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成都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历史学习中要掌握历史年代与世纪的计算方法。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应是(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初

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好方法,下列哪一个图示形象地说明了我国黄河流域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

A. 尧→舜→禹

B. 舜→尧→禹

C. 尧→禹→舜

D. 禹→尧→舜

3、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D.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4、有一个干部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最后因公殉职。他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上联是“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下联是“二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这幅挽联形象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他是(   

A.王大珩

B.杨利伟

C.邓稼先

D.孔繁森

5、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美国提出的对华政策是( )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划分“势力范围”

C.“门户开放” D.资本输出

6、2010年4月,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地震后,全国各族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互助的赞歌。翻开历史画卷,不乏讴歌民族团结的光辉篇章。下列人物中,为民族团结作出贡献的是

A.玄奘

B.文成公主

C.郑和

D.戚继光

7、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

(1)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2)制瓷业发达,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

(3)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发明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A. (1)(2)(3)   B. (1)(2)(4)   C. (2)(3)(4)   D. (1)(3)(4)

8、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举行了示威游行。这一运动是(   )

A.五四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一二·九运动

9、下面的柱状图表为 2013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网民规模(单位: 万人)图。这反映了计算机网络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果 B.发展盛行于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C.只在西方发达国家得到推广发展 D.创造了人类新的经济生活模式

10、魏源在《圣武记》中提到:“水师急于陆师”“大海相逢,斗船力而不斗人力”,故“舟舰缮矣,必练水师”“水师习矣,宜备水器”。魏源的观点(     

A.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B.改变了国人的夷夏观念

C.为洋务新政提供了借鉴

D.加强了清廷的海防力量

11、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23.3%。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1978年1987年,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北京粮食供不应求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经济困难

C.北京市居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后,讲究营养均衡、绿色饮食

D.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农业发展缓慢,粮食供给不足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世界头号海军强国英国发起了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表示:“大不列颠宁愿花尽最后一分钱,也要保持海军的优势。”日本、法国和意大利也兴冲冲地加入了这场竞赛。在此背景下,1921-1922,列强在美国举行了(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维也纳会议   D.国际联盟大会

 

13、下列哪个政权灭掉了北宋政权:

A、辽  B、西夏 C、金  D、南宋

 

14、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B.只有高门士族的子弟能参加考试

C.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确立

D.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5、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发和利用的相对清洁的新能源是

A. 煤炭

B. 石油

C. 电力

D. 原子能

 

16、下列汉字演变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金文 

④隶书 

⑤行书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③②④⑤

C. ①④⑤②③   D. ②①③⑤④

17、都江堰的修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协合统一,是全世界迄今为止仅存的一项伟大的“生态工程”。在战国时期,主持修建都江堰的秦国蜀郡郡守是(     

A.大禹

B.李冰

C.蒙恬

D.荀子

18、假如战国时期一个楚国的农民给远在齐国的朋友写信,最可能写在什么材料上?(   )

A.竹简   B.青铜器 C.纸 D.丝帛

 

19、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 )

A. 秦始皇时期 B. 汉高祖时期 C. 汉武帝时期 D. 唐太宗时期

20、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的分界线是

A.淮水至剑门关 B.淮水至大散关

C.长江至函谷关 D.洮水至大散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_________月,英国军舰突然闯入珠江口,炮轰广州城,再次发动侵华战争,史称________战争。

22、成果: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变成强盛的________。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3、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__________政策;如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__________的外交布局。

24、西周众多的诸侯,是通过____________制度产生的。

25、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司令员是 ______

26、同仇敌忾,全民族抗战是抗战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1)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________

(3)冼星海作曲的《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27、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_____________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895年签订的中日《_____________》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8、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_____、康熙、雍正、_____等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_。这些措施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为清朝前期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2)清朝前期,_____不断扩大;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清朝前期,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_____和繁荣。

29、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______》,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______制度。

 

30、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在探讨北魏时期佛教的发展时,我们可以去河南洛阳的_____石窟进行研究。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探究中华民国历史。

(1)中华民国建立于哪一年?临时大总统是谁?在哪个城市就职的?

(2)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谁?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4)列举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的两次斗争。

32、请写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

33、某班同学举行以“古代史上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为主题举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了公元前841年的哪一历史事件?

(2)公元前209年在大泽乡发动起义的是哪两位人物?他们领导的起义有什么历史地位?

(3)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的农民大起义是什么?此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4)从以上历史事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正如牛顿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了19世纪的科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材料一中“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是什么?揭示“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的著作是什么?

材料二:经过工业革命,纺织、冶金、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成为英国工业的五大基本部门。到1830年,工业收入已经超过农业收入。到1850年,英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人口。英国从一个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还促成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英国地理面貌。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2)依据材料二,归纳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全部新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的新进展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会。

——摘自《世界文明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

材料四:1860~1900年主要国家制造业产量相对份额表(单位:%)

(4)根据材料四,指出美国制造业产量占比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五:

(5)根据材料五回答,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什么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