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周口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对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背影》、《白杨礼赞》、《昆明的雨》、《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作者分别是朱自清、茅盾、汪曾祺、罗素。

B.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是一部很有趣的著作,其中有大量的寓言,列子,郑国人,战国时期道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如梦令》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C.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富贵不能淫》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章分别出自《告子下》和《滕文公下》。

D. 国务院决定自2006年起,将每年的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016年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或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Abì)如     彷徨páng  huáng   gòu     chāi

Bjí   簌簌 sù  sù     túi zhú

Cchóu 混沌hún  dùn    呱坠地 gā  suǒ

D沿sù  shù     chù liáo

 

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跚(pán)   灭(jiān)  酌(zhēn竹难书(qìng

B.xún)   河责(jié)   油光可jiàn

C.miù)   红(fēi) 阻) 毛骨然(sǒnɡ

D.邪(热(chì强(jué)   锐不可dǎng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核舟记》选自《虞初新志》,明代张潮编。作者魏学洢,字子敬,清末(朝代)嘉善人。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

C.《社戏》的作者是鲁迅,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他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D.《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饮 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饮酒》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人名)     

【2】诗中“尔”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悠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中“心远”表现了作者超脱世俗的心境,不为名利所惑。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即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

细读古诗文,我们总能感悟古人的悠悠心脉。山川胜景,美如画卷,面对秀美奇丽的富春江,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写下“_________,望峰息心;_________,窥谷忘反”的名句。《野望》中王绩遥望山野,用“东皋薄暮望,________”表达他百无聊赖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晏殊感叹光阴易逝,抒发惜春伤时之情。面对战乱时局,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恨别鸟惊心”抒发忧国思家的绵绵愁绪。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箴言向统治阶级发出居安思危的警示。李贺面对诡谲战场,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的卫国誓言,感人肺腑。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阅读名著《傅雷家书》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956年2月29日夜

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

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

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

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

(《傅雷家书》节选)

(1)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一生翻译法国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30余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罗曼·罗兰的《____________》。

(2)选文中的“你”是指_____________

(3)在这封家书中,傅雷为什么多次提到莫扎特?

(4)你能看出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除了血肉相连的父子关系,还有哪些关系?(提示:至少还有三种关系)?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火车上的故事

尤今

①晚上,我由广东湛江市搭乘火车到广州去,八个多小时的路程,买了四人同室的软卧票。尽管觉得和素昧平生的人同室共寝是一件十分别扭的事,然而,别无其他选择,也只好随遇而安了。

②进入那间极为局促的车厢寝室时,已有一位年过六旬的妇人坐在里面了。浅灰色的高领套头毛衣,极为得体地配以铁灰色的西式套装衣裤;染黑了的短发,一丝不苟地梳得整整齐齐;方形的细框眼镜,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一股斯文淡定的书卷味儿。

③攀谈之下,知道她是广州一份知性杂志的主编,几天前专程到湛江去约稿,现在,大功告成,启程回家。由于志趣相投,我们谈得十分投缘。就在这时,火车站的扩音器突然响起:“请各位注意:软卧的车票还有几张,有意购买的人赶快去买!”妇人转头对我说道:“真希望这间寝室没有人再进来,图个清静。”我一听,便笑了起来,因为我心里也正转着同一个念头。

④然而,不到十分钟,我们的希望便破灭了。一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行李箱,踏着碎步走了进来。她身材高大,穿了一套花格子的绒质衣裙,惹人注目的是她的丝袜,橘红色的,使她的两条腿看起来好像是两根活动的胡萝卜。一进寝室,她便以极大的嗓门朝我们友善地打招呼:“嗨,回广州啊?”老编辑微微颔首,目光停驻在她双腿的丝袜上,眸子里原先蕴含的笑意全都没有了,而原本车厢里那一份融洽的气氛,也倏地僵了、冷了。

⑤中年妇女吃力地把大大的行李箱安顿好,然后身体斜斜地靠在卧铺上,把手上的塑料袋打开,取出里面的多种零食,摊放在窄窄的桌面上,笑着说:“吃,你们吃,不要客气!”霎时,甜的、酸的、咸的、辣的味儿,扭扭捏捏地交缠在一块儿,猥猥琐琐地窜满了整个车厢。老编辑皱起双眉,怏怏地把脸转到另一边去。她见我们没有反应,自顾自地抓起了一大把瓜子,嗑、嗑、嗑,发出一种极为单调而又扰人的声响,还一边嗑,一边把瓜子壳朝下扔,不一会儿,满地都是愣愣地张开了口的瓜子壳。老编辑的脸色更难看了。

⑥火车开动不久,查票员进来了。依据惯例,他要求每一位乘客出示证件。我交出了国际护照,老编辑交出了身份证。然而,那位中年妇女把自个儿大大的皮包翻遍了,就是找不到证件。查票员要她说出证件的号码,她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啊,我记不清啦!”好脾气的查票员并没有坚持,便走了出去。

⑦我和老编辑交换了一下眼神,这个“来历不明”的女人,骤然成了我们两人心中长出来的一颗瘤。想起层出不穷的火车偷窃案与抢劫案,又想到我背包里的几千美元,我坐立不安。过了约莫一盏茶工夫,老编辑终于憋不住了,她站起来,快步走了出去。刚好稽查员就在过道不远处,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出了投诉:“请给我换房!我房里那个迟来的女人,没带证件,不知道是什么身份,现在世道很坏,我不想冒这个险!”稽查员说:“别的房间都满了呀,换不了。不会有问题的啦,购买火车票时,都要出示证件的,她大约是用了家眷的证件买的票,出了事情,一定追查得到,你放心吧!”“出了事,再来追查,不是太迟了吗!”老编辑生气地说。“不会出事的,您就请放心吧!”稽查员淡定地回应。当时,四周很静,老编辑和稽查员的对话,每一句都清清楚楚地传进我们那间寝室里。我觉得很不好意思,看那妇女的表情,她竟若无其事,好像外面谈论的事情与她一点关系也没有。

⑧半夜里,老编辑哮喘病发作,嘶嘶嘶地喘气,好不辛苦。那女人二话不说,从自己的皮包里取出一个喷雾器,要老编辑张开口,帮她喷;接着,又为她搓药油,从自己的热水瓶里倒出热水,喂她喝。忙了老半天,终于把她安顿好,再妥妥帖帖地替她盖好被子,才返回自己的床铺。老编辑内心感激,连声道谢。睡在上铺的我,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既感动,又感慨,啊,有许多时候,真的不可“以貌相人”呀!

⑨早上,有人敲门,通知我们起身,还有半个小时便到广州了。老编辑揉着浮肿的双眼坐起来时,女人立刻对她说道:“我昨晚听了新闻,知道北部寒流今天南下,气温降得很低,大约只有七八度,你有哮喘病,最好披上我的大衣再出去。我的家人会开车来接我,就让我送你回家吧!”老编辑涨红了脸,愧疚地说:“昨晚我对你有些误会,真是对不起!”女人微笑着说:“没有关系,我从来都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因为我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⑩我双眼湿润,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

1文中老编辑对那位中年妇女的情感态度、心理活动随着情节的发展不断变化着,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两个恰当的双音节词填在下边括号中,将其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______——怀疑——感激——______

2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说说第⑤段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3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祈使句,请将此句变成一个疑问句,使语气缓和些(可以适当增删文字)。

4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⑧段画横线的句子。

5读完全文,你认为文中的中年妇女是一个怎样的人?

6文章结尾处作者表示“觉得自己上了人生极好的一课”,你认为作者能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7积累链接:《雁门太守行》中抒写官军将士舍身报国心愿的两句。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   相伴

要求:1选择一个题目,补全标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2要真实、有个性地表达。语言流畅,字迹工整。(3)文中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化名,以免透露有关信息,影响得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