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公共场所活动,公民应当遵守一定的公共秩序。下列行为符合维护公共秩序的是( )
①购买商品、等候服务时依次排队②文明就餐,使用公勺、公筷分餐
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按秩序上下④在图书馆里安静看书,不喧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参加冬夏令营的孩子中有96%的同学结识了新朋友;93%的同学认为通过冬夏令营活动增长了见识;74%的同学做了以前不敢做的事情。而冬夏令营参加者的父母中,70%的家长认为孩子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这表明( )
A.参加冬夏令营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B.我们应积极实践,广交新朋友
C.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D.我们要敢于做以前不敢做的事
3、关于诚信与隐私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绝对尊重他人的隐私
②两者发生冲突时,要运用诚信智慧
③诚实与隐私不能并存
④我们要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的法律
②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③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
④它规定对犯罪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深圳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政策变动告诉我们( )
●2011年5月,深圳交警发出“禁电令”,在深圳主要区域24小时禁止电单车上路行驶。当年6月底改为“对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单车开放路权并实施限速”。 ●2022年8月,深圳正式启动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实名备案的电动车从此有了合法性,限行区域也是越来越少。 |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②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变化时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③规则的调整应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④智慧应对规则,不符合自己需求的规则可以不用遵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八年级学生小静性格内向,见到同学、老师甚至街坊邻居都会躲躲闪闪,甚至还和妈妈说:“未来社会是人工智能社会,我不需要和社会打交道。”对此,以下观点中能够劝说小静的是( )
A.每个人能在社会中生存主要依靠他人的帮助
B.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C.在社会生活中,人工智能能解决所有问题
D.每个人只是在衣食住行上与社会发生联系
7、“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下列语句和这观点一致的是( )
A.羞耻之心,义之端也
B.谦谦君子,赐我百朋
C.敬人者也,人恒敬之
D.授人玫瑰,手留余香
8、“安全带=生命带”。不管您是打车还是乘坐私家车,坐后排没有系安全带,交警都将依法实施处罚。国家规范交通秩序,是因为( )
①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的状态
②良好的交通秩序为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保障
③每位文明市民都要系好安全带、养成好习惯
④良好的交通秩序可以营造有序、安全的社会环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2023年10月26日,广大网民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观看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的实时直播,共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辉煌时刻。这反映人们( )
A.参与社会交往,提高个人素质
B.关心国家发展,为之感到自豪
C.投身科技事业,立志奉献航天
D.关注社区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10、要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必须( )
①全面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 ②全面贯彻新时代战略方针
③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④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2年8月,重庆多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在抢险过程中,有不畏烈火冲在一线的消防战士,有自发运送物资人员上下山的“摩托车骑士”,有普通市民组成的后勤志愿保障队。他们的“英雄气”,引发社会强烈共鸣,全国人民为之致敬。这表明( )
①履行责任能够增长个人才干②承担责任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③服务社会必然获得名利回报④奉献社会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2、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下列行为体现了诚信的是( )
①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②按照约定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③兑现承诺,在考场上把答案递给朋友
④发现试卷多给10分,主动找老师修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中国共产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是我国( )
A.资源环境问题严重
B.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C.生产力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
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八上道法学习,小明绘制下列图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为了规范市场秩序,确保企业规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我国出台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这表明( )
A.社会秩序维护社会规则
B.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C.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
D.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16、“安邦基石——武汉国家安全教育展”是全国首个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题的展览,该展览通过可移动的图文展板,走进社区和学校。重视国家安全教育,是因为( )
A.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文化安全为宗旨,人民安全为根本
B.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C.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D.提高公民国家安全意识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物质保障
17、陈某为了逃避交通违章抓拍,故意遮挡汽车牌照,结果被交警当场抓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陈某受到罚款200元,驾驶证记扣9分的处罚。陈某的行为( )
①没有遵守社会规则 ②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④属于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8、社会是复杂的,未成年人难免受到伤害,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
①向政府相关部门寻求帮助 ②向有关社会团体寻求帮助 ③瞅准时机,实施相应的报复 ④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④
19、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发布会通报,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增长,且呈现低龄化趋势,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率年均上升16.7%。针对这一现象,青少年应该( )
①杜绝不良行为,远离违法犯罪②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③学习了解法律知识,防患于未然④坚决打击一切违法行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在发生重大灾难时,人们往往遵循“妇弱优先,壮者靠后”的规则有序撤离;在进入火车站时,人们应当排队并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只要社会秩序良好就能杜绝混乱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④生活中有很多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权利义务)
论坛的开放、博客的普及、微博、微信的运用,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人用这个“麦克风”为国家、城市建设出谋划策、参与公益、传播正能量,也有人用这个“麦克风”散布谣言、为泄私愤歪曲陷害他人、甚至攻击政府网站等,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如近年来一些网络大V在网络上造谣生事,严重影响老百姓生活安定和社会治安。可见,有了“麦克风”绝不等于可以“乱放风”。
请运用权利和义务关系的有关知识,评析“有了‘麦克风’不等于可以‘乱放风’”这一观点。
22、有的同学认为,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相互矛盾,维护国家利益必然牺牲个人利益。请你对该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23、【尊法守法,善用法律】
学习了“做守法公民”后,两位同学围绕未成年人“预防犯罪”和“善用法律”展开讨论:
请结合两位同学讨论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24、参与志愿服务 服务奉献社会
2022年10月23日以来,山亭区多名志愿者响应号召积极加入山亭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配合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协助工作人员做好入户排查、值班值守、宣传引导、秩序维护、防疫物资分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了防止疫情扩散,保障全区人民的正常生活,在抗疫一线日夜忙碌,与医护人员、全区人民以各自的方式共同抗疫,众志成城保卫家乡。
(1)志愿者温暖的行为感动了我们,请用一句话为志愿者点赞。
(2)请向同学们发出倡议,向志愿者学习,践行奉献社会的品质。
25、怎样铸造自己心中良知的标尺?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旧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愈加凸显。很多老旧小区地方小,停车位少 ,居民经常因为争抢车位发生争执 。
车主赵先生经常把自己的车停到了楼前的通道上 ,严重影响住户出行。住在同楼的居民小李对此十分不满,一天趁夜深人静时,把赵先生的车故意刮花了 。
对此,小区居民发表了不同看法。
(1)针对两位居民的看法,请你对车主和刮车人说点什么。
(2)你建议赵先生和小李采取哪种方式解决,理由是?
27、材料一: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主旋律,在这良好的社会背景下,绝大多数青少年都能奋发向上,立志成才,文明做人,健康发展。而部分青少年由于心理意志薄弱,分辨是非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扭曲,一旦受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和诱惑,很容易养成一些不良的嗜好。主要表现为吸烟、饮酒、dubo、网恋、偏食等现象。这些不良嗜好,都将会严重的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甚至是生命。
(1)学习了八年级思想品德后,有的同学认为,“只要我们能杜绝不良嗜好,我们青少年就一定能够健康成长。”请你运用八年级“面对诱惑、学会说不”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简要评析。(5分)
材料二:在苏州,包括苏州博物馆在内的大多数公共文化场所已陆续实现免费开放。但在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还存在一些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除右图所示的现象外,还有诸如大声喧哗,乱吐乱扔,随意触摸展品,损坏公物……为此,同学们呼吁公众提高公德素养。
(2)遵守社会公德,从我做起。请你结合材料,运用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材“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及其关系”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学生应如何提高公德修养?(4分)
28、为什么要把权利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