步,早日实现心中的梦想。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在探讨学问时,往往会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但只要锲而不舍,继续深究,便会发现一个全新的天地。
D. 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只能用心去感受它,真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2015年12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后,会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B. 青年学子要孜孜求学,砥砺德行,以天下为己任,把匡正流俗当成自己当之无愧的责任。
C. 最近几年,由于我国实行适度宽松的经济政策,全国各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气象。
D.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对待学习暂时落后的同学要有足够的耐心。
5、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
(1)父异焉 (2)收族为意 (3)贤于材人远矣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和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B. “余闻之也久”一句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C.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方仲永遭遇的惋惜、哀伤、遗憾痛恨之情。
D. 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不继续努力学习新知识,也很难取得成就。
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请赏析诗的颔联“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7、非连续性文本解读: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小学生网络使用情况调查表
| 上网时间、年龄 | 上网目的 | |||||
调查项目 | 每天都上网的学生 | 平均每天上网2小时 | 10岁以前“触网” | 聊天交友 | 看动漫、电影下载音乐 | 玩网络游戏 | 学习、写日记、博客 |
所占比例 | 70.9% | 71.2% | 61% | 29.1% | 49.8% | 40% | 58.3% |
另据报道,去年10月,我国某地未成年人劳动教养管理所公开的一条数据,该所里的未成年劳教人员中,有80%曾沉迷于网络游戏。
材料二:漫画(无题)
材料三:中秋节,中学生乐乐和家人一起吃饭看电视,期间她一直低头玩着手机,兴奋时还笑出声来,旁若无人。母亲责怪她没和家人聊聊自己在学校的近况,埋怨道:“现在的孩子,一个个都是手机不离手,到哪里一坐下来就开始玩手机,也不知道在玩什么。”父亲也感叹道:“唉,怪不得网上流行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
(以上材料引自互联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表格所包含的三条信息。
【2】仔细观察“材料二”漫画,写出其寓意。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你在正确理解“材料三”画线句子的基础上,以乐乐好友的身份,写一段劝说乐乐的话。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
(3)蒹葭采采,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5)《陈涉世家》中最能反应陈胜叛逆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7)晏殊《浣溪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8)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9、阅读《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完成后面小题。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又可以“随身携带”。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2】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3】分别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_____
(2)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_____
【4】简要说明人类为什么要开发人体生物能源?
10、阅读下面的议论文《最美的姿态》,回答小题。
最美的姿态
张鸣
①阅读与不阅读,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
②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之一便是阅读。
③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这些书与他们自己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
④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有书在手,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的疆域。明明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趣闻……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发现,读书使人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充盈。
⑤读书人的高贵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的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是有缺陷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虽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一些以读书为生的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条分缕析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诙谐了一下时,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卷气”的迷人之处。
⑥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自身的动物,体育场、舞台、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
(选文有删改)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①-③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阅读文章④⑤段,概括文中提到的读书的好处有哪些?
【4】简述本文的论证过程。
【5】联系你的阅读经历,谈谈读书给你带来的好处。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14分)
孤独与幸福
①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社交生活的坏处深藏不露:消遣、闲聊和其他与人交往的乐趣掩藏着巨大的、通常是难以弥补的祸害。青年人首先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乐的源泉。
②世间怕有无数称己为幸福的人,却没有多少人认为自己也是一个孤独的人。“幸福”的人往往开朗、健谈、善于社交;孤独,似乎注定只是一个与阴暗、不幸甚至畸形的人生态度所相伴的名词。事实上真正的孤独是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的觉醒,是布鲁诺被烧死前大声疾呼“未来的人们会了解我„„”的信念,是无法选择“出世”苏轼的清高。
③孤独即意味着超越常人的旷达与淡泊,它是幸福的前提。
④孤独就是走出无止境的无聊社交、闲扯、平庸的一种生活态度,它卸除了表面的浮华,追求内心的旷达与淡泊。当庄子头也不回地边钓鱼边婉言拒绝出任楚相时,我们体会到的是孤独。世事纷乱,天下名士皆各投其主,各尽其才,惟独庄子安然身外。这种孤独,实际上是一种超越常人的豁达与淡然。但庄子又是幸福的,他的一次平静的拒绝,带来了自己政治生涯的孤独,换来的却是一座矗立在无数文人志士心目中的高标。
⑤孤独让我们拥有内省的时空,它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⑥物质的充裕,人心的浮躁,更多的人越来越急功近利,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势利化,幸福感距离我们越来越远。孔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论语》中的睿语无一不是孤独困顿的孔仲尼的自我反省。孤独的时候,人才有时间和空间去进行人生的思考,追寻自己活着的价值。才会远离喧嚣、芜杂,看到自己内心,保持一份坦然与淡定,看清自己前进的方向,这是享受幸福的条件。
⑦孤独要求我们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它是享受到幸福的方法。
⑧与现实适当地保持距离,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的小天地。做许多你想做的事情,展开你曾被限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再为庸人俗事所扰。现代派代表诗人戴望舒在诗集《灾难的岁月》中抒写“夜坐听风,夜眠听雨”的孤独而寂寞,这种孤独是一种幸福的状态,让他悟到“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远离现实,你的处境是孤独的,然而你的内心却是宁静而充实的,你的心不再因孤独而哭泣,反而因孤独而折射出幸福的光芒。
⑨面对现实,当今的年轻一代作为独生子女,无疑常有一种孤独的心理,他们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愤青”。有些年轻人以上网玩游戏为幸福,以打架滋事为快乐,更有甚者以吸毒杀人为荣。他们因为孤独而丧失了对幸福的感受,继而心态失衡,无处宣泄,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悲哀。
⑩所以正视孤独,享受幸福吧!这种孤独不是消极遁世、自我封闭,而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一种旷达的孤独,伟大的孤独。正视孤独不仅是一种哲理的思辨,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对真正幸福的一种追求。
【1】文章开头引用叔本华的话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章①至⑧节的论证思路。(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文章第⑨节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读完短文,你对什么是“孤独”及其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12、材料作文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在这篇赠序里,他现身说法,坦诚而具体地叙说了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艰苦求学历程,用以勉励后生勤奋学习。作者在文章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情书抄书之苦,还书时的“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情景,正是因为刻苦守信,他才得以博览群书;“趋百里外”的求师之难:“穷冬烈风”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以中有足乐者"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能否拥有精神的满足,而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这篇赠序启示我们:勤奋刻苦才能学有所成;做人要诚实守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要有精神追求。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得抄袭,不要套作;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班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