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小强在自主学习时整理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A. 人民空军的建立与发展
B. 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
C. 导弹部队的发展与进步
D. 人民海军的建立与发展
2、《北大西洋公约》中规定本公约须由各缔约国依照其本国之宪法程序予以批准,并履行条约中之一切规定,批准书须尽快交存美国政府,由美国政府将收存之批准书通知其他缔约国。过半数缔约国家包括比利时、加拿大……本公约在此等国家之间立即生效,对其他国家,则应自交存批准书之日起生效。这说明( )
A.《北大西洋公约》是为对抗苏联而签订的
B.它是由美国主导在欧洲推行的霸权政策
C.各缔约国之间的地位是平等的
D.其是由各缔约国依照美国宪法制定的
3、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司马迁的一部著作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该著作是
A.《左传》
B.《资治通鉴》
C.《史记》
D.《后汉书》
4、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利于推动民主革命
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
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
D.宣言出自《临时约法》进程
5、《大美中国》丛书在介绍甲骨文时说道:“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本,殷商从此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这主要强调甲骨文( )
A.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B.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
C.是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D.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6、“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弟子满天山。”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速战”方针,抬棺上阵,收复新疆的是
A. 左宗棠
B. 李鸿章
C. 洪秀全
D. 张之洞
7、1950年至197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5010以上,发展速度超过了当时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此阶段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当时的日本
A. 接受了马歇尔计划
B. 引进了科学技术
C. 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D. 加入了世贸组织
8、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为了“改变人的思想”,他掀起了(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9、“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永乐大典》等珍贵图书文物被洗劫一空。这表明八国联军侵华( )
A.签订丧权辱国条约
B.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C.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使中国文化损失惨重
10、对比归纳法是学习历史的常用方法。小李同学在学习魏晋南北朝历史和辽宋夏金历史时,归纳了这两个历史时期时代的共同特征。以下归纳的主题正确的是( )
A.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11、如图漫画表明
A.北美通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 B.美国内战后美国废除奴隶制
C.南方军队挑起内战,美国内伐爆发 D.西班牙在美洲的统治被推翻
12、1980年国家农委的一份农村调查报告中写道:“‘尖头户站,滑头户看,老实户气得不愿干’的现象没有了”,“干到腊月二十九,吃了饺子就动手’的一年到头打疲劳战的现象也没有了”。这反映出( )
A.生产关系调整初见成效
B.农村社会风俗的改变
C.农村温饱问题得到解决
D.人民公社制度的取消
13、1843年前后中国主要进口货物,如头等白洋布的税率减少了76.78%。导致这一变化的最直接原因是( )
A.通商口岸的开放
B.小农经济的破产
C.纺织工业的发展
D.协定关税的影响
14、“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他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15、“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位于山东威海,它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座纪念馆建立在威海是因为( )
A.威海是这场战争爆发的地方
B.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爱国将领邓世昌在威海战役中以身殉国
D.威海在这场战争中遭遇了大屠杀
16、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主持人出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 )
A.岑参
B.辛弃疾
C.苏东坡
D.李清照
17、“世界或许是平的,如果走的太远,就会掉下去。他的航行却首次证明,不管怎么走,你都不会掉下去。”“他”是( )
A.哥伦布
B.麦哲伦
C.迪亚士
D.达·伽马
18、佛教是古老的宗教,其诞生地是( )
A. 古印度 B. 巴勒斯坦 C. 小亚细亚 D. 阿拉伯半岛
19、下表是中国废除科举前后情况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废除科举制度( )
废除科举制度之前 | 废除科举制度之后 |
死读古书 | 不能不注重些世界的大势了 |
除圣贤书之外无学问 | 不能不注重些科学的知识了 |
A.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B.使民众受到科学的洗礼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
D.有利于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20、今天的上海市兴业路76号,有一座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1921年7月,在这座楼房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八七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D. 遵义会议
21、_____主要从事食盐典当、___木材、粮食布丝等行业的经营活动。
22、1276年,元军攻入临安,______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_______等人继续抗元斗争。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23、“走近创业年代的英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写出下列英雄的名字:
(1)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______________。
(2)发现青蒿素的药学家是______________。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是______________。
24、行省制度
(1)具体实施:
①在中央,元朝设____(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____(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____(负责监察事务)。
②在地方,元朝把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____;在其他地区又设置了10个____,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这一地方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被称为“____”。
(2)影响:在历史上_____。
2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影响: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④___________结合起来。
26、
洋务运动的背景:___________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7、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土地会议,颁布_____,实行_____的土地制度。
28、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大军所灭亡的“千年帝国”是 。
29、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高,闻名中外的 _________ ,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北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 _________ 推广到了东南地区。
30、拜占庭帝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_______,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1、宋词和元曲
(1)词的出现与发展: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________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________。
(2)苏轼:北宋文学家________,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他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他的词豪迈而飘逸,把________、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3)李清照:女词人________的词风,________、细腻、清秀。她的作品以________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反映当时的战乱带来的灾难。
(4)辛弃疾:南宋的________,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________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元曲:元曲包括________、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________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6)代表人物: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________,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_》。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________、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________”。
32、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在隋唐时期,出现了很多和谐的故事和现象,根据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内容的学习,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民族与民族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推动与周边民族和谐相处的两个典型政策。
(2)君主与大臣的和谐:请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 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3)社会经济的和谐:请举出唐朝时期,出现的两个盛世局面。
(4)国家与国家的和谐:请举出唐朝与周边国家友好交往的两个典型事例。
(5)社会制度的和谐:请举出这一时期开创的一个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制度。
(6)请列举本学期所学的因暴政导致亡国的君主或因贪图享乐而导致唐朝衰落的君主。
(7)结合你所学习的本单元的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33、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的和进步的思想文化,有利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对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4世纪至16世纪在西欧掀起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一运动首先发生于哪个国家?
(2)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掀起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受其影响,18世纪后期欧美发生了哪两次重大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开启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化之路.请举出在其影响下中国发生的冲击封建专制和封建思想的资产阶级政治(革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
(4)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是怎样从理论变成现实的?
(5)20世纪,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哪两大思想理论成果?
34、面对危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美国人培理率领的黑船舰队叩开日本的大门,日本人深切感受到了日本与外国的巨大差距。培理率领的舰队中有两艘黑色的近代蒸汽铁甲军舰,为日本人生平第一次见到。“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黑船来航对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二: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动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史学界一直对罗斯福新政持批评态度,认为罗斯福并没有放弃他的阶级属性,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仍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摘自部编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中面对黑船来航的巨大冲击,日本是如何应对的?
(2)根据材料一指出,“新经济政策”到底“新”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列宁所说的“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罗斯福新政”之“新”指什么?材料三所述观点,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