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A.验证H2的燃烧产物 | B.鉴别H2O和H2O2溶液 |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D.除去N2中的O2 |
A.A
B.B
C.C
D.D
2、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刚学习的一种物质,试根据他们的叙述判断该物质是
A.浓盐酸
B.氢氧化钠
C.浓硫酸
D.石灰石
3、除杂和鉴别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设计 |
A | 除去CO2中的CO气体 |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
B |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 | 用磁铁充分吸引 |
C | 鉴别稀盐酸和水 | 用金属铜分别加入少量两种试剂中,观察现象 |
D | 鉴别N2和O2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
A.A
B.B
C.C
D.D
4、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不同 | 常温下,分别向同体积的盛有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滴加相同滴数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 |
B | 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 打开瓶盖 |
C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D | 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向收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加入约 |
A.A
B.B
C.C
D.D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取少量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二者恰好完全中和的是
A.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B.滴入适量Cu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C.滴入适量BaCl2溶液和稀硝酸,观察到有白色沉淀
D.测得混合液中Na+与的个数比为2:1
6、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7、被誉为“中国天眼”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球面射电板是用铝合金板制作的。如图为铝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及其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
B.铝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C.一个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g
D.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阳离子
8、如图所示,将液体A注入装有固体B的试管中,会导致U形管中右端液面升高,则液体A和固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
A.水和硝酸铵
B.水和氢氧化钠
C.水和氧化钙
D.稀盐酸和镁
9、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瓷器
B.湿法炼铜
C.高粱酿酒
D.纺纱织布
10、2023年12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运载火箭的动力推进剂是四氧化二氮()和液态肼(
)。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涉及1种氧化物
B.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1、化学物质吡唑啉是生产折叠手机用到的柔性屏幕的重要物质,其化学式为C3H6N2,下列有关吡唑啉C3H6N2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吡唑啉中C、H、N的质量比为3:6:2
B.吡唑啉是由3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构成的
C.吡唑啉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吡唑啉的化学式量为70g
12、202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少坐公交车,鼓励绿色出行
B.为治理雾霾,全面禁止使用石油燃料
C.在工业生产中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
D.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13、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错误是
A.烧碱溶液洒在实验台上,立即用浓硫酸冲洗
B.实验药品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
C.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立即手湿布或沙子扑灭
D.浓硫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4、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粒子的总称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铁元素
C.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15、下列各物质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白磷在水下燃烧,发出黄光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C.甲烷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16、在一定条件下,A、B、C、D四种纯净物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0.4g
B.丙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前后的乙、丁改变的质量比是4:1
17、在一定条件下,N2和H2反应生成NH3,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N2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该反应前后涉及到两种单质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该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没有改变
18、化学无处不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B.石油和煤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C.冬天取暖时,煤炉上一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19、常温下,向各盛有100g水的甲、乙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M、N两种固体物质,搅拌,充分溶解后,发现只有甲烧杯底部有未溶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两溶液质量相等
B.N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甲乙两个烧杯溶液的浓度相等
D.升高温度,M物质一定能继续溶解
20、硼是制造火箭耐热合金的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硼的原子序数是5
C.硼的原子质量是10.81
D.硼原子的质子数是5
21、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C.20℃时,将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
D.10℃时,将乙、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20℃,此时两种溶液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2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但一定不是化合物
D.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海水中分布着丰富的氯化钠
B.工业上可以氯化钠为原料来制取碳酸钠,氢氧化钠、盐酸等物质
C.赤铁矿属于金属材料
D.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含有80多种金属元素
24、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3
C.甲、乙、丙、丁均由分子构成
D.参与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3:4
25、下列物质分别属于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是
A.冰水混合物、铁水、氯化钠
B.空气、液氧、冰水混合物
C.氮气、氦气、五氧化二磷
D.泥浆、高锰酸钾、铁
26、厨房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食醋
C.花生油
D.加碘盐
27、请从①一氧化碳;②熟石灰;③甲烷;④二氧化碳;⑤小苏打;⑥水这六种物质中,按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数字序号)。
(1)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
(2)有毒的气体是_____。
(3)可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是_____。
(4)可制汽水的气体是_____。
(5)可做面点发酵剂的盐是_____。
(6)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_____。
28、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几种气体。
(1)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现在有3.01×1023个水分子,请问这些水分子为___________mo1;1.5mol二氧化碳所含有的二氧化碳分子数约为___________。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其数值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1mol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_g。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具有的质量___________g。
(2)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例如:所以HCl是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都是OH-例如:所以NaOH是碱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例如:
现有下列8种物质:①石墨②NaHCO3③Mg④CaO⑤H2SO4⑥Ca(OH)2⑦豆浆⑧乙醇。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29、用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1)氦气 ;(2)2个氢分子 ;(3)氯化钙 ;
(4)氢氧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5)铵根离子 ;(6)硫酸铁 .
30、能源、环保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__和天然气等,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煤燃烧生成CO2、SO2、CO等气体,其中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___。
(3)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如图是华能环江界子良风力发电项目场景,截止2020年9月4日,已有8台风机正式实现并网发电运行。除此之外,你知道目前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有___________(填一种)。
(4)习总书记说“垃圾分类回收是一种新时尚”。废旧报纸属于___________(填序号)。
A可回收垃圾 B厨余垃圾 C其它垃圾
31、有下列物质:①液氧;②高锰酸钾;③河水;④二氧化硫;⑤水银;⑥冰水混合物。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单质_______;
(2)混合物_______;
(3)氧化物_______;
(4)含有氧分子的是_______;
(5)化合物_______。
32、如图是某口服液标答的部分内容。
(1)该口服液能为人体提供的一种微量元素是___________,人体缺乏该元素会引发的病症是___________;
(2)硫酸亚铁中铁、硫、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
33、下表是KNO3和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KNO3 | 13.3 | 20.9 | 31.6 | 45.8 | 63.9 | 85.5 | 110 | 138 | 169 | 202 | 246 |
NaNO3 | 73 | 80 | 87 | 95 | 103 | 114 | 125 | 136 | 150 | 163 | 170 |
(1)20℃时,KNO3(A)、NaNO3(B)的溶解度(S)的大小关系为:SA____SB(填“>”、“=”或“<”)。
(2)20℃时,向100g水中加入50gNaNO3,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精确到0.01)。
(3)现有80℃的NaNO3饱和溶液500g,要使其析出晶体50g应降温至_______℃;如图是20℃时进行的系列实验示意图,①~⑤表示实验所得溶液;
(4)溶液⑤是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如果将图中溶液②温度升温到30℃(不考虑水蒸发),溶液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
Ⅰ.溶质的质量 Ⅱ.溶剂的质量 Ⅲ.溶质的质量分数 IV.溶解度
(6)若升温至50℃过程中,②→③的过程中有少量水蒸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Ⅰ.①、②均为不饱和溶液 Ⅱ.②→③的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Ⅲ.③→④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IV.④→⑤的过程中析出KNO3晶体53.9g
34、2017年12月28日石济客专首列高速列车抵达平原东站,平原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1)铺设轨道用到大量钢铁,用一氧化碳与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制造“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使用了大量的铝合金材料,铝合金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_____,在空气中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是_____。
(3)从金属的原子结构看,金属易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35、废金属的危害①_____②_____. 回收利用废金属的优点有_____、_____.
36、观察图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硅是由_____构成的。水是由_____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_____和_____按一定的角度构成的。
(2)“宏观--微观--符号”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如下图分别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氢气和氧气燃烧的示意图。据图回答:
a、图中这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
b、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如图变化的实质_____。
37、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H为装置编号)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选用B、E装置制取和收集氢气,请在虚线据中画出用集气瓶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图___________(只画集气瓶和导气管);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C,其优点是___________。
(4)实验室通过加热浓盐酸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氯气(C12),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_。氯气密度比空气大,若选用F装置收集氯气,气体应该从___________(填“b”或“c”)口进入。氯气有毒,可与NaOH溶液反应,某同学设计G、H两种尾气处理装置,你认为最优的是___________(填“G”或“H”)装置。
3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部分固定装置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b______。同学们尝试用F装置收集一瓶CO2,最后同学们能否用该装置收集到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呢?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
(2)实验室要制备大量的氧气,可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常温下,实验室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你认为上图中最适合制取乙炔气体的发生装置是______。
(4)D装置与E装置在操作上的共同优点是______。
39、化学实验室里有二瓶无色气体,只知道它们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请你把它们区分出来,你该怎么做呢(写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
40、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游客在长沙景区能闻到浓郁的樱花香味,这是由于___________(从分子的层面解释)。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脱色制得白糖,因为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___________作用。
(3)装食品用的聚乙烯塑料袋可用加热的方法封口,是利用了塑料的___________(填“热塑性”或“热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