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佛山七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观看了一些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新时代好少年的人物故事视频,同学们深受感染和教育。这表明社会为我们提供了(     

A.物质支持

B.精神滋养

C.身体成长

D.智力发展

2、“这是您孩子的成绩单”“您的银行密码出现异常,请尽快修改密码……”这些看起来仿佛是老师、银行客户发来的短信,背后隐藏的其实是一个个手机病毒。一旦手机用户点击了短信,就会造成手机中毒,账户失窃。这警示我们(     

A.手机诈骗无处不在,令人无法防范

B.网络交往的对象是虚拟的,完全不可相信

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要提高网络交往的警惕性,注意自我保护

D.要学会“信息节食”,不能利用手机上网

3、细节显现人品,用语衬托修养。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情境中,用语不恰当的是(     

A.过中秋节,与朋友聚餐时,小东爸爸因有事先走,他向大家说“不好意思请您赐教”

B.毕业多年,小南去看望老师,离开时他对出门送行的老师说“告辞”

C.乘地铁时,小西赶时间想赶紧出站,她对周围的乘客说“劳驾让一下”

D.小北参加市里组织的演讲比赛,她对帮忙审核文稿的老师说“拜托了”

4、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孝敬父母的责任来自(       

①道德的要求②分配的任务③对他人的承诺④法律的规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新《中小学生守则》将原来的“遇到坏人坏事要及时报告,要敢于斗争”中的“要敢于斗争”予以删除。这一做法

A.违反了法律,是无效的

B.表明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不再是青少年的义务

C.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D.要求青少年更应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6、近年来,“感动中国”人物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学习的楷模,为了更好地传递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我们必须(     

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②积极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爱心和力量

③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④从身边小事做起,只对自己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某中学成立了“送温暖小组”“义务捡垃圾志愿者”“校园环保监督岗”,同学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品质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冷漠的热情了,虚荣的朴实了,脆弱的坚强了……同学们的变化说明(     

①懂得尊重他人才能赢得社会认可

②要以实际行动履行公民的法定义务

③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传递美好情感

④美德在于践行,要落实在具体行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9月26日上午,汕头市举行2023年留守儿童志愿服务关爱活动,巾帼志愿者入户走访雷岭镇留守儿童,面对面了解小朋友的生活学习情况,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好好学习。这体现了青少年(     

A.都可以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B.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C.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

D.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精神滋养

9、《论语》有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下列选项与这一观点的要求一致的是(     

A.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B.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C.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D.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10、小岩一家约了朋友一起吃晚餐。以下哪个行为不可以体现小岩文明有礼(     

A.等客人到齐之后再动筷

B.用公筷给朋友夹菜

C.站起来主动与刚到的朋友打招呼

D.与朋友交流时眼睛盯着屏幕

11、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高铁列车方便人们出行;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各种演出和展览丰富了文化生活;惠民政策陆续出台,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事实印证了(     

①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②国家经济利益是国家最高利益

③国家好,大家才会好④每一个人的利益就是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我国各项建设蓬勃发展,其主观条件是(     

①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③国家采取的积极措施④一代代人埋头苦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拼上老命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焦裕禄,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长期献身艰苦偏远山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他们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A.科教救国

B.献身国防

C.报效国家

D.消除贫困

12、2023年开展的“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以“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为工作目标,对网络系列问题进行专项整治。对此,青少年应该(     

A.严厉打击网络水军

B.整治网络市场秩序

C.完善有关于网络的法律法规

D.提高媒介素养,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13、2023年9月24日晚,在杭州亚运会体操男子资格赛暨团体决赛中,中国队以总分262.025的成绩夺得冠军。队员张博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顺利拿到团体金牌,既是全体队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大力支持的成果。这深刻阐释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为了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舍弃个人利益   

③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4、育才中学准备开展以“自由与规则不可分”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小晋同学准备报名,并拟定了下列四条提纲,其中可以入选的是(     

A.提纲一:人们建立规则会限制公民合法的自由权利

B.提纲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C.提纲三:只要恪守道德就能够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D.提纲四:越过自由的边界就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15、2023年12月23日,共青团中央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未成年网民突破1.93亿。未成年短视频用户规模超过1亿,网络流行语被未成年人广泛使用,网络模仿现象突出。这警示我们(     

A.短视频信息多元,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B.网络打破了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网络交友平等自主,需要慎重结交网友

D.学会“信息节食”,提高网络媒介素养

16、八年级某班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参与“观生活微点评”活动,其中点评正确的是(     

序号

观生活

微点评

破坏铁路封闭网

行政违法行为

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

危害国家安全

外出遛狗时不系狗绳

自由不受限制

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17、2023年“五一”期间,两名女子在某景区等待进入时,发现排错队,便直接插到另一队中,后面一位小伙子给予“提醒”。两名女子瞬间暴跳如雷,言辞狠辣地一阵“输出”,并推搡怒怼小伙“我们不好惹”!她们的言行受到众人谴责。对此类不文明行为进行劝说,以下适合采纳的是(     

①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②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③相互尊重有利于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

④要重视他人,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周末,吴希一家组织去网红地梅洛古镇打卡游玩,并邀请了他的邻居和同学。下列关于吴希的社会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与邻居是业缘关系

B.与同学是地缘关系

C.与爸爸是血缘关系

D.全家都是血缘关系

19、“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下列名言与之寓意相近的是(     

A.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

B.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D.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20、下列名言警句对应正确的是(     

名言

道德品质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平等待人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实守信

③敬人者,人恒敬之

尊重他人

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欣赏他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判断:

理由:

22、小军自从接触网络后,就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是一刻也离不了网络:看天气情况,查网络;想找美图,上网;想查学习资料,上网……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网络,我都感觉没有了呼吸。”

23、【德法同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广泛使用,泄露、盗取、贩卖、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为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11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

小明:泄露、窃取、贩卖个人信息是毫无底线、见利忘义的行为,应受道德谴责。

小东:有了这些法律规定,我们再也不用为个人信息受到侵犯发愁。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在我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娱乐中,社会秩序无处不在。

请问;

(1)社会秩序包括哪些内容?

(2) 为什么要遵守社会秩序?

 

25、小军初中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部队。退役后,他筹集资金,经营一家馆。同时,他尽心照质年迈的父母双行亲。由于诚信经营,被评为“先进企业家”2017年3月,他作为当地企业家的代表参加了全国两会。

(1)材料中的小军享受了哪些权利?(写出三个)

(2)材料中的小军履行了哪些义务?(写出三个)

26、2014年9月1日,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启动仪式,国务院总理克强出席并讲话,强调,节能减排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全民动员,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家庭、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链接教材:开展节能减排系列活动与公共利益有何关系?4分

2开展节能减排与我国实施的什么战略和国策有关?2分

【政府职责】根据评估,2013--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共需投入17500亿元。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提出了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等措施。2014年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表示,要铁腕治污加铁规治污,对那些违法偷排、伤天害人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惩处。大气污染的治理,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要大力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提升公民的环境道德素质。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责》相关知识,分析政府通过哪些方式治理污染?4分

 

27、材料: 2018年2月,江苏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南京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其中规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一年内累计5次以上的;构成一般交通失信行为;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被公安机关依法作出处罚决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或者一年内发生一般交通失信行为3次以上等行为,將构成较重交通失信行为。交通失信将对职业准入、个人信贷、车辆保险、评优评先都会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南京市文明交通信用管理实施细则》这一法规,有一些同学认为它会限制人们的出行自由。这些同学的认识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北京西单大街上,一名年轻人为失明的老乞丐洗脚。这名衣着整洁的男青年随身带了暖壶.塑料盆和装了凉水的可乐瓶蹲在老人面前,给老人洗脚,老人感激地问男青年姓名,男青年笑笑说:“我是北京人,……”

(1)这位青年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2)这种行为的表现是什么? 

(3)养成这种行为的原因

(4)养成这种行为的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