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评说洋务运动:(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强大对手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清政府自强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弄那么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漂亮的拳击手套”是指
A.政治体制
B.军事装备
C.生产技术
D.思想文化
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我国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3、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认为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原因是( )
A.没有受到清政府的支持
B.实际效果不足导致甲午战争惨败
C.洋务派中饱私囊,腐败严重
D.没有触及到制度改革
4、19世纪90年代起,梁启超的时政评论大多刊在《时务报》和《新民丛报》上,故称“时务体”或“新民体”。“新民体”半文半白,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法,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据此可知,“新民体”( )
A.便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B.掀起了近代文学革命的热潮
C.得到普通百姓一致认可
D.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5、黄海大战中,奋勇杀敌、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左宗棠
D.李鸿章
6、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三军败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中法战争
7、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
A.1921 B.1922 C.1923 D.1924
8、历史遗迹能够让更好地读懂历史,圆明园遗迹控诉的是
A.鸦片战争的耻辱
B.沙俄侵华的罪证
C.英法联军的暴行
D.八国联军侵华的罪行
9、“国民若是有救国的决心,要先把私通日本的卖国贼政府推翻,然后可以废除密约,争回山东,除了这个法子,是万万不行的。”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护国运动
B.二次革命
C.五四运动
D.签订“二十一条”
10、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D.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1、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是在哪年?
A. 1911年
B. 1912年
C. 1915年
D. 1918年
12、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在近代,上海是( )
①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 ②中国共产党梦想起航的地方之一
③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的诞生地 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辛亥革命是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这里的“失败”是指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宋案”发生 D.袁世凯称帝
14、在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时,既对外宣战,后又下令剿杀义和团,并无耻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使义和团失败的历史人物是
A.慈安太后
B.慈禧太后
C.光绪帝
D.宣统帝
15、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最终确立了( )
A.现代工厂制度
B.现代农业制度
C.现代手工业制度
D.现代工资制度
16、香港媒体评价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天才创造”是指( )
A.实行包产到户
B.建立经济特区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一国两制”构想
17、在观看电影《林则徐》前,王明向同学介绍影片的历史背景:( )
①这部电影反映的历史发生在1839年前后
②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灾难,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③林则徐到达广州,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在虎门销毁
④在英国的武装干涉下,这次禁烟斗争失败了。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口号往往反映一场运动的目的和诉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主与科学”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B.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19、“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
A. 《南京条约》
B. 《尼布楚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0、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右图漫画反映的事件( )
A.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B.是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进行了制度变革的尝试
D.传播了民主科学的思想
21、主要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________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________活动;清政府拆毁________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_______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班列六部之前。
22、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林则徐领导的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由__________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农民战争。
24、《________》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________》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25、1950年的土地改革,废除了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6、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 》; 1984年,《 》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载入史册。
27、近代历史中,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
(3)割让台湾全岛及包括钓鱼岛在内的所有附属岛屿的条约
(4)赔款最多的条约
28、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________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____________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9、建立兴中会
(1)时间:1894年11月。
(2)地点:__________。
(3)成员:华侨。
(4)口号:提出“_________”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30、1927年8月,中央在汉口召开_________,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有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_________,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1、在2020年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在历史上也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
(1)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请问这个官办钢铁企业名称是什么?并再写出一个中国其它地区这一时期的军事工业。
(2)这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见证了推翻清朝,实现共和的历程。请问这个“首义”是指什么起义?
(3)这里出现了武汉工人参加的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事件,请问该事件是什么?
(4)在这里发生了基本上消灭吴佩孚主力的战役。请问该战役是什么?
(5)在这里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随后按照会议精神他领导了武装起义。请问会议和起义各指什么?
(6)在这里发生了武汉会战,请问它在抗战中有何影响?
32、国共两党在近代曾经两次实现合作,都取得了重大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的标志是什么?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哪场战争?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名称是什么?
(3)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哪场战役?哪场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4)国共两次合作取得的成果,对你有何启示?
33、读下边漫画《时局图》,回答问题
(1)该图反映了十九世纪末发生在中国的什么历史事件?
(2)图中的老鹰代表哪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侵略中国,该国提出了什么政策(措施)?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和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根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摘自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什么样的经济情况?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制定实施了什么重要措施?
材料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胜利完成,使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摘自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成就
材料三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当时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材料四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邓小平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