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月夜忆舍弟》的作者是杜甫,“舍弟”是诗人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在下倒有一主意”,“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
B.《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
C.“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北面。
D.《曹刿论战》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
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记者日前在雅万高铁项目瓦利尼隧道建设现场看到,中国技术人员与印尼工人正并肩工作,中企受阻传闻不攻自破。
B. 30年来,四川省与德国北威州的友谊之树不断成长,各领域合作富有成果,两地人民的友谊前仆后继。
C. 三十五年来,广西人,特别是老一代广西人,一直将这座大桥称为“西江大桥”,骄傲之感不言而喻。
D. 作为新时代的检修工人,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地按老方法去干,必须努力创新,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人格的高浩,灵魂的纯净,思想的深邃,都可以在淡泊中孕育。
B. 寒冷的冬天里,老糖厂冒着热气,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制糖的日子,是全村人欢乐的节日。
C. 科学工作者们每到关键时刻,都会全身心投入,甚至到了目不窥园、废寝忘食的地步。
D. 在学校“品书香润情操读书节”活动中,李老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受益匪浅。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作品,词中运用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描绘了一幅雄阔壮丽的北国雪景图。
B.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的作者是林徽因,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本诗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表达了儿子出生带来的喜悦和心中对儿子的希望,是一位被母亲充盈的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赞颂”。
C.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唐宋八大家之一。
D. “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蟾宫等。
5、【甲】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比
B.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同“避”,躲避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增加
D.天祥泫然出涕 涕:眼泪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已而之细柳军
B.呼尔而与之 面山而居
C.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俯身倾耳以请
D.乃教人叛父母 乃不知有汉
【3】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B.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C.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D.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和“义”的关系,并指出“义”的价值高于生命,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甲】文第②段主要用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不应该丧失本心。
C.【甲】“呼尔”“蹴尔”而与之,则“行道之人”与“乞人”都不屑受之,这就是“羞恶之心”,就是对“义”的坚持。
D.【乙】文中的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正与【甲】文作者的主张相一致。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6、阅读诗歌。
别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 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⑴请你赏析本诗颔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⑵诗中是怎样抒发情感的?请简要分析。
7、九年级(1)班准备开展“青年当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本次活动。
(1)如果要搜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你将用哪些方法搜集?(不少于两种)
(2)下面是李阳同学搜集的一则材料,请你帮助他拟一个标题。
材料:矣晓沅来自云南玉溪,6岁时,他患上了类风性关节炎,一种侵蚀破坏人体关节、并且无法治愈的疾病,在医学界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在父母、老师、同学的鼓励下,矣晓沅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玉溪一中,高考时以679分的高分名列云南省理科第16名,被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录取。
(3)活动的其中一个环节是演讲比赛,请你列举一个有关“自强不息”的励志故事作为演讲稿的事实论据。
8、默写。
(1)戍鼓断人行,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2)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的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同样表达了以死明志的决心。(文天祥《过零丁洋》)
(6)《岳阳楼记》中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句子。)(范仲淹《岳阳楼记》)
9、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活着就是冲天一喊
樊晓敏
①一部名为《我的诗篇》的影片感动了很多人,陈年喜是片中的六个主人公之一,人们叫他“矿工诗人”。 在《我的诗篇》拍摄之前,陈年喜已经写了二十多年的诗。尽管他的生活一直那么粗粝,看起来离诗意有万里之远。
②陈年喜的家乡位于“秦尾楚首”的陕南商洛地区丹凤县,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那里奇山险水,常年洪灾,至今仍是山高沟狭的不毛之地。男人们只能外出打工,多半去了矿山。他们所在的矿井,“高不过一米七八,宽不过一米四五,而深度常达千米万米,内部布满了子洞,天井,斜井,空釆场,像一座巨大的谜宫。”
③一开始陈年喜的工作是拉车,用架子车一趟趟把爆破下来的矿石或废石拉出洞口倒在渣坡上。漆黑而低矮的矿洞里没有灯,昏暗的手电筒挂在他胸前,汗水落在车子上、安全帽上,衣服上、毛发里、眼里、鼻孔里……每天下班,就像一只拱出灰土的土拨鼠,洗三盆水也洗不净。后来他改做巷道爆破,在洞穴深处打眼放炮、炸裂岩石。这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工作之一,与雷管、炸药整日纠缠在一起。16年间,经他手使用的炸药雷管大概要用火车皮来计算,垮塌、透水、松动的碎石、扑向人的机器,死亡也多次和他擦肩而过。
④不只是死亡的威胁。陈年喜说矿山的生活“非常非常寂寞”,有时“只能靠对面山尖上的雪线高低来分辨气候的变化”。工友们闲下来的时候打牌,喝廉价的酒。他和别人不一样,他看书,凡是有字的都看,有时墙上糊着报纸,看完了正面,再水淋湿了,小心翼翼揭下来看背面。他写诗,还没有网络的时代,在纸片、烟盒上写,睡觉垫的空炸药箱上写,走的时候卷起铺盖,下面是满满一床的诗。
⑤他写工友:36岁的副手牛二,“最终以两根手指一条肋骨的代价/换得母亲八年的残喘/弟弟十年的举人梦”。
⑥他写给儿子:“我想让你绕过书本看看人间/又怕你真的看清。”
⑦他写茫然的命运:“而一群背着编织袋的流徒者/与温榆河上的浮物一样/并不知道将流向哪里。 ”
⑧2020年3月23日,陈年喜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天,丹凤县中医医院一张CT影像胶片,清清楚楚地写下他半生的倒影,清清楚楚地告诉他一个残酷的事实:尘肺病。 他静静坐了一个下午,没有告诉妻儿。这是矿工们最主要的职业病,每天吸入大量粉尘,这些工人的肺部会纤维化,变成“石头肺”“金属肺”——这种病无可逆转,且会逐渐失去劳动力,而一旦进入后期,甚至连站着呼吸都是一种奢求。
⑨消息传出去后,人们为他捐款、抢购诗集,这一年诗集《炸裂志》售出了近四万册,成为许多年轻人书架上的读本,每一个索要签名的读者,陈年喜都告知自己的微信号,记下地址,签完后寄给对方,收取稍高于标价的费用,除掉邮费后,赚三五块差价。他在扉页为每个人写下赠言,有时不知该写什么,就写上:“以诗为证”。稿费一半来用来吃药,一半生活、给儿子交学费。
⑩2020年9月,在创始人王克勤的邀请下,陈年喜成为大爱清尘公益基金会的驻会作家。他开始走访尘肺病人,写下他们的故事。那是他无限熟悉的群体,他和他们曾经有过十六年的深深交集。或许见过,或许曾交肩而错,但彼此早已相熟到骨头。妻子劝他别再去了,“你经历了太多,希望你不要再看到太多”。但他还是希望借用他的文字,让更多人关注这些被忽视的人群和声音。
⑪陈年喜相信,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从没在任何作家笔下出现过。他说代沟代代有,而深处的悲欣大多相通。它也将成为一个人继续写作下去的动力。那也是他的光啊。
(选自《读者》2021年17期,有删改)
【集素材】
【1】我们身边不乏自强不息的人,他们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搜集和讲述他们的故事,可以让大家获得教益。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表格,让更多的人了解陈年喜,受到鼓舞。
人物 | 陈年喜 | 职业 | 矿工、诗人 |
所遇困境 | 如何自强 | ||
① ②矿山工作寂寞,与工友们志趣不同。 ③ | ④在矿井拉车、做巷道爆破,辛勤工作16年。 ⑤ ⑥ |
【品文字】
【2】本文用纪实的手法、质朴的语言写“矿工诗人”陈年喜, 让人印象深刻,请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1)每天下班,就像一只拱出灰土的土拨鼠,洗三盆水也洗不净。(从修辞角度品味语言)
(2)他静静坐了一个下午,没有告诉妻儿。(品味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
【析主题】
【3】本文题目“活着就是冲天一喊”是陈年喜的诗歌《秦腔》中的一句诗,也是一部由陈年喜所著非虚构故事集的书名,请结合全文和拓展资料分析其包含的深刻意蕴。
【拓展资料】
2012年,诗评家秦晓宇、杨炼等诗人创办了一个网络诗歌奖。在井喷一样的投稿中,他们发现了陈年喜们的诗作。这些朴实真挚,用生命和血汗,苦难和叹息,无望和希望凝成的诗篇深深打动了他。他开始关注这些人,发现了一个更让他震惊的隐秘事实:在当今中国,起码有一万名地下工人诗人,在生产线、建筑工地、矿井和石油工地上默默劳作,同时也在默默地用诗句记录自己的喜怒哀乐。他极尽可能将这些诗编辑发表,他说这是陈年喜们为命运同路人立言,为历史做证词。
【联名著】
【4】陈年喜说:“我从中国3000年前的《诗经》以及流传至今的不朽诗歌里,看到文字背后的那个时代,看到那个时代的世道人心,那些悲苦和愿景。”请结合《艾青诗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被微信撕碎的生活
①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
②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
③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
④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褒贬不一。
⑤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
⑥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矮化”阅读者的文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方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
⑦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
⑧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
⑨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没什么可聊的了。
⑩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
⑾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
⑿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信让我们拥有了更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但因为控制不好和管理不当,不少人被朋友圈占据了生活。
B. 随着微信用户的增加,朋友圈迅速膨胀,各种碎片化的信息随之而来,人们不堪其扰,纷纷逃离朋友圈。
C. 文中的“同辈压力”,是说朋友之间,你知道的我也必须知道,你有的我也必须有,否则我就落后了,就有“压力”。
D. 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也可以说明,有阅读习惯的人不会因为微信而放弃深度阅读。
【2】下列不符合“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表现的一项是( )。
A. 人们过度关注微信朋友圈,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B. 人们开始懂得抵御、控制并逃离微信朋友圈。
C. 人们如果没有及时通过微信发布或接收信息,会担心和害怕。
D. 人们通过微信获取信息,养成碎片化的阅读的习惯,“矮化”阅读者的文化。
【3】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吗?谈谈你的看法。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张抗抗
①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20世纪60年代末从杭州到北大荒下乡时,我报名的那个农场,就叫作鹤立河农场,隶属鹤岗市。想来在很久以前,三江平原湿地上,一定曾经自由地生活着许多许多白鹤灰鹤,那地方因鹤得名。
②但我到达鹤立河农场的连队时,几乎已经见不到鹤的踪影了。水库边草甸深处,偶有一只白色的长脖老鹤,细脚独立,低头于浅水觅鱼,有人走近,它便伸开翅膀迅速仰天起飞,单腿忽而变成两根,垂直悬挂于身后,瘦腿伶仃,白羽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态。那一刻我几乎惊呆,而后激动不已,从此固执地将此鸟认作白鹤,以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
③但事实上,那时候三江湿地正被大规模地开发成农田,鹤立河早已徒有虚名了。
④1977年,我带着关于白鹤之梦的破灭与一线尚存的人生理想,来到哈尔滨,读书后又留在那儿。有一天,在事先完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境下,白鹤突然出现了——它们以舞蹈的姿势,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视线。那是我生命中值得庆贺的幸运日,后来的岁月中,它们仍不断地令我陶醉与回味。时隔20余年,当时的情形仍清晰如初、历历在目。
⑤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一个春天的清晨,我与一位邻居大姐约定去哈尔滨市动物园晨练。我们似乎是被一阵阵嘹亮的号角,或是高亢的呼唤所吸引,闻声走到了一座高大的丝网笼前。那一刻我的呼吸都几乎停止了,我看见了一群白色的和灰色的大鸟,不,是一群真正的仙鹤,正在笼中翩跹起舞——银衣白裙飘飘,身材修长流畅,长颈长腿灵巧敏捷,灰褐色的眼睛彼此深情地凝视对方,它们几乎具备了天才的舞蹈家应有的一切优势,还有内心热烈而疯狂的激情。它们在清晨的第一线阳光中从容地展开了巨大的羽翼,然后轻盈地弹跳,凌空扑转,就像踩着音乐的节拍,一步都不会乱了方寸。伴奏的音乐流淌在它们的血液里,我们人类是听不见的。一只白鹤高雅地踮起足尖,将长喙伸向太阳的方向,一次又一次,总是与其他的鹤擦肩而过,然后一个华丽转身,在笼中奔跑翻腾,掀起一阵忧郁的尘雾——这是白鹤的单人舞,高傲而又孤独。而双人舞的风格则完全不同,那是热情奔放而又光焰四射的:双鹤颈项相绕,四足灵巧地此起彼落,任何一个动作都是互相呼应的,就像人类的拉丁舞那样配合默契;它们不停地追逐嬉戏,扇动着翅膀换位拍打,像是在拥抱与抚慰对方;鹤似以腾跃示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那般缠绵悱恻,难舍难分;那样扑朔迷离,如影随形。鹤在舞蹈时,在天地间释放了它求偶的全部渴望与爱意,忘我忘情如痴如醉,令观者惊羡而自愧不如。当笼中所有的鹤都一同起舞时,犹如风起云涌电闪雷鸣,一场气势磅礴而壮美的集体舞开始了,整个笼子似乎都在震撼。我听见了雄浑的交响乐,还有旷野春风的呼啸;然而,眼前白鹤的狂舞却旁若无人,依旧悄然无声地进行着。
⑥那一刻我相信天下所有见过鹤舞的人,都会为它们的真诚率性而深深感动。
⑦也许再没有哪一种动物,能比鹤的舞蹈更奇妙更精美更富于感情色彩了。20多年前我曾见过笼中之鹤的舞蹈,从此终生不忘。但也因而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我只能想象着那些栖居在蓝天野地的鹤群,大自然辽阔的舞台,会使它们的舞蹈更加舒畅与自由。
⑧在扎龙见到一位春夏常出没于沼泽,业余拍摄野生鹤群的企业家王克举,并参观了他自费建立的扎龙梦鹤苑主题公园。前后十余年,他拍下野生鹤冬夏生活形态图片近万幅,在梦鹤苑几排红砖平房的白墙上,悬挂着几百帧扎龙丹顶鹤与大天鹅的艺术摄影图片。色彩光影、雪雾水波、鹤立鹤飞鹤鸣鹤舞,千姿百态,让人流连忘返。有人以这种方式,将仙鹤自创自演的舞蹈,在镜头中永久珍藏。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优美、流畅而凝重的语言,讲述作者亲历的关于鹤鸟的故事,展示出一种心灵境界,表达了一个有良知的当代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B.观看鹤舞后作者“有一丝悲哀挥之不去”,既是因鹤被囚禁笼中的遭遇,又是因鹤栖居的蓝天野地被人侵占,体现出怜悯之心、忧患之情。
C.第②段通过外貌、动作描写,刻画偶见的一只“白羽飘飘,大有仙风道骨之态”的老鹤形象,表现其自由闲适的特征和自己欣喜不已的心情。
D.第⑤段末句运用想象的手法,雄浑的交响乐和旷野春风的呼啸,好像在作者耳边回荡应和者白鹤的狂舞。
【2】本文通过哪些事来说明“我相信自己与鹤是有缘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1)有一天,在事先完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境下,白鹤突然出现了——它们以舞蹈的姿势,猝不及防地闯入我的视线。(赏析加点词)
(2)鹤似以腾跃示欢喜、以展翅示仰慕、以交颈示情爱、以啄羽示亲近。(从修辞角度)
【4】你认为下面哪个作为文章的标题更妙?为什么?
A.鹤的舞蹈 B.终生不忘之舞
12、 思想、感情、态度等,用言语、行为显示出来,即为“表达”。把爱表达出来,你会被更多关爱包围:把幸福表达出来,你会感受更多幸福:把失意表达出来,你会获得真诚帮助……勇于表达,善于表达,成长更顺利,生活更美好。
请以“ 需要表达”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1)选择写第二个题目的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也可以发表议论;(3)文体不限(除诗歌外)题目自拟;(4)文中不能岀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