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蚯蚓的实验中保持蚯蚓体表湿润,主要是为了保证它能正常( )
A.运动
B.生殖
C.呼吸
D.排泄
2、我国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关理解不准确的是( )
A.“山水林田湖草沙”属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B.生命共同体中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
C.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命共同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是自我调节的结果
3、如图是根尖不同部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细胞生长最快,根的长长只与该结构有关
B.②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与其运输功能相适应
C.③处细胞与②处细胞功能不同,含有遗传物质数目也不同
D.④处细胞具有较强分裂能力,细胞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
4、如果婴幼儿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容易患( )
A.呆小症
B.夜盲症
C.侏儒症
D.糖尿病
5、体节的出现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下列生物都具有体节的是( )
A.日本血吸虫和丝虫
B.蛲虫和蜻蜓
C.水母和水蛭
D.沙蚕和蜘蛛
6、赛龙舟是每年一度的民俗活动。小明观看赛龙舟时,联系运动系统的知识,提出的观点正确的是( )
A.骨和肌肉组成人体的运动系统
B.划桨屈肘动作中肱二头肌舒张
C.肱三头肌两端附在同一块骨上
D.关节在运动中起到支点的作用
7、兔、鸡、蛇是我国十二生肖的成员,如图中的a表示的是( )
A.有喙无齿
B.体温恒定
C.用肺呼吸
D.胎生哺乳
8、以下关于人类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新生儿是人体生长发育的起点
B.人体的性器官在青春期开始形成
C.人体第二性征的出现受性激素的影响
D.体重突增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9、洛川苹果以肉美色艳、酸甜适中、香脆可口而驰名中外。下列结构中,能发育形成苹果树枝条上新叶的是( )
A.幼叶
B.芽轴
C.气孔
D.根毛
10、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B.一块骨骼肌就能完成一个动作
C.人的运动过程中关节起支点的作用
D.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就能正常运动
11、水族馆里的水生动物多种多样,可谓“鱼龙混杂”。请运用你的“火眼金睛”,从以下动物中识别出真正的鱼类,它们是( )
①娃娃鱼 ②章鱼 ③鲨鱼 ④鲸鱼 ⑤中华鲟 ⑥海马 ⑦黄鳝 ⑧海豚
A.①②③⑧
B.③④⑥⑦
C.②④⑤⑧
D.③⑤⑥⑦
12、如图为染色体与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是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都是成对存在的
B.染色体主要由①和②组成
C.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①的片段叫做基因
D.1条染色体上通常有1个DNA分子
13、下列实验中,材料用具与使用目的不一致的是( )
| 实验名称 | 材料用具 | 使用目的 |
A | 观察种子的结构 | 显微镜 | 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
B |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 碘液 | 验证淀粉存在 |
C |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原料 | 氢氧化钠溶液 | 吸收二氧化碳 |
D | 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澄清石灰水 | 检验二氧化碳存在 |
A.A
B.B
C.C
D.D
14、早在三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开始养蚕,生产蚕丝,为提高蚕丝的产量,要延长家蚕的哪个时期( )
A.成虫
B.受精卵
C.幼虫
D.蛹
15、人体骨骼是由多少块骨组成( )
A.数不清
B.726
C.206
16、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下列对艾滋病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艾滋病病毒是传染源
B.我们不能与艾滋病患者接触与交流,以免被传染
C.与艾滋病患者发生性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
17、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对于研究人类行为的进化和起源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行为属于社会行为的是( )
A.幼患一出生就会吮吸乳汁
B.黑猩猩能用树枝钓取蚂蚁
C.黑猩猩一年四季都能进行繁殖
D.遇到危险时发出呼声提醒同伴
18、下列有关蝗虫外骨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位于身体表面,且坚硬
B.可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使之更好地适应陆地生活
C.可以保护和支持身体内部的柔软器官
D.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以容纳内部各个器官
19、“飞蛾扑火”是一种( )
A.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攻击行为
D.社会行为
20、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培养液,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下列关于酵母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视野中能看到酵母菌有明显的液泡a
B.视野中的酵母菌在进行出芽生殖
C.酵母菌是由多细胞构成的真菌
D.酵母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21、家兔体温保持恒定的主要原因是:家兔的心脏和人的心脏结构相似,具有_____腔,体内有_____和_____两条循环路线。循环系统_____的能力很强,有利于体内_____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_____。
22、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用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用黑色塑料袋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 。
(2)该实验中,叶片的b、c两处形成了对照,其变量是 在此组对照实验中加碘液后能变蓝的部位 是 处。
(3)步骤④在用酒精脱色的步骤中,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防止火灾并使 溶解到酒精中。
(4)该实验可以说明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23、动物园内的海豚正在做顶球表演,海豚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填“先天性行为”或“学习行为”)。
24、无性生殖就是不经过两性________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5、材料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楚汉相争末期,汉王刘邦派谋士在项王必经之地“召集”蚂蚁排出“项王必死于此地”几个字,项王因此被攻破心理防线,以为是天意而自杀。
材料二:白蚁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之分。蚁后专职产卵;蚁王具有生殖能力,主要负责与蚁后的交配;工蚁承担了觅食、筑巢、照料蚁后产下的卯和祠喂白蚁等大部分工作;兵蚁专司蚁巢的保卫工作。
材料三: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很多野生动物的一些重要行为会逐渐丢失,如野马只会在水槽中饮水。为恢复其在野外条件下的饮水能力,研究人员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以恢复野马野外生存能力。
材料四:在安全的环境中鹿的尾巴总是不停地摆动着。①当鹿发现有“敌人”时,鹿尾垂直不动;②周国的鹿见此信号,立即警觉起来,向四周眺望;③一旦狼来了,鹿拔腿就跑,尾巴也向上竖起,显出白色肛门后盾;④其它鹿见“肛门后盾”的信号,立即跟着逃跑。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利用了蚂蚁的__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应属于______,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__所决定的。
(2)由资料二判断,白蚁是具有______行为的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它们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形成了一定的______,它们是营组织群体生活的动物。
(3)材料三中人们对野马进行野外饮水训练,野马所形成的水坑饮水行为属于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获得的行为。动物的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一般来说,动物越______,该行为就越强、越复杂。
(4)材料四指的是鹿的______行为,这种行为的产生过程是由______器官发现敌情,由神经系统作出决定,由______系统执行行为的动作,这种行为对于维持动物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______是十分重要的。
26、图1和图2分别是关节的结构和伸肘动作的产生,请据图回答:
(1)关节的基本结构是[1]___________、[2]___________、[3]___________、[4]___________。
(2)图1中[3]中的滑液和[5]___________共同作用使运动更加灵活。
(3)图2中的肌肉是由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6]___________和中间较粗的[7]___________组成的;当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围绕着___________活动,产生运动。
(4)据图2回答,我们在做屈肘动作时,[A]_____________收缩,[B]______________舒张;直臂手提重物时,A和B都处于_______状态;手臂自然下垂时,A和B都处于________状态。由此可见,运动的产生至少是由___________组肌肉相互配合完成的。
27、保护生物的________,保护________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28、当骨骼肌受到_____收缩时,就会牵动骨_____活动.完成运动除了需要运动系统,还需要_____调节,完成运动需要的能量,必须要有_____、_____和_____等的参与.
29、高原反应,简称“高反”,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___________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
30、将下列选项与动物的行为相连
蜜蜂采蜜________ 燕子筑巢________ 大雁南飞________ 壁虎断尾________
A.防御行为 B.觅食行为 C.生殖行为 D.迁徙行为
31、用线将以下动物与对应的呼吸方式连接起来。
32、鱼类的洄游、鸟类的迁徙属于动物行为中的节律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___(判断对错)
33、如图是蝗虫的形态示意图
(1)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2)蝗虫体表的外骨骼有____、____的作用。
34、如图是细菌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图中的[②]______;
(2)细菌在细胞结构上与动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______。它属于______。
(3)细菌没有______,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4)当外界环境恶劣时,有些细菌会以______的形式度过不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