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石家庄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踊跃       环颈稚       振作精神       怒不可遏

B.眼框       马前卒       大彻大悟       不解之谜

C.震撼       炭原子       疏疏朗朗       漫不经心

D.严峻       熙熙然       人情世故       酣畅淋漓

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南橘北枳”形容某种事物因环境变化而“异化”或者“变质”,也比喻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一典故出自《晏子春秋》。

B. 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如朱自清的《背影》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的一生”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

C. 《最后一课》的作者是法国小说家都德。本文采用第一人称,以“我”(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反映了阿尔萨斯地区的法国人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

D. 《阳关雪》节选自《文化苦旅》,表达了对唐人豪迈、放达的赞美以及后世未能继承这种积极风范的无奈和叹息,作者余秋雨是当代作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piáo)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fēi)公吗?

B.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tián)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kàng)奋了。

C.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sòng)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wō)旋着的情事。

D.如果一只主红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默……而一只定期迁(xí)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启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4、菜豆象是一种(   )。

A. 大象   B. 昆虫   C. 鸟类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词的上阕、下阕的内容。(每阕不超过四个字)

上阕: 下阕:

2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填空或按要求默写。

(1)本文作者_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选自________,它是有文学价值的______巨著。三峡,指长江上游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山从正面和侧面突出山高。从正面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的句子是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________________”描写水势盛大,又用“_______________”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

(4)写春冬之时山水草木秀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5)写春冬之水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红星照耀中国》阅读交流中有下列任务,请你参照目录和内容选段完成。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有删节)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3)阅读下面的内容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内容选段)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说说你的观点与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是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淘的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愿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襄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竞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太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库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途。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批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

⑨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高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选自《时间的脚印》)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画线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说明粗糙岩石覆盖着的岩层里面物质逐渐变细的原因。

B.第⑦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来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

C.文章介绍了岩石从多个侧面记录时间带来的变化,运用介绍事理时常用的逻辑顺序。

D.本文的标题把“岩石”比作“时间的脚印”,新颖而独特,能引起读者的探究欲望。

【2】第⑥段独句成段,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3】文章告诉我们关于岩石记录时间的哪些历史痕迹,请简要概括。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请以《我心中的明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OO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3)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