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含12gNaOH的溶液中缓慢加入氧化铝粉末,发生反应aAl2O3+bNaOH=cNaAlO2+dX,该过程中NaOH、NaAlO2的质量随氧化铝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10.2gAl2O3时,生成物质X的质量为1.8g
B.上述化学方程式中c:d=2:1
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溶质有NaOH和NaAlO2
D.若再加入10.2g的Al2O3,则NaAlO2的总质量为32.8g
2、下列常见物质中允许旅客带上车的是
A.酒精
B.汽油
C.鞭炮
D.大米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之前,应进行灯火试验
B.洒水车向空气中喷洒水雾防治扬尘
C.大力开采矿物资源,加快经济发展
D.汽车安装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减少尾气污染
4、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B的作用是做安全瓶,防止C中液体倒吸入A装置中
B.装置C的目的是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C.该套装置的缺点是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D.实验时应先点燃D处的酒精灯,后点燃A处的酒精喷灯
5、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
A. 舍勒
B. 拉瓦锡
C. 道尔顿
D. 普利斯特里
6、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对物质的用途或事实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汽油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B.石墨、金刚石的硬度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炭黑制墨水用于书写需要保存的档案,是因为炭黑是黑色的
7、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A.灭火
B.人工降雨
C.供给呼吸
D.作气体肥料
8、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水
B.钢
C.金刚石
D.空气
9、金丝桃苷(C21H20O12)是从中药材中提取的一种具有抗病毒作用的物质。下列关于金丝桃苷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丝桃苷由三种元素组成
B.金丝桃苷的碳、氧元素质量比为21:12
C.金丝桃苷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64
D.一个金丝桃苷分子中含有53个原子
10、《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传统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熔点高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沙里淘金”与“百炼成钢”蕴含的化学原理不同
D.“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指清香的美酒来自粮食的缓馒氧化
11、下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水蒸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热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的CO以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B.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CO2和水蒸气杂质
C.装置C中的Ca(OH)2溶液作用是检验产生的CO2气体
D.反应后的固体可能是Fe和Fe2O3的混合物,可通过加入盐酸并过滤的方法分离得到Fe
12、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下列生产生活中用到的气体来自空气的是
A.新能源汽车中使用的氢气
B.填充气球用到的氦气
C.炼铁用到的一氧化碳
D.做饭用到的天然气
13、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B.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所以加剧温室效应的一定是二氧化碳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化学变化中各原子的数目一定不变,则原子的种类也一定不变
14、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之一。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
A.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15、空气净化器可有效消除装修材料中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B.甲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D.丙和丁质量比为22:9
16、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17、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以下反应除去:。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K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B.4个二氧化碳分子:4CO2
C.4个钾离子:4K
D.6个氧原子:3O2
18、小琪往如图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搅拌后,发现塑料片上的水结了冰。她加入的物质是
A.NH4NO3
B.Na2CO3
C.NaCl
D.NaOH
19、打火机的使用过程为按下开关释放丁烷气体,电火花引燃丁烷气体。松开开关停止释放丁烷,火焰熄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松开开关,丁烷分子停止运动
B.按下开关,丁烷分子的体积变大
C.火焰熄灭,是因为隔绝了空气
D.电火花引燃丁烷时,温度达到了丁烷的着火点
20、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所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圆木劈成柴
B.西瓜榨成汁
C.粮食酿成酒
D.铁架涂油
21、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曾主持测定了铟、依、锑等九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下图为锑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锑原子核内有51个质子
B.锑元素是金属元素
C.锑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21.8g
D.锑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b
22、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 ||||
实验目的 | A.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B.探究分子运动现象 | C.探究呼出气体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不同 | D.探究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
A.A
B.B
C.C
D.D
23、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列归纳都正确的组是
A.性质决定用途 | B.化学与能源 |
①氧气助燃——气焊切割金属 ②石墨有导电性——制铅笔芯 | ①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是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清洁能源 ②可燃冰的大量发现表明化石题料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喝的能源 |
C.化学与生活 | D.化学与安全 |
①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给水杀菌消毒 ②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 ①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水扑灭 |
A.A
B.B
C.C
D.D
24、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空气
B.牛奶
C.干冰
D.石油
25、有关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中子数为33
C.原子质量为74.92g
D.表示原子核及核电荷数
26、推理和总结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氧化物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则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C.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之前都要进行验纯
D.铁比铝更容易生锈,所以铁比铝更活泼
27、一碳化学是以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如CO、CH4等)为原料来合成一系列化工原料和燃料的化学,合成气可通过天然气的重整得到,如CH4+H2O═CO+3H2。合成气可制二甲醚,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新型燃料。合成气还可用于冶炼金属。请你仔细阅读合成气冶炼粗铜和制取二甲醚的部分生产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中碳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合成气在与黑色固体冶炼粗铜的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写出其中一个反应)。
(2)二甲醚(CH3OCH3)可由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的条件下制的。用合成气制二甲醚时,还产生了一种常温为液态的氧化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上述生产流程的突出优点是 。
(4)合成气(CO和H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草酸(H2C2O4)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28、下列物质:①食盐水.②液态氧.③净化后的空气.④冰水共存物.⑤水银.⑥氖气.⑦四氧化三铁.⑧氯酸钾.⑨过氧化氢.⑩铁粉.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 . 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 (均填序号)
29、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属于_____(填“不可”或“可”)再生能源。在石油煤、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
化石燃料的燃烧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但CO2用途相当广泛。下图是工业上利用CO2作原料生产尿素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2)为缓解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人们正在利用和研发许多其他能源。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_____。
30、水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学习化学以后,我们对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1)知道了水的微观结构。如图所示,构成水的粒子可表示为______(填序号)。
(2)了解了水的宏观组成。水是由______和______组成的。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如图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我们可以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3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2)两个钠离子______;
(3)三氧化二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3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我国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CH3OH),其徼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1)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微粒_______________(选填“分子”或“原子”)。
(2)甲、乙、丙、丁对应的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3)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写出该过程中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33、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日益增长,可燃冰的开采、氢气的开发和利用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在可燃冰的试开采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
(1)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请写出甲烷(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电解水可产生氢气,如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_____(填“1”或“2”)。
34、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t2℃时,把50g甲加入到15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______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
(3)稍微加热丙的饱和溶液即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4)除去甲中混有的少量乙,步骤是:加水溶解、加热浓缩、______、过滤、洗涤、干燥。
(5)当溶液的浓度用溶质的质量分数(w)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选填序号)
①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的浓度也一定相等
②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③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④将t1℃的甲、丙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溶解度都变大
35、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铜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说明纳米铜具有:________性质。
(2)用具有__________性质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可以使鸟和鱼共同生活在水面以下。
(3)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请发挥你的想象写出医用注射器可代替__________化学仪器(答出一种即可)
36、写出下列粒子或物质的化学符号:
(1)两个氢原子________ 。
(2)2个氨分子________ 。
(3)三氧化硫中硫显+6价_______ 。
(4)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 。
(5)缺 ______ 元素易患甲状腺疾病。
(6)2个碳酸根离子______ 。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 。
(8)3个亚铁离子 ______ 。
37、在用白磷(白磷与红磷组成相同,着火点为40℃)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晓涵同学将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白磷,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观察到A、C中气球的大小不同,用理化知识解释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2)将C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然平衡,在此化学反应中,从具体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析天平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
(3)上述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38、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研究和创造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CO2.如图是某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性质进行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比_______变红的速度快,此实验可得出二氧化碳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9、熄灭蜡烛,发现蜡烛冒一缕白烟,若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会有何种现象?试分析蜡烛变成白烟的过程是什么变化?
40、小明在观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实验后,说石蜡燃烧和石蜡受热融化都是化学变化.你认为小明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