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哈密七年级质量检测地理(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

A.南极洲大陆   B.非洲大陆

C.美洲大陆   D.亚欧大陆

 

2、位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之间的山是

A. 太行山   B. 武夷山   C. 祁连山   D. 巫山

3、图甲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瀑布景观。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海拔为(  )

A.100米

B.150米

C.200米

D.250米

【2】M、N两个山峰的相对高度是(  )

A.888米

B.208米

C.192米

D.150米

【3】下列四地可能出现瀑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阴影区域地形类型是(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4、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四大避暑胜地。其中庐山所在纬度最低,之所以能成为避暑胜地,主要是由于

A.纬度因素的影响 B.地形因素的影响 C.海陆因素的影响 D.洋流因素的影响

5、读世界热带雨林的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球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A.北回归线附近

B.北极圈附近

C.赤道附近

D.本初子午线附近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位于(     

A.尼罗河流域

B.亚马孙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伏尔加河流域

【3】关于合理开发和保护热带雨林的做法,正确的是(     

A.毁林开荒,发展农业

B.招商引资,大力采伐

C.封山育林,禁止开发

D.适度开发,采育结合

6、我们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原因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昼夜不断更替

C.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传

D.遵循自然规律

7、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1千米,用数字写出的比例尺是(  )

A. 1:100000   B. 1:10000   C. 1:10000000   D. 1:1000000

8、20世纪90年代开始,台湾重点发展以电子工业为主导的产业是(  )

A.农产品加工 B.出口加工工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水产养殖业

9、读下图“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带图”,读图.

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无关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亚欧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太平洋板块

10、下列城市中,既为钢铁工业中心,又为纺织工业中心的是(  )

A. 哈尔滨、包头   B. 上海、武汉   C. 鞍山、本溪   D. 郑州、石家庄

11、北方地区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

A.高粱

B.小麦

C.水稻

D.油菜

12、我国山西省海拔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山上有一种叠层石,带有奇异花纹,纹理看上去就像一本书的侧面,有层层的书页。在它的纹理中,地质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生活在海洋里的远古藻类的痕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五台山的岩层中发现了藻类生命的痕迹,说明(     

A.五台山曾经是一片汪洋

B.五台山在远古时期气候炎热

C.五台山曾经有火山喷发

D.五台山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2】目前,能合理解释这一现象的理论是(     

A.风成说

B.环境决定论

C.板块构造学说

D.生物进化学说

【3】山西省最低点位于垣曲县黄河库区马蹄窝,海拔为167米,叶斗峰与马蹄窝的相对高度为(     

A.3244米

B.2894米

C.2684米

D.3424米

13、小明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六七八月最冷了。读下图,据此判断,该地属于五带图中的哪一带?(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亚洲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很大。生活在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高脚的木质长屋里,有的长屋长达200米。下列说法与形成当地这种民居结构形式无关的是(     

A.气候湿热

B.人口稠密

C.抵御毒虫、猛兽

D.抵御酷寒

15、有关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线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B.B线是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C.D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即黑河一腾冲线)

D.DE线是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

16、关于亚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高山、高原为主,平均海拔居各洲之首

B. 季风气候显著,包括热带、亚热带和寒带三种气候类型

C. 大河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D. 湖泊分布广泛,淡水湖面积居世界之首

17、琼州海峡处于( )

A. 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 B. 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C. 台湾岛和福建省之间 D. 海南岛和香港岛之间

18、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是

A. 一个地方的降水量   B. 一个地方的蒸发量

C. 一个地方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D. 都不对

19、世界上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是( )

A. 俄罗斯   B. 美国   C. 中国   D. 法国

 

20、今年放寒假的时候,小宁去了哈尔滨滑雪,小刘去了海南岛领略海岛风情。下面是他们俩拍摄的两幅照片,你认为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纬度位置

C.洋流

D.海陆位置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从整体上看,我国地势____________低,大致呈___________状分布。

22、大陆和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________________。我国所在的大洲是_______________

23、在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 ________  相等.

24、台湾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台湾最大的港口________

25、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有____________和地形因素。

26、写出一个与河北省相邻的省级行政区的名称:_____

27、欧洲西部的地形特点是:地势低平,以 为主,山地主要分布在 部和 部, 部平原广大。北部的山脉是   ,南部的山脉是  

28、非洲北部地区是________种人。

29、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30、黑龙江省的简称是_________,行政中心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共5题,共 25分)

31、读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工业基地的名称:①____,④____

(2)②④两工业基地都分布有钢铁工业,但建立的基础不同②工业基地建立钢铁工业的原因是____,④工业基地发展钢铁工业则是因为____

(3)我国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在____(填序号)工业基地。

(4)观察上图,我国工业基地的分布,表现出沿____、沿江河、沿铁路线分布的特点。

(5)结合上图,请你说说布局工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2、读图完成:

(1)图中A岛是日本最大岛屿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__铁路横贯俄罗斯东西部,被称为“亚欧大陆桥”。

(2)两国的工业分布都不平衡,日本的工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沿岸。俄罗斯最发达的工业主要集中在_____洲部分。

(3)从图中可看出,俄罗斯重工业发达的有利条件是 ______________。从自然条件看,日本发展工业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贫乏。

(4)今年清明期间,中国大批游客赴日赏樱。日本樱花开放的时间由南向北相差一个多月,这是由于日本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此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5)下列关于日本、俄罗斯两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国都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

B.日本矿产资源贫乏,俄罗斯矿产资源丰富

C.日俄两国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D.两国都是世界工业大国

(6)俄罗斯四大工业区中工业最发达的工业区是以___________ 为中心的工业区。

33、读欧洲西部略图,回答问题。

(1)写出地理事物的名称,海洋:A____,B____。国家:C____,D____

(2)欧洲西部是世界上____国家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世界著名的____密集地带。

(3)本区地形以____为主,____气候广布,有利于____生长,人们称其为____,这里多数国家的农业以____为主。

34、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但又有一定的规律。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读图1,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_____米以下的平原地区。

(2)读图2,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南/北)半球的____中低/中高)纬度。

(3)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ABCD地区均为世界人口稠密区,其中B地区是____半岛,C地区主要是____人种。

(4)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①②③④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其中,①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_____;而④地区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_____

35、今年暑假,英国伦敦的汤姆准备到中国上海游玩。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他的行程路线如左图所示,从A______洲出发,经过B______洋、①________运河、C印度洋、②__________海峡,最后经太平洋到达上海。

(2)伦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气候,上海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

(3)一年四季中,上海降水最多的季节是_______,气温最低的月份是________

(4)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为什么一到夏季就有许多英国人去地中海沿岸的海滩上度假?(从两地的气候来分析)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