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别扭(biè) 修葺(qì) 怏怏不乐(yàng)
B.亘古(gèng) 孱头(càn) 屏息(píng) 气冲斗牛(dòu)
C.哺育(bǔ) 水凼(dàng) 羸弱(léi) 悲天悯人(mǐn)
D.字帖(tiè) 晌午(shǎng) 灵犀(xī) 锲而不舍(qiè)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散文诗既称之为“诗”,自然就要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就要像诗一样精粹、凝练,就要像诗一样分行与押韵。《金色花》就是一首散文诗。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等。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菜畦(qí) 碣石(jié) 桑椹(shèn) 长妈妈(zháng)
B.竦峙(sǒng) 菡萏(dàn) 秕谷(bǐ) 攒小球(cuán)
C.锡箔(bò) 倜傥(dǎng) 发髻(jì) 皂荚树(jiá)
D.窠巢(kē) 确凿(záo) 黄晕(yūn) 拗过去(ǎo)
4、下列词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殉职(xùn) 参差(cān) 蜷伏(quán) 战战兢兢(jīnɡ)
B. 虐待(nüè) 附和(hè) 丰腴(yú) 拈轻怕重(niān)
C. 感喟(kuì) 坍塌(tān) 干瘪(bǐ) 刨根问底(páo)
D. 怅然(zhàng) 嗔怪(chēn) 充沛(pèi) 狼奔豕突(zhú)
5、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陈康肃公善射”一句中“康肃”是陈尧咨的谥号,它是后人根据陈尧咨生前事迹与品德授予的称号,“康”是古汉语中有“安宁、富足”的意思。
B.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的民歌,它塑造了既有英雄气,更有女儿情的木兰形象。其中的复沓、铺排式语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C. 杨绛在《老王》一文中写到老王外貌丑陋、品行可能有污点、病体的丑陋,这些叙述看似平平淡淡,无阴无晴,其实其中包含了深沉的情感。
D. 萧红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唐吉诃德》等,她写的《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展现了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6、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迥乎不同,我们用心中的梦表达对祖国深厚的热爱。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 一反既往了。
C.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
D.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7、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
②看他挑的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③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
④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⑤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⑥但他说不用我帮忙。
A. ③⑤④①⑥② B. ③①⑤④⑥② C. ⑤③⑥①④② D. ③①⑥④⑤②
8、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②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自贻患耶!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一狼径去 径:________ (2)盖以诱敌 盖:________
(3)而顷刻两毙 顷刻: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亦与犬相安 乐亦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
B.犬又如前 其一犬坐于前(《狼》)
C.乃杀而取其革 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公欣然曰(《咏雪》)
【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2)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阳 为 亲 昵 而 阴 怀 不 测 更 不 止 于 野 心 矣。
【5】两篇文章当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点?
9、默写古诗文。
(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3)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
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____________,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次北固山下》中蕴涵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适合填入下面对联的句子写进横线上。
上联:碧水池旁,曲径通幽行者
下联:白岩山下,____________。
(7)《〈论语〉十二章》认为在学习中乐学者更值得推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谈谈“工匠精神”
①我们一般把具有高超手艺的人称为匠人,并将这些人身上具有的严谨态度和专业精神称为匠人精神。
②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工匠主要依靠手工完成工作和劳动。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机器化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作坊的生产,工匠逐渐被冷落。然而,人们在追求速度的同时,也越发重视产品的质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得到凸显。
③在生产活动中,设计图纸、设计标准都是要依赖工匠和经验丰富的熟练工人来完成的。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企业要想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然离不开技艺精湛的工匠。工匠从事的工作大都是重复的,好的工匠往往能从重复性的工作中发现问题,从而想出办法解决问题,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很多事实表明,企业技术的创新不仅源于专家和工程师的功劳,也源于工匠的努力,他们在企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具有工匠精神的典范。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鲁班,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精湛技艺,不仅发明了木工工具、农业工具,还发明了仿生机械、工程器械等,被视为工匠的典范;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明朝时期,宋应星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天工开物》……由此可见,“技进乎道”,中国自古并不缺乏工匠精神。
⑤只是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人们认为只有读圣贤书才能出人头地,而做工匠是不会有前途的。这种思想愈演愈烈,成为阻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块绊脚石。除了人们在观念上对工匠与工匠精神认识不足而产生偏见外,中国的国情也对工匠精神的传承产生深刻影响。从近代史的发展历程来看,外族入侵、内战纷争等历史现实造成传统企业遭到严重摧毁,所剩无几,更不用说继承工匠精神来经营企业。
⑥有人总结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有精确主义、专注主义、完美主义等等。那么,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是精进。精进,即不仅有兴趣,而且能自律,更有强大的韧性和抗挫力,从而不断推进自身在本职岗位和本专业领域内锐意进取,贡献价值,持续助力社会的发展。
(本文摘自《工匠精神: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付守永著,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文意相符的一项是( )
A.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机械化生产的广泛应用,工匠精神变得无关紧要。
B.很多事实表明,企业技术的创新是专家和工程师的功劳,工匠只负责重复性工作。
C.“唯有读书高”,体现了古人对知识文化的重视,促进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D.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有精确主义、专注主义、完美主义等,其核心是精进。
【2】下列【甲】【乙】两段文字,哪段可以放在第⑥段后面?请简述理由。
【甲】瓦特有一次看到火炉上烧的水开了,蒸汽把水壶盖顶开。瓦特把壶盖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顶开了。瓦特就这样不断地把壶盖放来放去,想找出为什么。后来瓦特意识到是蒸汽的力量,由此引发了他对蒸汽的兴趣并导致了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的发明极大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乙】日本家喻户晓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曾坦言:企业家一定要学习匠人那样的精神,拿放大镜来仔细观察作品,用耳朵来聆听每件产品的“哭泣声”。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以下问题。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象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己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了。“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下列诗句描绘的画面与“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最接近的一项是( )
A.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安石)
B.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C.草色远看近却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韩愈)
D.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2】文段④“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句对描写春花有什么作用?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题。
【4】文段⑤“酝酿”一词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5】文段⑥“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是否可以理解为:“人们正在做饭,屋顶上炊烟袅袅”请结合选文说说你对此句的理解。
【6】文段⑦开头为什么从“风筝”写起?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有亲自品尝了那些物和事,才能了解其中的滋味:或甜蜜如爱,或心痛如割,或成败悲喜……但是想要真正地了解,还得有更多的体验和经历。
题目:我品尝了________的滋味
请将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书写工整规范,内容具体充实,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泄露考生信息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