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米、面粉、豆类在温度为30C-80,相对湿度超过80%时,容易发生霉变,滋生黄曲霉菌,其衍生物约有20种。其中以黄曲霉素B,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黄曲霉素B的化学式为C17H12O6,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黄曲霉素B1由36个原子构成
B.黄曲霉素B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之比是17:12:6
C.黄曲霉索B1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黄曲霉素B1由三种元素组成
2、下列用途中,利用了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用干冰作人工降雨剂
C.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D.用活性炭吸附毒气
3、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化学家的贡献,下列对化学家或化学史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B.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
C.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观点
D.拉瓦锡:用红磷燃烧的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
4、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N ②2Fe2+ ③ ④
⑤
A.①表示2个氮分子
B.②表示2个铁离子
C.③和④构成物质的化学式为Al2O3
D.由⑤可知锡的中子数为50
5、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碳元素的化合价
B.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空气中物质的含量
6、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汽车加油时,可拨打电话
B.电器着火时,先关闭电源
C.点燃氢气前,先检验纯度
D.进入菜窖前,先进行通风
7、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中国空间站“天宫”预计在2022年全面建成,计划为其供能的有砷化镓电池。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x的值为3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69.72g
8、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石墨烯、C60四种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质地较软,常用来作润滑剂
B.这四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式都是C
C.这四种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金刚石和石墨由于构成的碳原子的种类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9、鱼肉富含硒,适量食用可增强免疫力。这里的“硒”是指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10、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下列反应过程是吸收热量的是
A.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B.氧化钙与水反应
C.镁与盐酸反应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1、下列除去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试剂或方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 混合物 | 试剂或方法 |
A | 铜粉(铁粉) | 磁铁吸引 |
B | CO(CO2) |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 |
C | CO2(CO) | 点燃混合气体 |
D | N2(O2) | 通过灼热的铜网 |
A.A
B.B
C.C
D.D
12、空气净化器可有效消除装修材料中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丙和丁质量比为22:9
13、如图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炬“薪火”,下列有关火炬的设计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火炬主体材料采用1070铝合金旋压成型工艺
B.火炬的主要燃料是生物质燃气,清洁安全可靠
C.火炬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处理,抗腐蚀性极佳
D.火炬传递路径经过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展现独特魅力
14、归纳和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CO和CO2化学性质相似
B.液化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所以加压后分子变小了
C.燃烧过程中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
D.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
15、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中,没有正确体现对比思想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区分硬水和软水 | 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 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 | 比较呼出气体和空气 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
A.A
B.B
C.C
D.D
16、合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取块状固体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17、密闭容器中有物质甲、乙、丙、丁,其有关反应数据如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8 | 1 | 36 | 10 |
反应后质量(g) | x | 20 | 0 | 31 |
A.表中x=0
B.该反应不可能是分解反应
C.甲可能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或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比为乙:丁=20:31
18、下列关于数字2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是
A.H2CO3表示碳酸含有2个氢原子
B.表示氧化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
C.2N表示2个氮原子
D.SO表示1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19、推理是初中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燃烧一般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20、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称量一定质量的食盐
D.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21、何家坝柚子是蓬溪特产之一,个大,皮香味浓郁,油色光亮,柚顶有七条放射沟,其味香甜略带酸,细嫩化渣。能闻到柚子的香味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22、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方法不可行的是:
选项 | 物质 | 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O2 | CO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CuO |
B | NaCl | 泥沙 |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
C | FeSO4溶液 | CuSO4 | 加入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KCl | KClO3 | 加入少量MnO2,加热 |
A.A
B.B
C.C
D.D
23、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是治疗流感的特效药,奥司他韦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16H28N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物质分类上看:C16H28N2O4属于混合物
B.从宏观组成上看:C16H28N2O4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从微观结构上看:C16H28N2O4中有1个氮分子
D.从质量占比上看:C16H28N2O4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6:28
24、中国承建的阿尔卡萨光伏电站是卡塔尔首座太阳能发电站。硅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硅元素的相关信息和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的数值为4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硅原子中的质子数为14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25、2023年杭州亚运会于9月23日开幕;火炬“薪火”以氢气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办亚运的理念。下列做法与这一理念不符合的是
A.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
D.提倡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26、下列选用的除杂试剂和实验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选项 | 物质 | 除杂试剂或方法(足量) | 操作方法 |
A | CO2(CO) | 点燃 | 将混合气体点燃 |
B | CaO(CaCO3) | 高温 | 高温煅烧 |
C | FeSO4(CuSO4) | 锌粉 | 加入锌粉并过滤 |
D | Zn(Fe) | 稀硫酸 | 加入稀硫酸,过滤 |
A.A
B.B
C.C
D.D
27、2020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水与气候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______(填“分子”、“原子”、“元素”或“粒子”)组成的化合物.
(2)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水的硬度大或者病原微生物过多,都可以采取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
28、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高速发展。
(1)2016年11月3日,长征5号大推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该火箭使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顺利返回。飞船返回舱在重返大气层时,因与空气剧烈摩擦,船体表面温度会急剧上升。因此,返回舱表面必须有良好的防高温措施。下列有关返回舱外覆盖材料的说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 (填序号)。
a高温条件下,能与大气层中的氧气发生剧烈燃烧
b高温条件下,能发生吸热反应带走热量
c高温条件下,可熔化或升华带走热量
d有阻热性,可阻断热量侵入舱内
2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化学视觉回答下列问题:
(1)净化水的操作有过滤、蒸馏、静置沉淀等多种,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在生活中可以用_______降低水的硬度。
(2)预防新冠病毒感染,口罩是重要的防疫物资,其中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甲醛等有害气体,是因为活性炭有较强的____性。
(3)ClO2可以有效灭杀自来水中的病毒,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工业上将Cl2通入NaClO2溶液中制取Cl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ClO2=2X+2ClO2,则X的化学式为__。
(4)用洗涤剂洗去餐具上的油污会产生_______现象。
(5)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把铝元素定位食品污染源之一,铝有很好抗腐蚀性能原因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0、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为21%的气体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_____;
(3)能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
(4)三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
(5)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_______;
(6)+3价的铁元素_______。
31、化学与生活生产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石墨、氧气,二氧化硫,石灰石等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化学式),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_____;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
(2)港珠澳大桥的胜利通车标志着我国在海洋基础建设领先世界,该项目建设中用了大量钢材,钢材属于_____材料。
(3)尿素[CO(NH2)2]是农业生产常用的一种优质肥料,工业上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H3→CO(NH2)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其中碳、氮、氧、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
(4)烟道气中含有大量CO2,经“捕捉”可用于生产甲醇(CH3OH)。用“捕捉”CO2生产甲醇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2、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E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种元素,其中C图所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周期。
(2)D图表示的元素属于_____元素(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写出B图所示的粒子符号_____;
(3)由A、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3、下图中的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___(填序号);
34、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氯原子______ 。
(2)5个氮气分子______。
(3)氯化钠______ 。
(4)锰酸钾(K2MnO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5、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②t2℃时,将 20g 甲加入 10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
③t3℃时,将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④将 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此时三种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请回答:(水的密度1g/cm)。
若用质量分数为 20%的氯化钠溶液来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 20%的氯化钠溶液______g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除用到量筒、烧杯和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
36、下列物质中(用序号填空)
①纯净的空气 ②铁粉 ③氢氧化钠溶液 ④氯化钠 ⑤液氧 ⑥冰水混合物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7、某同学欲配制40g溶质质量分数9%的氯化钠溶液,全部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时,应称取______g食盐。把水的密度近似为1g/ mL,则须量取______mL水。
(2)实验中使用玻璃棒的目的是______。
(3)如果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9%,你认为可能有的原因(写一条):______。
38、人体呼出气体中主要含有氮气、氧气、水蒸气、二氧化碳。为验证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某兴趣小组利用下面装置进行实验。
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
②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遇到水蒸气变成蓝色固体;
③NaOH溶液也能与CO2发生反应,吸收CO2的效果比澄清石灰水更好。
请回答:
(1)呼出气体通过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3)随反应进行,装置中铜网逐渐变为黑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装置D出现白色浑浊,证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____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5)E装置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CO2,反应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尾气中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9、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2018年12月,第24届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讨论的核心物质就是CO2。CO2的浓度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都保持在一定的范围,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全球碳循环如图所示:
如何降低大气中CO2浓度,是人类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议题。
海洋封存:利用庞大的水体使海洋成为封存CO2的容器,但会引起海水酸化等。
地质封存:将CO2注入特定的地层,该方法最大的风险是CO2泄漏,局部CO2浓度快速上升,直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等。
矿石碳化:利用矿石中的氧化镁或氧化钙等,在一定条件下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镁或碳酸钙等,但过程缓慢。
综合利用:工业上可以将CO2转化成尿素[CO(NH2)2]、甲醇(CH3OH)等资源。2017年8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镍与有机物组成的混合催化剂,利用太阳光能,将水中溶解的CO2转化成CO和O2。
在二氧化碳的处理过程中,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全球碳循环中,能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___。
(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因为化石燃料中含有_______元素。
(3)上述综合利用CO2得到的产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
(4)写出上述将CO2转化成CO和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单质
B.CO2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生活有害无利
C.海洋封存CO2会引起海水酸化,发生了反应CO2+H2O H2CO3
D.矿石碳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反应MgO+CO2 MgCO3
40、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
(1)由如图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反应是_____(填“吸热”、“放热”)反应。
(2)在A处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呈_____色。
(3)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无变化”)。
(4)B到C的过程中温度降低的原因为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