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刘庄教授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评为汞元素代言人。如图是汞在周期表的信息,说法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80
B.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C.核外电子数为80
D.属于金属元素
2、“碳海绵”是已知的最轻的固体材料,密度仅0.16mg/cm3,主要成分是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两者都是碳单质),具有疏松多孔结构,弹性好,它对石油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将吸入的石油挤出后仍可恢复原状。下列关于“碳海绵”性质的推测错误的是
A.碳海绵会与吸入的石油发生化学反应
B.碳海绵密度比水小
C.碳海绵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D.碳海绵可重复使用
3、苯酚(C6H6O)是常用的消毒剂。下列有关苯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苯酚属于化合物
B.苯酚由6个碳元素、6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
C.从微观上看;1个苯酚分子中含有13个原子
D.苯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40 | 40 | 10 | 32 |
反应后的质量/g | 12 | 待测 | 10 | 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生成乙物质的质量为100g
B.乙可能是化合物
C.在该反应中丙一定是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甲与丁的质量比为7:8
5、下列为某同学对化学知识的归纳,其中有错误的是
A.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
B.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物质初步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D.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7、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饱和石灰水,瓶内壁附有层白膜,若水没有减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白膜是碳酸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石灰水仍然是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
8、下列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9、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有白色固体生成
B.看到耀眼的白光
C.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
D.镁条形状改变
10、实验室制取氢气的部分操作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连接仪器
B.加入锌粒
C.倾倒稀硫酸
D.收集氢气
11、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配制溶液
C.测溶液的pH
D.过滤泥水
12、化学语言简洁且含义丰富,下列对“2”的表达正确的是
A.2O:表示2个氧元素
B.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
C.H2O:一个水分子中有2个氢分子
D.:氧化钙中钙元素为+2价
13、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不符合图示关系(a、b为并列关系,分别包含c、d)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A | 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 | 溶解性 | 氧化性 |
B | 单质 | 化合物 | 金刚石 | 二氧化硫 |
C | 化合反应 | 分解反应 | 蜡烛燃烧 | 电解水 |
D | 纯净物 | 混合物 | 液氮 | 波尔多液 |
A.A
B.B
C.C
D.D
14、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表示五种元素
B.③⑤化学性质相似
C.②③④均表示离子
D.②④形成的化合物是MgCl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11
D.丙一定是化合物
16、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A.汞
B.水
C.氢气
D.硫酸铜
1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玻璃破碎
C.蜡烛燃烧
D.金属锈蚀
18、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Fe
B.H2O
C.CO2
D.N2
19、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成功举办。“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是杭州亚运会的办会理念。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城市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研究开发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技术
D.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20、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充分燃烧可以节约能源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能量变化
C.煤和石油属于可再生能源
D.氢能源属于清洁能源
21、某种花青素(化学式C15H11O6)是天然的阳光遮盖物,能够阻挡紫外线。下列关于该花青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青素属于氧化物
B.花青素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花青素由32个原子构成
D.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22、下列方法能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的是
A.闻气味
B.观察颜色
C.伸入燃着的木条
D.倒入澄清石灰水
23、下列有关物质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铜、冰水混合物
B.混合物:洁净的海水、干净的空气
C.化合物:氯酸钾、甲烷
D.氧化物:四氧化三铁、过氧化氢
24、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
B.给液体加热
C.引燃酒精灯
D.蒸发食盐水
25、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我国古代就经“一带一路”将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这些发明和技术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纺纱织布
B.谷物酿酒
C.烧制瓷器
D.使用火药
26、喝牛奶可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27、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字母编号):
A.氧气 B.干冰 C.明矾 D.碳酸氢铵 E.焦炭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 (2)用于农作物肥料的物质是_______;
(3)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_________; (4)可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_。
28、水是生命之源,扬州是运河之城,也是南水北调的起点。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有关水溶液的问题。
(一)将1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40毫升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某同学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其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另一位同学称取NaOH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花了较长时间,那么,他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 。(填“偏大”或“偏小”)。
(二)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向100g35℃的水中加入48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 。
29、打火机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如图为打火机的示意图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涉及到金属的元素符号 _____ (写一种即可)。请画出氧离子结构示意图 _____ 。
(2)打火机偶然未打着火时会闻到一股异味,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原因 _____ 。
(3)打火机使用的燃料是丁烷,常温下为气态,而大家却可以看到它在打火机里为液态,用分子的观点解释原因 _____ 。
(4)丁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 。
30、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1)如图Ⅰ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____。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问题: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_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若俯枧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3放貿,其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B.
C.
D.
31、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___________;
(2)3个铁离子___________;
(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
(4)人体缺乏___________元素时,会导致侏儒症。
32、如图是碳的几种单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小圆圈均代表碳原子。
(1)甲、乙分别为金刚石和石墨,其硬度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它们的____________不同。
(2)由乙在一定条件下制取甲,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4)丙分子由240个碳原子构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3、现有几种物质:①金刚石 ②钛合金 ③氢气,选择物质的序号填空。
(1)可用于刻画玻璃的是____________。
(2)能用作人造骨骼的是____________。
(3)能用作清洁燃料的是____________。
34、现有如下物质:浓硫酸、烧碱、氯化钠、稀盐酸、熟石灰、干冰等物质。请用它们的化学式填写:
(1)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2)能用来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__;
(3)可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4)在空气中易潮解的是__________;
(5)能除去铁制品表面铁锈的是___________;(6)可用于调味和腌渍食品的是________.
35、有一混合气体可能含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下列盛有足量试剂的装置,确定其组成:(其中浓硫酸有吸水作用)
①图中能测出的气体是 ⑻ ,则C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⑼ ;
②若要测定所有气体的是否存在,还要在E处添加 ⑽ 装置,它的作用是 ⑾ 。
36、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两种反应物均属于________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___。
(2)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反应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生成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
(4)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
37、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氧气从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如图中装置_______(填字母序号)。
38、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某课外活动小组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如图所示,在一个注射器和装有较多铜丝的硬质玻璃管内共封闭80mL空气,然后给硬质玻璃管加热,并缓慢向右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至硬质玻璃管内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加热,待剩余气体冷却至室温。请回答:
(1)实验前,检查本装置气密性的一种方法是:先固定注射器的活塞,再用酒精灯加热硬质玻璃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减少了约______mL。若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______。
(3)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39、火是文明的起源,人类对火的使用和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1)历史剧中出现的“火折子”发明于中国南北朝时期。最初的“火折子”是用粗糙的纸卷成紧密的纸卷,放入竹筒中;用火点燃后吹灭火焰,盖上盖子。使用时,取下盖子轻轻吹,就会出现火焰。分析点燃的纸卷在竹筒内较长时间没有完全燃烧但不熄灭的原因。
(2)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成语:
①“釜底抽薪”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__。
②自然状态下,“死灰复燃”的原因是_________。
40、根据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
(1)墙内开花墙外香_____________。
(2)乒乓球压瘪了,但未破裂,放到沸水中就能恢复原状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