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球通史》中写到:“19世纪后期几乎所有的强国都卷入了这场对绝对统治权的争夺,因此它们在一个又一个地区接二连三地发生冲突,这些围绕殖民地产生的争端制造了一种不断加剧的紧张气氛。”这种“不断加剧的紧张气氛”最终导致了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立
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2、19世纪中期,最先迫使日本放弃闭关锁国政策的是( )
A.法国
B.英国
C.俄国
D.美国
3、如图是17至18世纪中国白银购买力情况。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赋役的货币化导致白银贬值
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D.商业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
4、《地理大发现》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之一阐述“葡萄牙阿维什王朝对其国内那批人数虽少但处于发展中的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基本表示认同,并认识到葡萄牙从海外扩展的势力中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其中“商业中产阶级的抱负”是指( )
A.商品经济日趋发达
B.新兴资产阶级渴求开辟新贸易市场
C.政府的支持
D.能获得的经济上的利益
5、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目前在全球布局了29个工业园、122个制造中心,深入全球160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10亿用户。这说明当今世界呈现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
B.世界多极化趋势
C.和平与发展趋势
D.文化多元化趋势
6、下列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中属于向西方学习的有
①殖产兴业
②废藩置县
③建立常备军
④文明开化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A.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B.古代罗马城邦的建立
C.古代罗马帝国的建立
D.拜占庭帝国的建立
8、17、18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先后爆发。这两大革命对世界的共同影响是
A.促使世界开始连成整体 B.打破了教会神学对思想的束缚
C.有利于欧洲统一的发展进程 D.推动资本主义的确立和发展
9、“1764年,英国通过‘食糖法’,对输入北美的食糖、糖浆、咖啡、丝绸、棉布等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英国需要的木材、皮革商品,殖民地只能输往英国。”此材料反映了( )
A.英国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B.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北美的贸易
C.黑奴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D.英国愿意同美国和解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11、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用暴力压迫民众
12、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 )
A. 幕府政治统治的建立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C. 由奴隶社会过度到封建社会 D. 天皇制度的建立
13、“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的准确含义是(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B.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C.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
14、它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和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它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的无限权力。这里的“它”是指( )
A.帕特农神庙
B.金字塔
C.大竞技场
D.空中花园
15、下列关于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在内忧外患背景下进行的改革
B.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等领域实行改革
C.都是向先进的西方学习
D.都创办了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企业
16、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图表反映了英、法、德、美四国实力的对比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60﹣1910年英、法、德、美实力变化表
国别 项目 | 英 | 法 | 德 | 美 |
1870年工业产量位次 | 1 | 2 | 3 | 4 |
1913年工业产量位次 | 3 | 4 | 2 | 1 |
A.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 殖民扩张
C. 第二次工业革命 D. 第三次科技革命
17、1814年,欧洲反法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的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灭顶之灾的他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后来,这句名言被刻在巴黎理工学校梯型大教室的天花板正中心,一直激励着该校师生奋发进取。这里“面临灭顶之灾的他”是指( )
A.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
C.路易十六 D.拿破仑
18、日本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提出“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在明治维新过程中,日本向“西洋各国”学习的内容是
①生活方式
②天皇制度
③科技方面
④教育方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9、古罗马文明是继希腊文明后欧洲古代文明的又一高峰。下列事件发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是
①布匿战争②地中海成为罗马的“内湖”③斯巴达克起义④颁布《十二铜表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对于限制德国军备问题,法国主张严格限制德国,英美的主要兴趣是削弱德国的海军力量,而对陆军则主张宽大为怀,给德国保留一支为镇压布尔什维克所必须的力量。英美与法国意图不同的原因是( )
A.为了各自国家利益 B.英美与德国同属战败国
C.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D.德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21、有人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点燃了世界,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光明……”其中“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主要是指牛顿的______;“一个元素让∆点燃了世界”中,在空格里填写的人物应该是______。
22、1825年,英国人______,发明了蒸汽机车。
23、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___主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___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24、________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________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5、阿拉伯人担当了________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6、许多国家的民法都参照它而形成,它就是1804年颁布实施的_________。
27、下列图片反映了人类文明成果。请你根据图片信息填空。
图一古迹的名称叫____________;图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图三发生的时间在____________年;图四发表的意义是标志着___________诞生。
28、秦统一后,秦始皇派兵开凿____________,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了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________,它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9、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城邦。希腊城邦一般是以一个城市或市镇为中心,把周围的农村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小国。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___________”。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___________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______统治时期。
(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______。
(3)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______。
31、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
(1)庄园居民包括哪些?庄园耕地分为哪两部分?
(2)庄园法庭由谁主持?庄园法庭的审判依据和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分别是什么?
32、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它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有哪些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试举两例)
(3)随着科技的进步,坦克、毒气等武器首次在战场上使用,战争更加残酷。一战中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核武器(原子弹)首次被美国使用,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请你说出在原子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哪次科技革命?
(5)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地震后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思考。结合上述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3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每一次技术革新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如何理解工业革命是生产技术上划时代的变革?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的重大发明。
(2)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了怎样的工业文明新时代?
(3)哪一应用技术的发现驱动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产生?汽车的发明和应用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4、从13世纪末到16世纪初的两百多年历史,是中世纪向现代过渡的关键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世纪,理想的人应该是自卑、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在世界上的意义不足称道。文艺复兴发现了人和人的伟大,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提出人要获得解放,个性应该自由。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秘主义一统天下和以神学为核心的经院哲学统一的局面,为以后的思想解放扫清了道路。文艺复兴否定了以教皇为代表的宗教势力的封建特权。文艺复兴时期创造出大量富有魅力的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艺术宝库中无价的瑰宝。
——摘编自朱汉国、何成刚、卢广伟主编《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历史》
材料二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中遥遥领先,获得了巨大财富。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后,哥伦布急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已经发现了宝贵的土地,他准备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并将这里“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变成奴隶。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文艺复兴核心思想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欧洲人渴望找到“新路”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加横线的观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