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湛江七年级质量检测政治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漫画《礼让》给我们的启示,文明有礼能(     

①获得他人的尊重认可          ②促进人与人和谐相处

③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                       ④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某餐馆暗号“A套餐”在网络刷屏,温暖了无数人。“A套餐”带给人温暖,是因为餐馆经营者(       

暗号“A套餐”

人在外遇到困难是难免的。

本店免费提供晚餐,不求回报,只希望在你有能力的时候也能帮助他人。

提示:告诉店员要A套餐,找地方坐,吃完直接走即可。

①尽己所能,传递美好情感                         ②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稳定

③爱岗敬业,践行核心价值观                      ④承担责任,不计代价与回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四个案件的维权途径正确的是(     )

①邻居收养流浪狗,每晚不停叫,影响大家休息——给法院打电话

②某商家沿街促销,围观群众占道导致交通阻塞——向城管部门举报

③赵某与贾某因占座发生矛盾,将贾某打成重伤——向公安局报警

④某培训机构未经高考状元同意将其照片作宣传——向检察院起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围绕漫画,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①部分公民责任意识淡薄②不想承担的责任可以推卸给他人

③要主动作为,体验尽职守则后的成就感④要将自觉履行责任落实于实际行动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12月6日,2023年“一带一路”数字地球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埃及、俄罗斯等33个国家和相关国际组织的100余位专家代表参会。某校师生聚集在一起,共同观看论坛盛况,这说明(     

A.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B.学习需要劳逸结合

C.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

D.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集体

6、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社会生活中,尊重他人需要我们(     

①无论是陌生的人还是熟识的人都要尊重②尊重他人的人格

③根据他人家境的好坏决定是否尊重④根据他人财富的多少决定是否尊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下面是八年级学生小雷的日记节选。小雷的日记内容让我们体会到(     

时间

内容节选

2022年9月23日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以“我为社会作贡献,我是小小环卫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手拎垃圾袋,以班级为单位走向社区、街道、林带、路边,开展环境整治社会实践活动。

2022年10月1日

2022女篮世界杯决赛中,中国队61:83不敌美国队,摘得本届世界杯的银牌。这是中国女篮继1994年女篮世锦赛(世界杯前身)摘银之后,再度斩获银牌,女篮姑娘们追平了历史最好成绩,再次震撼国人。

2023年1月18日

寒假期间,我随父母走进博物馆,听解说、看馆藏,聆听历史,感受灿烂文化。

①只有走出家门才能了解社会,所以实践活动多多益善

②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我们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了解

③我们不仅可以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还有精神滋养

④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当我国华北、东北等地遭遇极端降雨和严重洪涝地质灾害时,解放军和武警部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迅速投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展现了人民子弟兵良好形象。这充分体现了(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②人民军队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③维护国家安全只能依靠人民军队

④人民军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柱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2023年还是(     

①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②五四运动100周年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④改革开放45周年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 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要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凡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在课前三分钟《我来讲故事》环节,小明为同学们讲了以下一则故事:

何占豪,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他26岁时参与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作品成为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他说:“我觉得身为一个中华民族的音乐人,对中华民族的音乐应该有所研究,应该有所贡献。”他在搞好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培养作曲、演奏人才。

以上故事中主人公最值得称赞的品质是(     

A.主动承担责任

B.遵守社会规则

C.关心社会发展

D.树立诚信意识

1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坚持把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作为(     

A.基本方针

B.工作方式

C.基本途径

D.基本动力

13、尊重他人要求我们平等对待他人,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小永在路上看到残疾人百般嘲笑

B.小春对班里的贫困同学刻意疏远

C.小泉去聋哑学校和聋哑儿童做游戏

D.小福觉得女生太柔弱而轻视她们

14、中学生张华平日不爱学习,自由散漫,在电影院看电影时大声喧哗,受到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处罚;一次,张华捡到李明的手表,李明来认领时他拒不归还,还用刀把李明刺成重伤,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上述材料中张华的三种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A.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

D.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15、一位满身泥浆的农民工怕弄脏公交车的座位,疲惫地坐到公交车的过道上;司机对他说“师傅,请坐到座位上”。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品质是(       

A.与人为善,尊重他人

B.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C.挺身而出,舍生忘死

D.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16、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全国各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下列对国家安全认识正确的是(     

①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人人可为

②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③国家安全关系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发展进步

④学习法律,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我们行为的底线。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②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刑事责任

③按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④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法律宣传标语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地传播了法律知识,是普法的一种重要形式。下列法律宣传标语存在错误,需纠正的是(     

A.陌生来电需谨慎,个人信息勿泄露

B.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C.“QQ好友”来借钱,赶快支付别犹豫

D.增强防护意识,防止电信诈骗

19、下列行为与框中故事寓意相符的有(     

元代大学者许衡,夏日外出,天热,众人口渴难耐,争相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正色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人吗?”

①在深夜无人的街头仍遵守交通规则②小明要在父母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作业

③捡到他人遗失的财物,将其据为己有④考试时即便没有老师监考也绝不作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下列情境中用语恰当的是(     

①向人祝贺说“恭喜”,请人指点说“赐教”②起身作别说“久违”,求人谅解说“拜托”

③探望别人说“拜访”,请人赴约说“赏光”④麻烦别人说“打扰”,请人别送说“留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李楠在网吧结识了几名社会青年,经常跟他们称兄道弟,几名青年也经常带李楠出去吃吃喝喝。一天,其中两名社会青年找到李楠,让李楠帮忙把他们偷窃的赃物拿回家保管两天,并保证“绝无危险”。李楠由于了一下,但最终答应了。他认为朋友之间要讲义气,对于朋友的请求,我们要做到有求必应,这样自己才有面子。

请你评价李楠的行为和想法。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指出话: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政治监督,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等。

有人认为:权力溢生腐败,消除腐败要靠监督,依法严惩才能杜绝。请你对此观点判断并说明理由。

23、面对不同的社交场合和交往对象,礼仪都应该是规范、相同的。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   材料一 9月1日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始正式实行,《条例》中对执行公务公共场所公共环境卫生,日常生活,家庭生活,中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乘车驾驶行路等多个方面,对个人和有关单位的文明行为准则提出了较为全面和较高标准的要求,今后,《条例》将影响广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促进城乡居民强化文明意识,提升全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1)生活中有哪些违反规则破坏秩序的行为或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

(2)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自觉遵守社会规则?

材料二 2018年,一次大会审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制定监察法,通过有关重大问题的决定事项4件,常委会制定法律8件,修改法律47件次,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填补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法律空白,2019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实行,这是我国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

(3)请运用第3课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道理。

25、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保证;求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我们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同题,哪里就要改革。”真正让全体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公平正义。

(1)为什么要真正让全体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社会公平正义?

材料二:在网络平台上“人人都能发声”。可是,近些年来,一些发帖者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发表了许多非理性的跟帖评论,有的造谣生事、恶意攻击,有的言词不当、脏话连篇,有的无中生有、故意制造混乱,有的胡乱编制、故意引起恐慌。互联网世界不同于現实世界,信息量庞大,传播速度极快,扩散渠道极广,犯罪痕迹不易追踪,证据采集相对困难,使得很多不不法分子打着“言论自由”“民主”“法治”的幌子,有恃无恐、恣意妄为。

(2)在网络上发表非理性的跟帖评论,是珍视自由的表现吗?为什么?

材料三:这学期开学,小强班里每个月换座位的方式变了,不是按身高有规律地调换,而是要按月考成绩来排,成绩出来后,从第一名开始自己挑选座位,成绩排在后面的同学因为没有选择权,只能坐在还没人坐的位置上,不是最后面就是边边角角的地方。这种排座位的做法引发许多家长和学生忧心忡忡。

(3)你认为怎样排座位才能体现平等?为什么?

26、   某校为引导学生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充分利用假期,组织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如交通志愿者、环境卫生清扫等。该活动为同学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使他们收获了很多。

(1)青少年养成亲社会行为有什么意义?

(2)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7、14分2010年2月20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揭晓。评选组委会授予沈浩的颁奖词是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沈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沈浩舍小家顾大家,正确处理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同时他热爱集体、热爱祖国,敢于承担责任、无私奉献。

请问

1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6

2我们应该如何以沈浩为榜样,向沈浩学习?8分

 

28、据新京报2014年12月20日报道呼格案中的受害人杨某70多岁的母亲在时隔18年后至今仍不知女儿受害。当年女儿出事后,担心妻子扛不住,杨父力主隐瞒,不仅是杨家人,整村的乡亲都在帮着圆这个已经持续了18年的谎言

对此,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同学认为,诚实与说谎是水火不相容的,做诚实的人就不应该撒谎。杨父及村民的谎言都是不诚实、欺骗、说谎的表现。

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辨析这位同学的观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