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城市的一句谚语,对此谚语理解正确的是
A.城市的生活条件优越
B.城市的交通比较便利
C.城市的商品经济繁荣
D.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2、对下面年代尺解读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
B.拿破仑对外战争
C.欧美国家民主化进程
D.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
3、“—带一路”战略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希波战争、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西传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4、自秦朝历汉唐至明清(公元前221年至公元1840年)的两千年间,中国古代国家的主要特征是
①皇帝“家天下”制度 ②中央集权制度 ③多民族与大一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5、某同学整理了关于法国大革命的重大事件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A.三级会议召开
B.攻占巴士底狱
C.处死路易十六
D.拿破仑帝国建立
6、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产生影响的国际会议是 ( )
A. 德黑兰会议 B. 开罗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7、古代印度严格的等级制度称作( )
A. 宗法制度 B. 族姓制度 C. 种姓制度 D. 种族制度
8、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其中,由于争夺殖民地和海上霸权而成为主要矛盾的是( )
A. 英俄矛盾 B. 俄奥矛盾 C. 法德矛盾 D. 英德矛盾
9、公元前五世纪,雅典达到全盛,当时的执政者是( )
A.查士丁尼 B.亚历山大 C.伯里克利 D.凯撒
10、通过数百年的不断扩张,从一个弹丸小国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把地中海变成它的内湖的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罗马帝国
D.波斯帝国
11、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印度 D. 古中国
12、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调汇。孟子说:“仁老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 )
A.统一成为诸子百家的共识
B.诸子百家的思想日益趋同
C.儒家学派地位逐步提
D.诸子百家都认同民本思想
13、“他所有的作品仅仅组成一部书:一部生动的、闪光的、深刻的书……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上述评价的著名作家是
A.托尔斯泰 B.雨果 C.巴尔扎克 D.贝多芬
14、在《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启示和精神鼓舞下,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为争取自身解放同各种反动势力进行了不懈斗争。这表明《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
A.提供了思想武器
B.总结了经验教训
C.阐明了最终目标
D.论证了社会规律
15、由“l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信息可以联想到的是( )
A. 俄国十月革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16、“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个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以上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 )
A.背景 B.进程 C.影响 D.特点
17、欧洲人能吃到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美洲人的餐桌上出现非洲的咖啡、亚洲的茶叶,这些都得益于( )
A.丝绸之路开通 B.罗马帝国的扩张
C.新航路的开辟 D.郑和下西洋
18、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范围扩散,美国近期发布的经济报告显示,疫情造成的经济危机将比大萧条更加严重。20世纪30年代,为了摆脱危机,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借鉴苏联经验,实行计划经济
B.扩大联邦政府权力,加强经济干预
C.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
D.奉行自由放任政策,对外转嫁危机
19、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A.行走在尼罗河畔,了解甲骨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一览古长城遗址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二里头遗址,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希腊历史博物馆,了解《掷铁饼者》,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20、下图反映了 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 1933年后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原因是( )
A.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
C.复兴工业
D.调整农业
21、根据提示回答:
(1)_____________推翻了日本幕府统治,为日本的全面改革奠定了政治基础。
(2)________年英国议会发动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________,提高了生产效率。
(4)美国南北故争期间,林肯发表了《______》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自由人的身份加人业方军队。
(5)_______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22、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被称为“蛮族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是481年建立的________,它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_______年,经公民投票,法国改为帝国,史称“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加冕称帝。
23、_____________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24、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军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战役是:________。
25、14-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化,人类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整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开始了。请根据要求填写国家名称:
(1)14—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国家是
(2)通过立法,为世界上其他国家限制专制王权提供了范式的国家
(3)1787年制定了宪法,确立联邦制的国家是
(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是
26、______ (人物)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1519年,______ (人物)奉西班牙国王之命,带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成为第一位横渡太平洋的欧洲人。
27、《________》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________》仍然承认奴隶制,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8、14——16世纪,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发现“人”指________;发现“世界”指______。
29、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_________________的“无敌舰队”逐渐成为海上霸主。从17世纪下半叶起,英国最终战胜荷兰、法国,在世界各地夺取了大片殖民地,自诩为“_________________”。
30、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______“,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
3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世界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三次科技革命。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各是什么?它们分别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新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项发明成果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以此发明为驱动的汽车是谁发明的?
(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什么时间?标志性发明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科技的发展?(请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
32、 14世纪中叶,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地,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不满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对教会宣扬的苦行禁欲、追求死后升入天堂的生活态度渐生异议,要求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
简要回答: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地点、核心思想、代表人物(两位)和意义。
33、“民主和专制犹如一对冤家也犹如一对兄弟。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民主就是多数人说的算,去决定做事;但专制就是一个人说的算,有着决定权,可以把拳头攥得紧紧的。”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来完成下面问题。
问题一:民主制的创立
(1)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曾经出现过集权领导的历史时期。在古希腊率先创立民主制的是哪个城邦?它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什么?
(2)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了共和国。请问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哪个机构手中?
(3)罗马共和国立国之初,战争就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之一。说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一次重要的对外战争?
问题二:专制的实行
(4)古埃及人最早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请问古埃及的国王被称为什么?
(5)公元前1世纪后期,罗马共和国进人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罗马帝国建立的时间是哪一年?第一位皇帝是谁?
(6)八世纪中期,阿拉伯人曾在伊斯兰的旗帜下,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实行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请问这是哪个大帝国?
问题三:认识与提升
(7)结合上述问题的探究,请你说一下此题中提及的民主与专制在本质上有什么相同点?
34、战争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设立了与战争相关的纪念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苏联将5月9日定为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庆祝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材料二 2011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12月7日为“国家珍珠港荣军纪念日”,以勿忘国耻,纪念死伤将士。
材料三 1945年1月27日,苏联军队解散了奥都维辛集中营,二战期间,110万人在这里遭纳粹屠杀。2005年,第60届联大决定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以此反对任何否定纳粹大屠杀历史事实的做法,并要求所有国家教育并帮助下一代了解有关种族屠杀的暴行。
材料四 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和12月13日分别设立为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判断材料中的“纪念日”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请写出苏联在卫国战争中进行的两场重要战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请说明材料中的“纪念日”的设立与哪一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是哪个国家发起的?该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加强了政治上的合作,军事上的配合。1942年反法西斯国家在政治上合作的史实及其合作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请指出联合国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的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中的胜利纪念日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为了纪念哪两个历史事件?其中在9月3日纪念的历史事件中,中国人民筑成血肉长城,取得了完全胜利。试分析胜利的国际意义是什么?
(5)上述纪念日的设立反映了当今世界坚决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态度。请就如何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悲剧重演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