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元前770年,天子在晋文侯和郑武公的拥奉下东迁洛邑,苟延残喘,重建周朝,史称东周”。这里的“天子”指的是( )
A.商纣王
B.周平王
C.周幽王
D.夏王桀
2、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整理出如图的年代尺。据此你认为他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西方列强的侵略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D.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救亡探索
3、“比利时……成为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有待工业化的国家……继比利时之后是法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俄国。与此同时欧洲以外的国家也正在进行工业化——起初是美国,随后是英国自治领和日本。”这则材料说明的是( )
A.工业革命的原因 B.工业革命的过程
C.工业革命的扩散 D.工业革命的影响
4、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对100件秦封泥进行了定级,其中“右丞相印”“廷尉之印”“四川太守”、“少府”、“西盐”等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从这些文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 )
A.秦朝在全国统一文字
B.秦朝法律制度的严明
C.秦朝在全国统一货币
D.秦朝各级官职的设立
5、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要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发达国家要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资源和劳动力,世界联系空前密切。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社会信息化
C.文化多样化
D.经济全球化
6、史学家常把1916年—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D.东北易帜
7、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排演历史剧《百日维新》,剧中一小演员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人流血,让我来做第一个吧!”据此判断,这个小演员扮演的角色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光绪帝 D. 谭嗣同
8、下面是《近代的中国》的目录摘要(部分)。其中“锁链初加”相应内容最有可能是( )
第一部秋风秋雨愁煞人—苦难的中国 一、鸦片嗜血,天朝腐烂 1.强盗叩关 2.鸦片输入 3.英舰逼战 …… 6.锁链初加 7.苦难肇始 |
A.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
C.中国内地被迫开放
D.社会不满情绪的高涨
9、1955年底,日本政府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目标,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7年底对该计划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了《新长期经济计划》。之后,又制定1961﹣1970年度经济发展计划《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由于大型企业景气连续出现,实际经济增长率大大超过了政府预定的目标。这说明( )
A.日本政府对经济的指导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日本政府准备放弃国外市场
C.日本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模式
D.日本已经不受美国的影响
10、1912年4月,孙中山提出:“今共和初成,兴实业实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资本家之流弊则不能不防备”“至贫富相均之谓,乃谓富者不能以专制剥削民财,贫者乃能以竞争分沾利益。”孙中山旨在( )
A.宣传“均贫富”的政治理想
B.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提倡社会革命解决民生问题
D.为联合苏俄提供政策依据
11、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义务。上述材料表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实施“一国两制”方针
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
D.增强我国的军事力量
12、“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3、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宣传画《提高生产保证质量是热爱祖国的表现》。画面中的工人师傅干劲十足,正在钢铁厂火炉前认真检查炉火。该画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B.工业化建设如火如荼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4、雅典是古希腊的荣光。从公元前480年起, 直到公元前404年, 在与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遭遇溃败之前, 雅典经历了一个史称黄金时代繁荣和成就期。这一时期雅典最高执政官是
A.梭伦
B.克里斯提尼
C.伯里克利
D.西塞罗
15、“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他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和平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帝国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6、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7、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中,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A.核桃
B.水稻
C.蚕豆
D.葡萄
18、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幅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 )
A. 20世纪50年代末 B. 20世纪60年代末
C. 20世纪70年代初 D. 20世纪70年代末
19、“三角贸易”是指欧洲殖民扩展时期贩卖黑人奴隶和获取原料的一种制度。最早进行黑奴贸易的是
A. 英国
B. 法国
C. 葡萄牙
D. 意大利
20、1929一1933年,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大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和应对手段。下列史实与解决和应对经济大危机没有关联的是:
A.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B.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建立了法西斯专政。
C.日本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法西斯组织,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
D.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法西斯政权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2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1898年,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开办;
(2)1986年,__________的颁布,推动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22、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________和功臣分封到各地,以巩固国家统治。随着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崛起,________、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
23、庄园特征:在领主的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南北朝时期杰出科学家祖冲之创制的当时最先进的历法《________》,后来由朝廷正式颁行。
25、1900年,英、法、美、日、俄等八国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丑条约》中最能体现出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________”;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7、状元实业家是 ,提出了 的口号。
28、请根据题干写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
(l)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厂____________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
(3)中国抗战期间第一次大捷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______________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___
29、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和推广的生产工具中,用于耕作的工具_____和灌溉的工具______________。
30、《三国鼎立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__;《五代十国形势图(后周时期)》中②处是_______。
31、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观察上面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2)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宣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什么?
(3)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民族
(1)10世纪初在上京建立辽国——
(2)11世纪前期在兴庆府建立西夏——
(3)1115年在会宁建立大金——
33、简答题
(1)根据所学,回答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在房屋建筑和农作物生产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2)一千多年夏、商、西周的历史长卷,浓缩在几页历史教科书中。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回答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3)请你对夏、商、西周三位亡国之君提一些治国建议?(言之有理即可)
34、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学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后,李华同学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李华同学定位“工业起步”的理由是什么?
(2)“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
(3)“出现失误”指的是哪两次重大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