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齐白石的《端午图》中,将咸鸭蛋、雄黄酒、粽子等端午节之物描绘得生动逼真。
B.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进驻问天、梦天实验舱,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任务。
C.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采用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貌,极富文化韵味。
D.数据表明,导致青少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偏食挑食、缺乏锻炼等不良习惯造成的。
2、下列词语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溃退(kuì) 悄然(qiǎo) 坦荡如砥(dǐ) 惟妙惟肖(xiāo)
B.匿名(nì) 粗糙(cāo) 油光可鉴(jiàn) 春寒料峭(qiào)
C.畸形(jī) 锃亮(zèng) 眼花缭乱(liáo) 自出心栽(cái)
D.踱步(duó) 遏制(è) 深恶痛极(wù) 一丝不苟(gǒu)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归省(xǐng) 糜子(méi) 蓦然(mò) 屋舍俨然(yǎn)
B.冗杂(rǒng) 斡旋(wò) 幽悄(qiǎo) 戛然而止(jiá)
C.龟裂(jūn) 跻身(jī) 缄默(jiān) 风雪载途(zài)
D.登时(dēng) 间隔(jiàn) 舟楫(jī) 苦心孤诣(yì)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消息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就属于新闻特写。
B.《藤野先生》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之所以让“我”难忘,是因为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C.《使至塞上》作者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计四联,一般要求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是对仗句。
5、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列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本诗为酒后即兴之作,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生活图景,表达了自己辞官归隐后____的心情。
【2】阅读诗中画线句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两句诗在你脑海中呈现的画面。
【3】在诗人眼中,菊花、山峦、云雾、飞鸟这些寻常景物皆可入诗。我国古代诗歌中,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如:____,____。(填写的诗句不得为本试卷中所有已经出现过的诗句)
6、古诗文名句默写与运用。
(1)馨香盈怀袖,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2)八方各异气,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3)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_________,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
(5)游子在外,故乡永远是他心中的牵挂,是他的精神家园,李白路过荆门一带时写下了“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之意;崔颢登上黄鹤楼,写下了“______?_______”,抒发了思乡的愁绪。
(6)面对连月不断的香港暴乱,香港特首林郑月娥面对着巨大的压力,你会送给她哪句诗来勉励她鼓起勇气直面困境呢?_____
A.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D.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7、名著阅读。
我们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走了四个小时,一路没有见着一个人影。那里根本没有路,只有小溪的溪床,两边岩壁高耸,溪水就在中间湍急地流过,在岩壁上面就是险峻的黄土山。要结果掉一个过分好奇的洋鬼子,这是个好去处。使我惴惴不安的一个因素,是那个骡夫对我的牛皮鞋子多次表示羡慕。
“到啦!”他突然转过头来大声说。这里,岩壁终于消失,一个狭小的山谷展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一片绿油油的麦苗。“我们到啦!”
……
一个年轻的农民,头上包着一条白毛巾,腰间插着一支左轮手枪,从村里走出来,惊愕的望着我,问我是谁,到那里去干什么?“我是个美国记者,”我说。“我要见这里的贫民会主席。”他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回答说:“Hai p'a!”
……
“我就是你要见的人,”他说。“我就是主席。请进来喝口热茶吧。”
上面文字出自_______(国籍)作家_______的《红星照耀中国》片段。这部纪实作品为了当时出版的方便,还曾经易名为《_______》,选文中的“年轻的农民”的名字叫_______。
8、我的母亲
老舍
①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
②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③从这里,我学到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我还保存着。
④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地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给她一些喜悦。到如今,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⑤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⑥当我小学毕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劳动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饭食,书籍,住处,都由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当我由师范毕业,被派为小学校的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新年到了,正赶上政府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锅冰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地递给我一些花生说: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⑦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她一世未曾享过一天福,临死还吃的是粗粮。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有删改)
【1】阅读原文,简要概括文章写了母亲哪些事?
【2】文章多次写母亲的“泪”,请结合上下文,参照示例,揣摩语句,体会其中隐含感情。
| 语句 | 情感 |
示例 | 第⑤段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
(1) | 第⑥段 ……而后含泪把我送出去。 |
|
(2) | 第⑥段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2)唉!还说什么呢?心痛!心痛!
【4】文章第⑦段写道:“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阅读全文,说出“我”从母亲身上受到了哪些感化。
【5】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第⑤段中“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
9、作文
当我们跌跌撞撞地来到这个世界上,父母的疼爱一直都在;当我们沉潜在学海中,老师的帮助一直都在;当我们孤独委屈时,朋友的安慰一直都在;当我们身陷疫情的重重包围时,无数人的付出一直都在……我们一直都浸润在温情的怀抱中,所以我们能不惧风雨,健康成长。
请以“ ,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得少于600字;(4)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5)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