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星期天,到鞍山动物园看熊猫的人总是络绎不绝。
B.疫情一起,绿色的迷彩再次撑起生命的希望,人民解放军无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班主任老师用心记住每一位同学的生日,在同学生日那天送上祝福的话语,真可谓别具匠心。
D.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们各得其所,各展所长。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学习态度不认真,作业经常不交,妙手偶得的好成绩,让他沾沾自喜。
B.各地旅游部门因地制宜,推出多项举措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3、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浮躁,关键在于他的政治修养、思想修养、理想志趣、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将“强”改为“强弱”)
B.良好的家风是弘扬家庭美德、传播正能量社会的德育良方。(将“正能量”与“社会”调换位置)
C.有专家指出,运动过少是导致部分青少年肥胖。(将“导致”改成“造成”)
D.这本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母亲的光辉事迹。(将“事迹”改为“形象”)
4、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褶(zhé)皱 阻遏(è) 仄(zè)歪 转弯抹(mò)角
B.疮(chuōng)疤 伧(cōng)俗 奔丧(sòng) 锐不可挡(dōng)
C.焦灼(zhuó) 愧怍(zuò) 拂(fó)晓 连声诺诺(nuò)
D.掳(lǔ)掠 骷(kū)髅 赋(fù)闲 文绉绉(zhōu)
5、阅读下边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6、按要求填写句子。
(1)《野望》中描写秋色一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芳草鲜美,诗情永恒。黄鹤楼上,崔颢高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登楼所见,真情感人。
(3)大诗人东坡居士曾经盛赞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以清晰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勾勒出一幅雄奇壮丽的塞上风光图。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了春天来临的信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渡荆门送别》中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全班共同阅读《红星照耀中国》后,进行了任务式专题研究,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任务:
我到后不久,就见到了毛泽东,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鼻梁很高,颧骨突出。我在一刹那间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精明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一点的机会。
我第二次看见他是傍晚的时候,毛泽东光着头在街上走,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话,一边认真地做着手势。我起先认不出是他,后来等到别人指出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任务一】按要求完成相关的阅读批注
【1】描写中裹思想: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写了毛泽东的肖像描写,目的是为了写出作者对他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
【任务二】从片段阅读进入整本书阅读。
【2】《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请补充完整。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
C. 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
D. 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任务三】从整本书阅读到主题阅读。
【3】《红星照耀中国》始终是许多国家的畅销书,从1937年出版至今,它的活力从未衰减,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请你在全班同学阅读此书后,推荐一本相关主题的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请你帮同桌小红的读后感的题目补充完整。
重读红色经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8、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题目。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
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曰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⑪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⑫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⑬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⑭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⑮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⑯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⑰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錫段铁路线。
【1】用波浪线画出这则消息的导语,并指出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文前面的黑体字部分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
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我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主持人董卿在《朗读者》第二期开场白中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里,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陪伴。朋友的陪伴,让时光多了一份友爱;父母的陪伴,让生命多了一份温暖;好书的陪伴,让头脑多了一份智慧;《朗读者》的陪伴,让心灵多了一份震撼……”。生活中的种种陪伴,也许会让你感触良多,也许会让你受益匪浅……
请以“________的陪伴,让我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⑤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