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B.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江亭夜月送别二首》王勃)
C.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忆秦娥》李白)
D.山暝闻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维扬忆旧游。建德非吾土,月照一孤舟。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
2、下列对文学名著《昆虫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字里行间情趣盎然。
B.《昆虫记》中的蝉要在地下潜伏四年,才能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蜜蜂因为惦念着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可以凭借一种不可解释的本能飞回巢中,而这种本能正是我们人类所缺少的。
C.《昆虫记》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作品,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D.《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阙:同“缺”,空隙 B.沿溯阻绝 溯:顺流而下
C.夕日欲颓 颓:坠落 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4、班级朗诵活动中,四位同学对于加点字的读音,你觉得读错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hào qiú)。
B.我们年纪都相仿,但论起行(háng)辈来,却至少是叔子,有几个还是太……
C.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wò)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
D.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zhě)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结合“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的画面,赏析“辅”字或“望”字。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6、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问渠那得清如许, 。
② ,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 , 一览众山小。
④ ,霜重鼓寒声不起。
⑤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因有的诗人志向高远、胸襟豁达,在送别时表达的情感就不一样: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 , ”表达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永恒而无处不在;高适的《别董大》中“ ,天下谁人不君”,鼓励朋友勇敢地走向远方。
7、阅读名著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并不喜欢第一中学。……我制订了自学计划,包括到湖南省立图书馆看书。我很认真地坚持执行这个计划,就这样度过了半年时间,我觉得这对我特别有价值。每天上午图书馆开门,我就进去。中午我只稍作休息,买两块米糕当午饭。我天天在图书馆看书,直到闭馆才出来。”
“我在长沙师范学校的几年里,一共只花了160元钱——其中还包括我多次交的报名费!这笔钱大概有三分之一用于买报纸,因为我每月要花大约1元钱的订阅费。我也经常在报摊上买书、买杂志。父亲骂我很浪费,说这是把钱浪费在废纸上。但我养成了看报纸的习惯,从1911年一直到1927年上井冈山,我一直阅读北平、上海和湖南的日报,从未间断。”
【1】以上文字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__》,本书由美国记者_________________著。
【2】文中的“我”指的是谁?这两段文字表现了文中的“我”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8、打铁
①一炉吐着红舌的火苗,瞬间烤热了我的目光。
②两条赤膊的汉子,抡起大锤交替砸向躺在铁砧上的彤红铁件,冷寂的铁锤与炽烈的铁件相遇的刹那,炸雷轰响,火花飞溅。
③天色微明,安溪街的早集就在铁匠铺里风箱的推拉声中开了张。赶集的人们每每走到铁匠铺前,热火朝天的场面总会黏住他们的目光,拖住他们的脚步。
④打铁,是一种古老的锻造术,更是一种力量的彰显。铁匠铺,有着很浓的烟火味,里面摆放的道具极为简单:一座炉灶,一架手拉风箱,一块粗木桩打底的铁砧,两把被砸磨得发亮的大锤,一把大铁夹,还有一方用来给铁件快速降温的水槽。铁匠们愣是凭借这些简易道具,便将小小的铁匠铺演绎成火星纷飞的战场。
⑤拉风箱是打铁的前奏。坐着低矮得近乎挨到地面的木板凳,铁匠一手拉风箱,一手往炉中添炭,加火的过程多像是在奏响一支交响曲啊。风箱节奏鲜明地歌唱着,火势随风势忽大忽小,渐渐地,火苗越蹿越高,越来越长,随即,一块铁件压到了火舌身上,机灵的火舌迅速从紧压的铁件周遭突围,反口咬住铁件不放,自此,四面受敌的铁件开始慢慢沦陷,任由火舌贪婪地舔遍全身。
⑥一切都躲不开铁匠精明的眼睛,待炉中的铁件满脸羞红、通身形红,铁匠便松开风箱的拉手,提着铁夹伸进炉中,将衔出的铁件一头摁到铁砧上,两把铁锤欢快地蹦起来,上蹿下跳,你来我往,叮叮当当的敲击声瞬间撑破了小小的铁匠铺。
⑦就在铁锤的轮番锻打下,原本透红的铁件渐渐改变了旧有的模样,周身的色泽也趋于暗淡,此时,铁件又被铁夹速住,重新投入喷舌的火中。如是数次,铁件终于老实下来,摇身变成铁匠心中设想的器物。被锤打成型的铁器,又躺回炉火中。见其火色正好,铁匠便夹起铁器沉入水槽,“哧啦”一声,一股白烟倏然腾起,此谓淬火。将淬过火的铁器丢进炉中烤至一定温度,取出,待其自然冷却,此谓回火。刀具类铁器还有最后一道工序叫开刀口,先将刀刃铲薄,再用磨刀石反复打磨,举起,迎亮光一照,寒光闪闪,至此,一件铁器方算铸成。
⑧问过铁匠,方知,淬火能让铁器硬而不脆,回火是为了增其韧性。
⑨掌控好淬火和回火的火候,是铁匠必备的看家本领。在我的老家,每年开春,赶集人臂挎的竹篮里,往往装满锄头、锹头、镰刀等大小不一的旧铁器,赶去铁匠铺里轧钢蘸火。农事未忙,铁匠铺里却率先感知到了农时。烘炉的火舌整天吞吐着锈钝的铁器,几番锤打后再置火中,见其周身现出樱桃红,铁匠便将其夹出,立马投放到冷水中,有时还需对铁器来一次回火。
⑩打铁是吃得了辛苦的体力活,两条大汉是铁匠铺的主角,两人举着几十斤重的大锤,像是与烧红的铁件有着深仇大恨似的,来回猛砸,决不轻饶。即便是寒冬,他们也穿不住上衣,如雨的汗水里浸着多大的气力啊。
⑪最精彩的要算酷夏,外面热浪滚滚,铺里旺火袭人,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的两条汉子每抡一锤,汗珠便滚下几长串,咸咸的汗水甚至要淹没他们的双眸,随手扯下肩搭的毛巾,胡乱揩一把脸,他们又抡起大锤,顺便将滴落的汗珠砸个粉碎。
⑫细瞧去,长长的锤柄就是他们延长的手臂,圆滚滚的锤头就是他们握紧的拳头,再坚硬的铁件也能被他们轻易地捏成犁耙锄镐镰的模样。
⑬炉火正旺,两条汉子抡锤的动作只需悄悄定格,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劳动者雕像。
⑭打铁是一份充满激情的工作。冷硬的铁件,置于旺盛的炉火之中,被炙烤成形红的色泽,趁此身躯酥软之际,挥舞大锤轮番砸击,铁件便顺从了人的意愿改变模样。若不趁热打铁,待其冷却后,纵使出千钧之力,也休想改变其点滴意志。
⑮这正如人,不急不躁是一种风度,但有时候,也需要迸发出一股激情、一股豪气。那些温吞慢性者,那些闲庭信步者,真需去看一看打铁。
⑯在安溪街头,我常常呆立在铁匠铺前,看铁匠们挥汗如雨地打铁,看铁器点石成金的淬火,透过一件件业已成型的冰冷铁器,我分明看到了铁锤上下翻飞、铁器“哧啦”淬火时的那股冲天豪情。
⑰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多么需要有这样一种酣畅淋漓的表达啊!
(选自2020年5月《春城晚报》)
【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一件铁器铸成的工序。
拉风箱加火→铁件入火→衔出铁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火→开刀口
【2】赏析句子。
一座炉灶,一架手拉风箱,一块粗木桩打底的铁砧,两把被砸磨得发亮的大锤,一把大铁夹,还有一方用来给铁件快速降温的水槽。(从加点词角度)
【3】在看了本文打铁过程后,晓辰和李敏研读⑥⑦两段,有了如下交流。
晓辰:原来打铁的过程这么复杂啊!你看“如是数次,铁件终于老实下来”中的两个词“数次”“终于”。李敏:确实如此,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一词也能体现。
晓辰:打铁虽是辛苦的体力活,可其过程呈现的不同色彩充满画面美。瞧“炉中的铁件满脸羞红、通身彤红”,我仿佛看到了铁件在炉灶中肆意地享受火苗包裹的场景。
李敏:深有同感。“_________________”,我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
晓辰:打铁需趁热,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也需要激情和豪气呀!
9、按要求作文。
想玩手机 | 想读书 | 想读书,又想玩手机;想玩手机,又想读书。左边这两张图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你是否有类似的体验?你可以叙述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感悟;也可以发挥联想与想象,创写故事;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述。 |
要求:①不少于500字;②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③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