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使袁绍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扫除北方最强劲的对手,一统北方。
B. 关羽在进攻樊城时中了毒箭,华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左右皆掩面失色,关羽却饮酒食肉,谈笑弈棋,神色自若。
C.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是“智”的化身,舌战群儒 、草船借箭、水淹七军、空城计、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等无一不彰显着诸葛亮非凡的才华。
D. 刘备带兵伐吴,树栅连营,纵横七百余里,皆傍山林下寨。陆逊设计火烧蜀军连营。蜀军大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最后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法,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段”“剖面”或细节,做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课文《“飞天”凌空》就是一篇新闻特写。
B.《与朱元思书》的作者吴均,字叔庠,北宋文学家。诗文自成一家,称为“吴均体”。书即书信,题目意为朱元思写给友人的一封信。
C.《列子》,即列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他的散文感情真挚,其中《背影》被称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
3、对下列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描写了家园的荒芜,狐兔在这里自在地行走,正面表现了海边人民生活的困苦。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个“送”字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心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C.“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D.“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表现了诗人孤寂苦闷的心情和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
4、将①②③④四句话调整语序后,与横线前的句子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 。
①无论离的多远,隔的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
②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③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
④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
A. ③①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①②
5、【古诗阅读】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6、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韩愈《马说》)
(3)白居易的《卖炭翁》中用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反映老翁悲惨境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习近平曾引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_________,________”来要求我们广大青年学生学习杜甫那种推己及人的高尚品格,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5)日本舞鹤市向中国捐出的抗“疫”物资上印着唐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人爱花,常把各种花写进诗文中,赋予它们人的品格与情感。请从下面的花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古诗文。
牡丹花 桃花 梨花 菊花 梅花
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7、文段阅读。
看起来,(A)的这个精心安排设计的作战计划是完全成功的。那个开始天不怕、地不怕的小蝗虫果然中了(A)的妙计,真的是把它当成什么凶猛的怪物了。当蝗虫看到(A)的这副奇怪的样子以后,当时就有些吓呆了,紧紧地注视着面前的这个怪里怪气的家伙,一动也不动。在没有弄清来者是谁之前,它是不敢轻易地向对方发起什么攻势的。这样一来,一向擅于跳来跳去的蝗虫,现在,竟然一下子不知所措了,甚至连马上跳起来逃跑也想不起来了。已经慌了神儿的蝗虫,完全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一招儿忘到脑后。可怜的小蝗虫害怕极了,怯生生地伏在原地,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稍不留神,便会命丧黄泉。在它最害怕的时候,它甚至莫名其妙地向前移动,靠近了(A)。它居然如此恐慌,到了自己要去送死的地步。看来(A)的心理战术是完全成功了。
(1)上面选段中的A是_________。
(2)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说说它的习性。
_________
8、阅读《病毒肆虐中的联想与省思》,完成下面小题。
①今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武汉乃至整个湖北地区陷入了深深的社会灾难和痛苦中,其影响波及了全国所有省份。
②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病毒作斗争的历史。病毒是全人类和全社会的公敌,遏制病毒传染需要全人类的合作来共同应对。
③病毒灾害是生物灾害中微生物灾害的一种。生物灾害还包括动物灾害和植物灾害,而微生物灾害是最危险和恐怖的灾害。这些非常微小和原始的病原微生物能以各种不同方式传播疾病,常常引起人或其他动物死亡。
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只能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微生物涵盖了有益与有害众多种类,许多与人类密切相关,据说约有1000种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病原体在威胁着人类的生命。
⑤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每一次爆发和流行,都给人类带来一场灾难。14世纪欧亚两洲的鼠疫暴发,18世纪欧洲的天花、结核病肆虐,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都在数百万甚至上千万,超过了任何一场其他自然灾害,严重破坏和阻碍了人类社会发展。
⑥微生物的危害在地球生命史上也是臭名昭著。在地球生命史上发生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表明,有毒细菌和病毒对于生物大灭绝起着推波助澜甚至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距今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其原因错综复杂,但有许多证据表明,绿硫细菌和硫化氢的泛滥在此次大灭绝过程扮演着极不寻常的角色。
⑦绿硫细菌是一种适合生存于厌氧、硫化氢丰富的透光带环境中的自养型菌类。古海洋中这种微生物的存在表示水体透光带有毒硫化氢的富集状态并且缺氧。当时可能是因为海洋透光层带着有毒硫化氢,“杀死”了大量需要氧气呼吸的海底生物,并且这种有毒气体达到富集状态,向陆地扩散,造成陆地生物短时间内大规模灭绝。
⑧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细菌和病毒带来的危害也是越来越大。这只肉眼看不见的黑手随时在蠢蠢欲动,一有机会就会出击,带给人类灾难。而不断频发的全球性的气候事件、影响广泛的地质灾害事件和我们人类的不当活动和生产方式,给了小不点的病菌有了可乘之机。
(选自《科普时报社》2020.2.21有删除)
【1】第①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2】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和第⑥段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
【4】请根据文章的内容推测一下去年年末至今“新冠病毒”带给人类灾难的原因,并作简要阐述。
9、写作:暖意踏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