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锡盟八年级质量检测化学

一、选择题(共25题,共 125分)

1、恒温蒸发掉某溶液的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原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剩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剩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下列历史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

B.凿壁偷光

C.司马光砸缸

D.钻木取火

3、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作制冷剂

B.石墨制作电极

C.金刚石裁玻璃

D.用焦炭冶炼金属

4、取 10.8g 过氧化钙晶体,对其进行热分解实验,并绘制固体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过氧化钙晶体受热时先失去结晶水:CaO2•XH2OCaO2+XH2O,加热时固体中钙元素质量保持不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6

B.a点对应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C.生成水的质量为8.0g

D.b点对应固体的化学式为 CaO

5、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物质

6、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7、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写的变化只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8、能表示为2个氧原子的是

A.

B.

C.

D.2O

9、下列元素符号中名称和符号相符的是

A.钠(N)

B.氧(O)

C.氢(He)

D.铝(Cl)

10、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晾干

B.铁钉生锈

C.干冰升华

D.石蜡熔化

11、归纳与整理知识点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某同学整理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②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属于化学变化

③二氧化碳比一氧化碳多一个氧原子,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④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化钠离子构成

⑤一种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12、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的pH小于7,pH小于7的雨水一定是酸雨

B.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破坏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灭火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

13、罗平花米饭是当地布依族的特色美食。下列制作过程中米的变化明显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上好的糯米淘洗晒干

B.用各类植物染料浸泡

C.清水洗净糯米表面色素

D.久置的米饭发霉变质

14、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冰水是混合物

B.煮沸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D.天然水经沉淀、过滤后变成纯水

15、2023年7月21日,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再显中国饭碗自信,其中“化肥”功不可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会使肥效降低

B.氯化钾能增强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

C.含氮量为31.5%的硝酸铵化肥样品为纯净物

D.过度施用化肥会造成土壤退化和水体污染

16、某同学为了探究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将其混合后在密闭容器,高温加热一段时间,检测其中部分物质的质量,并与加热前比较(见下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

30

6

3

反应后质量

12

2

24

x

A.x=3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丙的质量比是1:2

D.容器内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17、我国科学家利用复合光催化剂人工合成了燃料,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B.上述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D.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8、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为缓解温室效应,应践行低碳生活

B.在金局表面涂油喷漆可防止金属锈蚀

C.为节约用水,生活及工农业生产中应提倡水的循环利用

D.为减少空气污染,应加高化工厂烟囱

19、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是由于

A.水分子被破坏

B.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C.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D.水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

20、2023年10月26日中国神州十七号飞船发射成功。其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为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该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为CO2

B.偏二甲肼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生成N2和H2O的质量比为7:6

21、“化学给人以知识,化学史给人以智慧”,下列有关化学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B.拉瓦锡验证了空气由氮气、氧气组成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D.阿伏伽德罗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2、小明在进行“用胶头滴管吸取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并进行加热”的实验操作中,以下操作(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向矿泉水中滴加肥皂水充分振荡,产生大量泡沫和少量浮渣

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并放热

24、梅花的清香在较远的地方都能闻到,从分子角度解释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体积很小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质量很小

25、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产生N2是物理变化

B.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反应②中涉及化学反应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③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O2,N2有时也能支持燃烧

二、(共1题,共 5分)

26、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事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干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做脱色剂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三、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请按图中仪器的标号填空:

①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

②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

③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

④常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⑤既可用作反应容器又能直接受热的是________

⑥用来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

⑦配制溶液时,用来溶解固体的容器是________

⑧用于固定和支持仪器的是________

28、家庭常见消毒液见下表。

消毒液

成分

次氯酸钠(NaClO)、水等

酒精(C2H5OH)和水

过氧化氢(H2O2)和水

(1)84消毒液属于___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配制75%(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时,将75mL酒精与25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该事实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

(3)过氧化氢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___

29、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0、煤、石油、天然气是我国最主要的化石燃料。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和开发新能源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1)煤燃烧时产生的______(填化学式),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

2)利用各成分沸点不同,可将化石燃料中的_______分馏,得到汽油,目前汽车常采用涡轮增压技术来增大发动机的吸气量,目的是_______,传输出更多的动力。

3)玉米秸秆、高粱等发酵可以得到乙醇,将其添加到汽油中,可得到车用乙醇汽油燃料,使用该燃料能一定程度上节约石油资源并减少汽车尾气污染,请写出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随着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长,人类正在开发新能源,如太阳能、______(填一种即可)等。

31、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铝的混合液进行了实验,向混合液中加入铜粉和锌粉,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已知甲溶液呈蓝色。请用化学用语回答:

(1)固体乙中一定含有__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阳离子是_____

32、空气的成分以____________为主,其中按体积算,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78%,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21%.

33、新型冠状病毒蔓延期间,为了做好自我保护,我们要尽量减少外出,如果要外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生活中注意勤洗手,也可以在家庭等密闭场所适当喷洒消毒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我们化学实验中的_____燥作。

2)小铭同学想配制100mL的酒精溶液,用于杀菌消毒。他将25mL的水和75mL的酒精混合后,发现体积小于100mL,原因是_____

3)测量体温是防控的重要环节。家庭常备温度计中的液态物质是_____(填写名称)。

4)“84”消毒液能迅速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

34、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经典赏析。

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写出汞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

(2)本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

①汞在加热的条件下,只和氧气反应。

②汞为液态,在汞槽中起到液封的作用,并能直接用来测量反应器内空间体积的变化。

③生成的氧化汞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把得到的氧气加到剩下的4/5体积的气体中,结果所得气体跟空气的性质完全一样。

根据资料卡片,请再补充本实验使用汞的两个优点,并说明依据。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拉瓦锡得出了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请根据现在的认识,对此结论予以补充。_____________

35、依据所学知识,用适当化学用语填空:

(1)广泛应用于粗盐精制、硬水软化、玻璃生产、洗涤剂生产等领域的物质________

(2)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______

(3)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的矿物燃料的主要成分_________

(4)钡餐透视检查胃肠疾病时,病人需口服硫酸钡,若误服碳酸钡(BaCO3)就会中毒,原因是碳酸钡与人体内的胃酸发生反应,生成对人体有害的可溶性钡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6、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城市家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关闭燃气开关灭火,运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_

(2)“低碳”就是较低的CO2排放。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

A.两面使用草稿纸

B.出行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代替私家车

C.让长期不用的电器处于待机状态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下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D的名称是_____

2)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选择仪器GH_____(填字母序号);

3)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从上述仪器中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填字母序号)。

4)小明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中,小明观察到石灰水中持续出现气泡,但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

38、现有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结合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若用装置A加入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则要将一团棉花放在试管口,原因是_____

3)装置B和装置C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其中需要加入的固体物质是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

4)天然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它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能燃烧,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甲烷气体。若要制取和收集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____(填装置编号)。

五、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固定装置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1)写出A处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B处玻璃管中观察到什么现象?

(3)上图实验装置设计是否能完全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并说明理由。

40、请仔细分析下列化学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2H2+O22H2O;②2CO+O22CO2;③ 3Fe+2O2Fe3O4

1)反应①~③有许多共同点。如:它们的生成物都属于____________。请你再指出它们的一个共同点:____________

2)反应①~③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仿照示例指出其中一点(答案不能与示例相同)。示例:③的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为321,而另两个是212。不同之处: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