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近几年,国家一直提倡全民阅读,过几年,我们将听到和看到一个阅读时代的复兴。
B.在阅读名著的时候,我们要将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
C.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西方人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D.《红星照耀中国》一书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发展和产生的原因。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B.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
C.那些从图拉驾车赶来的客人,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D.阅读名著,不能仅对抑扬顿挫的情节感兴趣,还要学会品评人物形象及创作手法。
3、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书法文本是书家精神品格和情感表达最直接的载体
②任何艺术作品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③受到历代书家的高度重视
④作为书法,其内容就是书法文本
A.①③④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要塞(sài) 仲裁(cái) 翘首(qiào) 锐不可当(dāng)
B.悄然(qiāo) 屏息 (bǐng) 咆哮 (páo) 殚(dān)精竭虑
C.杀戮(lù) 诘(jié)责 教诲(huì) 惨绝人寰(huán)
D.佃(diàn)农 黝(yòu)黑 窒(zhì)息 杳(yǎo)无消息
5、阅读《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完成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唐】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阅读画线诗句,任选其中一联,仿照示例,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其在你脑海中所呈现的画面。
【示例】“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呈现的画面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黄昏时分,云霞飘飞,那变幻多姿的美丽景象如同海市蜃楼般令人目眩神迷。
(2)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说说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所表达的情感。
(3)向阳绿树,黄莺争鸣,湛蓝天空,春燕衔泥,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让人想到“几处早鸾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描绘了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情景。如果用古诗表现心中最喜爱的春天景象,你会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本试卷中已出现的除外)
6、名句默写。(10分)
⑴读书破万卷, 。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⑵ ,相伴过年华。葛天民《迎燕》
⑶无边落木萧萧下, 。 杜甫《登高》
⑷ ,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⑸世有伯乐, 。 韩愈《马说》
⑹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⑺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草色翠绿的句子是:
,
⑻范仲淹《渔家傲》中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诗句是:
,
7、《经典常谈》对很多古代经典都有平实而高明的观点。请你根据提示,将ABC三个观点填入表格中的正确位置。(只填序号)
经典 | 观点 |
《尚书》 | ① |
《汉书》 | 断代为书,尽可充分利用史料,尽其颂述功德的职分。文字趋向骈体,句子比散体长。 |
《左传》 | ② |
《离骚》 | ③ |
A.大体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
B.用了许多神话里的譬喻和动植物的譬喻,委曲地表达出他对于怀王的忠爱,对于贤人君子的向往,对于群小的深恶痛疾。
C.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
8、防风神茶
张抗抗
①知道“防风神茶”是2001年的春天了。此前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我只听说过德清一带是“防风古国”的属地,并未听说过“防风神茶”这一古风尚存的民间饮品。
②幸而那年家乡来人探望我的母亲,带来了两盒德清三合乡的“防风神茶”,当我终于弄清楚这“防风神茶”即是我童年时代熟悉并喜爱的“烘豆茶”时,我竟然像是见到了一位离去多年的老友,心里生出些微的感动。
③小时候,每逢暑假和春节,妈妈定是要带我去德清洛舍镇的外婆家住些日子的。
④在镇上的亲戚家串门,几乎家家都会给客人沏上一杯烘青豆茶。这茶必用中式的瓷盖碗沏泡,底座有托盅,掀开杯盖,瓷碗上大下小,碗口略敞,可见满至碗口三分之二处的水上,漂着几丝金黄色的桔皮和几片绿色的茶叶,一粒粒小如草籽儿的黑点点,在水中悠悠沉浮;眼尖尖地往碗里盯下去看,有十几粒碧绿的青豆,皱皱地静躺在碗底,绿的绿、黄的黄、黑的黑,几种不同的色彩在水里上下晃着,像一只五色斑斓的金鱼缸,煞是好看。大人说:盖上盖,等会再喝。不多时,再次掀开碗盖,那茶水渐渐就显出颜色来了。【A】一池清澈透亮的浅绿,从青豆里浸润出来的汁液溶在水里了。
⑤小心地喝一口,一股清香味扑鼻而来。咬着一丝桔皮,滑溜溜的有些酸涩;嚼到一粒黑草籽,在齿下嘎嘣一声脆响,有奇香袭来;奇怪的是那茶水略有咸味,解渴又爽口。几道开水续过,茶水已淡,喝到见底,有人递过筷子,说你将那些青豆夹来吃罢。【B】青豆已被茶水泡胀,肥壮饱满。吃在嘴里,韧得很有嚼头,嚼着嚼着,满嘴是香了……
⑥烘豆茶真的很特别,从此一直留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可惜到了六十年代后期,烘豆茶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曾经问过外婆,外婆说农民的自留地都没有了,青豆自然也没有了。
⑦怅然之下,我曾以为此生再也喝不到烘豆茶了。
⑧直到90年代,一次回杭州探家,妈妈在厨房里忙了好一会,端出一只茶杯,很神秘地说:给你吃一样东西,是亲戚从洛舍送来的,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呢?
⑨掀开杯盖,我闻到了童年的气息,从水天一色的洛舍漾上飘来——我思念的烘豆茶,奇迹般地出现在眼前。【C】绿的绿、黄的黄、黑的黑,颜色真是配得和谐沉稳,青豆桔皮野芝麻胡萝卜丝还有少许茶叶,在水中斑驳交错起伏,如同一群从远方归来的游鱼。
批注:将烘豆茶里各色交错的青豆、桔皮等比作一群游鱼,如此灵动鲜活,而从远方归来的何止是这茶呢,还有童年的所有记忆与美好,作者心中溢满了惊喜与感激之情。 |
⑩德清外婆家的烘豆茶回来的日子,就像外婆远走的在天之灵,重又回来看望我们了。
⑪那以后,凡有德清老家的亲戚给妈妈送来烘豆茶,妈妈必定会分出其中一部分,亲自从邮局寄往北京。一小包绿得青翠的烘豆、一小瓶桔皮和野芝麻拌好的“调料”。然后,我独自一人在厨房来回走动,开水在炉子上响起来,还有杯盏清脆的碰撞声。我虔诚而隆重地沏泡烘豆茶,就像在完成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
⑫如今“防风神茶”的突然归来,令我欢喜倍至。从烘豆茶到防风神茶,并非摇身一变,而是一个换回了自己原先旧衣衫的故人。几十年过去,我依然认识他,熟悉他身上飘散出的来自远古的气息,英武洒脱,然而凄然悲怆。
⑬童年在洛舍外婆家,曾听过民间流传的有关防风氏的神话故事,可惜年代久远,竟然记不下多少了。只知防风氏是古越先祖,夏禹时代杭嘉湖地区的一位诸侯,也是治水英雄,据说身材奇高。后来方知四千年前,位于钱塘江流域与太湖流域间的防风古国,是其统治中心,包括德清、长兴、安吉三县。近年来发掘的良渚文化遗迹,亦可寻见防风古国与其相关的种种渊源。
⑭据《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公元前2198年,中原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夏禹巡视江南,在今绍兴会稽山召集各地诸侯会议。因防风氏曾劝阻并反对禹企图破坏原始民主禅让制度,传位于其子启的决定,于是禹借赴会迟到之罪,杀害了防风氏,制造了一桩千古冤案。防风国的先民纷纷外迁出逃,防风国也日渐衰微……
⑮防风氏乘鹤西去,只有四千年前防风古国的“烘豆茶”,仍在德清一带民间流传至今。
⑯如今,在德清三合乡防风王庙原址上,已重建起防风氏祠,再铸防风氏塑像。祠前树立了“防风神茶记”碑。碑文如下:
⑰“吾乡为防风古国之封疆。相传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里人以橙子皮、野芝麻沏茶为其祛湿气并进烘青豆作茶点。防风偶将豆倾入茶汤并食之,尔后神力大增,治水功成。如此吃茶法,累代相沿,蔚成乡风。此烘豆茶之由来,或誉防风神茶……”
⑱防风氏殁后,防风国的古代文明依然在民间流传。防风古国的山水茶汁,也养育了孟郊、俞樾、俞平伯等一批杰出的文人学者。
⑲然而,防风氏以性命相争的禅让制,在漫长的悠悠岁月中,却已被世袭制所替代并延续四千余年。细细品尝那微咸的茶水,咀嚼着韧性的青豆桔皮,我竟闻到了血与汗的苦涩气味。我想防风氏定是死不瞑目的——也许,他留下这“防风神茶”,正是以期为世人洗心醒目。如今江南的烘豆茶风味依旧,然而,防风氏的风骨却难以寻觅了。
(选自《南方》,文章有删改)
【1】为了研读本文,小组梳理出以下内容,请你加以完善。
防风神茶的“今生”与“前世” |
|
烘豆茶与“我” | 防风神茶与防风氏 |
(1)细读③-⑩段,参照【C】处示例,选择【A】、【B】两处画线句中的一句加以批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⑬-⑰段,概括内容,补全示意图。 防风氏与防风古国→防风神茶流传至今→__________ |
(3)主要表达方式:_______、记叙 | 主要表达方式:说明、记叙 |
【2】通过上题的梳理,小语领悟到:每种表达方式都有各自的表达效果,所以要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此你认同吗?请你依据以上梳理,阐述理由。
【3】这篇散文内涵丰富,研读过程中,小组同学展开以下讨论,请你参与。
(1)第⑪段写“我虔诚而隆重地沏泡烘豆茶,就像在完成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沏泡烘豆茶,作者为什么说“像在完成一种神圣的祭祀仪式”?
(2)这篇文章有点长,展出时能否将文章第⑭段中引述《史记·孔子世家》中有关防风氏被杀的记载删掉?为什么?
【4】经过研读与讨论,小组决定展出这篇散文。请你联系本展区主题,为参观者写一段导读语。
帮帮你 | 导读语的一般写法:文章内容+文章主题+展出价值 |
9、用欣赏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家人、老师、朋友、同学,你会发现他们身上的诸多闪光点,选择一位,为其写一篇小传。
要求:①要了解自己想写人物的个性特点,更要尽可能地理解其内心世界。②不要面面俱到,应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③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等,如有需要,请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