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学家邓稼先的一生中,无处不以务实的作风和非凡的才学震惊于世。
B.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C.北京大学写给2017年自主招生初审未通过考生的一封信,让无数人感到了一所大学的精神和情怀。
D.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2、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了变化的一项是( )
A.原句: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改句: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但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B.原句:这张脸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
改句:这张脸蒙昧阴沉,这张脸郁郁寡欢,这张脸丑陋可憎。
C.原句:一下子就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
改句:一下子就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难道谁还不敢这样自信?
D.原句:在寂寞中,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窗户上的玻璃,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改句:在寂寞中,窗户上的玻璃玻璃被我用纤细的手指轻轻地敲击着,于是那敲击声构成一种乐曲,启迪那些敏感的心扉。
3、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落第/ 落枕 德行/ 旅行车 血管/ 一针见血
B. 赌博/ 胳膊 承诺/ 匿名信 禁受/ 正襟危坐
C. 闷热/ 愁闷 解数/ 解剖学 空间/ 挑拨离间
D. 抑郁/ 仰视 潮汛/ 通讯社 隔膜/ 漠不关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一块珍贵恐龙蛋化石的流失令我国科学家十分痛心,他们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干涉,设法追回流失的化石,并阻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B.我们一定能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D.近日,北京首起饭店“开瓶费”官司,以消费者得到法院的司法支持而告终,法院判决饭店返还向王先生加收的开瓶服务费。
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③。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④,我亦是行人。
【注释】①元祐三年,钱穆父获罪出知越州,于次年春启行,途经杭州,苏轼以此词赠行。②改火:古时候钻木取火,四时换用不同木材,故称“改火”,后指一年。③筠:竹。④逆旅:客舍,旅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人与钱穆父京城一别后,时隔三年再次重逢,今又将分别,令人慨叹。
B.钱穆父如春风般温暖的笑容,与他辗转天涯、踏尽红尘的辛劳形成对比。
C.词人以古井水、秋竹作比,表达了对友人品性的赞美和对其遭遇的愁怨。
D.“淡月微云”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情景交融,托出词人惆怅、感伤的心情。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的表达效果。
6、古诗文填空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孟子·富贵不能淫》)
(2)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 (《野望》王绩)
(3)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
(4)___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晏殊)
(5)_____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透过《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7)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两个典故,写出了战士们舍生忘死,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
7、名著阅读
(1)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概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晁盖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的故事,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暴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歌颂了受压迫人民的反抗精神。
B.林冲曾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一定社会地位,一直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后被梁中书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最后在万般无奈、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的。
C.“眼如丹凤,眉似卧蚕, 唇方口正, 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这段话描写的人物是宋江。
D.《水浒传》中的好汉个个都有一段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快活林”的是鲁智深,绰号花和尚;“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的是武松,绰号行者。两人的共性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
(2)“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小说作者一般认为是 (朝代)的 (作者),请你借助阅读经历, 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
8、阅读周海亮《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有删改),完成题目。
①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这风俗令我幸福和忧伤。
②年轻的父亲是一位在外地做工的石匠,每个星期都会回来一次。那时的母亲,正在灶间忙碌。年轻的母亲头发乌黑,面色红润。鸡蛋在锅沿上磕出美妙的声响,小葱碧绿,木耳柔润,爆酱的香气令人垂涎。那自然是面,母亲的手艺令村人羡慕。那天的晚饭自然温情并且豪迈。
③父亲在家住上一天,就该起程了。可是我很少看见父亲起程。每一次他离开,都是披星戴月。
④总在睡梦中听见 母亲下床的声音,那声音轻柔舒缓。母亲的贤惠,与生俱来。母亲和好面,剁好馅,然后,擀面杖在厚实的面板上,辗转出岁月的安然与宁静。再然后是拉动风箱的声音,饺子下锅的声音,父亲下床的声音,两个人小声说话的声音。满屋子水汽,迷迷茫茫。父亲就在水汽里上路。父亲干了近三十年石匠,回家、进山,再回家、再进山,两点一线,一千五百多次反复,母亲从未怠慢。起身,饺子;落身,面。即使那些最难熬的时日,母亲也不敢马虎。除去饺子和面的时日,一家人,分散在不同的地点,啃着窝头和咸菜。
⑤父亲年纪大了,再也挥不动开山锤,而我,却开始离家住校了。那时我的声音开始变粗,脖子上喉结突出,见到安静的穿着鹅黄色毛衣的女孩,心就会怦怦跳个不停。逢周末,回家。
⑥迎接我的,同样是热气腾腾的面。盖了蛋花,葱花,木耳,虾仁,肉丝,绿油油的蔬菜,油花如同琥珀。学校里伙食很差,母亲的面,便成为一种奢求。好在有星期天,好在有家,好在有母亲。
⑦返校前,自然是一顿饺子。晶莹剔透的饺子皮,香喷喷的大馅,一根大葱,几瓣酱蒜,一碟醋,一杯热茶。我狼吞虎咽,将饺子吃出惊天动地的声音——那声音令母亲心安。
⑧毕业了,我去到城市。那是最为艰难的几年,工作和一日三餐,开始都没有着落。当我饿得受不住,就会找个借口回家住上一阵子。一段时间以后,感觉伤疤已经长好,然后再一次回到城市,再一次衣食无着——城市顽固地拒绝着一个来自乡村的只有职高文化的腼腆的单纯的孩子——城市不近人情,高楼大厦令我恐惧并且向往。
⑨回家,坐在门槛上抽烟,看母亲认真地煮面。母亲是从我迈进家门的那一刻开始忙碌的,几天时间里她会不停地烙饼,她会在饼里放上糖,放上鸡蛋,放上葱花,放上咸肉,然后在饼面上沾上芝麻,印出美丽的花纹。那些烙饼是我回到城市的一日三餐,母亲深知城市并不像我描述的那么美好,可是她从来不问,把她的爱和责任,全都变成了饺子、烙饼和面。母亲看着我吃,沉默。沉默的母亲变得苍老,我知道这苍老,全因了我。
⑩母亲很少出门,自然,她没有机会吃到我们为她准备的“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可是那一次,母亲要去县城看望重病的姑姑。我和父亲商量好,第二天一早会为母亲准备一盘饺子,当我们醒来,母亲早已坐上了通往县城的汽车。
⑪头一天晚上,我几乎彻夜未眠。我怕不能够按时醒来,我怕母亲吃不到“起身的饺子”。我还是没能按时醒来,似乎刚打一个盹儿,天就亮了。可是,父亲的那些年月,我的那些年月,母亲却从来未曾忘记未曾耽误哪怕一次“ 起身的饺子”。我 想母亲已经超越了一个母亲的能力,她变成一尊神,将我和父亲守护。
⑫然而她却是空着肚子走出家门的。家里有她伺候了大半辈子的儿 子和丈夫,却无人为她,煮上一碗饺子。
⑬ 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这习俗让我忧伤并且难堪。
⑭母亲是在三天以后回来的。归来的母亲,疲惫异常。我发现她真的老了,这老在于她的神态,在于她的动作,而绝非半头的白发和佝偻的身体。走到院子里,母亲就笑了——她闻到了蛋花的香味,小葱的香味,木耳的香味,虾仁的香味——她闻到了“落身的面”。那笑,让母亲暂时变得年轻。
⑮母亲吃得很安静,很郑重。吃完一小碗,她抬起头,看看我和父亲。母亲说,挺好吃。
⑯三个字,一句话,足够母亲和我们,幸福并珍惜一生。
【1】文章以“起身的饺子落身的面”为题,有什么用意?
【2】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第①段中加横线的“幸福”和“忧伤”是否矛盾,为什么?
(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⑪段“我怕不能够按时醒来”写出我想为母亲做起身的饺子的决心,“我还是没能按时醒来”则抒发心愿未能达成的愧疚。
B.第⑮段用“安静”“郑重”来描写母亲吃面时的情形,突出爱的回馈让母亲感到欣慰、幸福。
C.整篇文章中,母亲只说了三个字“挺好吃”,可以看出母亲不善言辞,不懂得表达爱。
D.写母亲外出归来闻到“落身的面”的香味的情节,意在突出家人间互相传递的温暖和爱意,使小说的主题得以升华。
9、按要求作文
相逢的意义,在于彼此照亮。
这句话带给你怎样的启迪?请自选角度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且文体明确。
【注意】须遵循下列要求:①全文不少于600字,但不要超出所给字格;②文中如出现校名,请用育英学校、思齐学校代替;如出现人名,请用小刚、小志、小芳、小晶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