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词《念奴娇》追思的是( )
A.王进喜
B.雷锋
C.焦裕禄
D.袁隆平
2、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小组收集了传记《邓小平时代》、图片《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和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该研究性主题应该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小全同学对抗日战争初期的一场战役作了如下描述:战场位于徐州东北60千米,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战略地位重要。战役从1938年3月开始,敌我双方展开拉锯战。近20天后,中国军队歼敌两个最精锐的师团,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该战役为(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太原会战 D.武汉会战
4、“文革”结束的标志是
A、林彪叛逃 B、“二月逆流”
C、毛泽东逝世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5、1961-1963年间,全国精减职工超过1800万人,加上其他非职工群体(如职工家属),约超过2600万的城镇人口迁回农村。其中,精减职工的主要对象为1958年1 月以后来自农村的新职工。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消化大跃进运动的过剩产能
B.国家提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C.家庭联产承包吸引农民回归
D.国有企业打破吃大锅饭局面
6、如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其中“天国”是指( )
第五章天国的悲喜剧 一、白莲教、天地会和拜上帝——73 二、洪秀全的思想——77 三、天国的悲剧——84 四、留给历史的余响——89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7、《新华字典》的出版社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
A.三联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同文出版社 D.外文出版
8、有学者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西方外交制度的挑战,中国先是拼命抗拒,继而不情愿地被迫接受与适应中外关系的旧有秩序改变。下面各项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西方列强获得巨额赔款
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9、小轩去某纪念馆参观,看见镌刻在纪念馆门柱上的对联,“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据此判断该纪念馆应该是( )
A. 北伐战争纪念馆 B. 南昌起义纪念馆
C. 红军长征纪念馆 D. 淮海战役纪念馆
10、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资本家说:“我之廉价工人,彼(西方国家)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彼之便利……”以上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日《马关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1、在新中国建设历程中, 总有一些地方站在时代潮头,见证中国的发展。下列城市曾经站在时代潮头, 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是( )
A.珠海
B.深圳
C.长春
D.厦门
12、开创北洋政府统治的是
A.道光帝 B.慈禧太后 C.光绪帝 D.袁世凯
13、一稻济世,万家粮足;国士无双,先生千古。英国《独立报》也对先生评价:“他的高产水稻帮助全世界的人们养活了自己的生命”。“先生”是
A.邓稼先
B.袁隆平
C.钱学森
D.屠呦呦
14、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的科技工作者、工人、解放军指战员,在国家经济落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发愤图强,用较短的时间,突破了许多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材料体现出20世纪60年代我国取得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人民建设的热情
C.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
D.党和政府的支持
15、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二大”
1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的人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鲁迅
17、看到“1921年”“上海”“嘉兴南湖”“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
C.抗日战争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8、经过十多年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 )
A.计划
B.政府
C.市场
D.企业
19、查阅古籍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以下都是中国近代发行的报刊,如果你要查阅孙中山关于对同盟会纲领最准确的阐述,你应该到去借阅( )
A.
B.
C.
D.
20、江西万家岭战役中,中国军队给日军以重创。这次战役属于
A.武汉会战 B.徐州会战 C.长沙会战 D.公沪会战
21、汪伪政权建立于 ___________ 年。
22、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________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23、1947年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___________。意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___________的序幕。
24、彼得一世改革作用:①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増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②开启了俄国的________________进程。局限性:________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25、______年清政府废除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度: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26、在大庆石油大会战中,________发扬了艰苦创业、不怕困难的精神,被誉为“铁人”。
27、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2)开赴朝鲜战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3)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28、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__________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29、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_____________(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30、1860年,____________火烧圆明园。1900年____________占领北京后,采取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
31、你能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吗?
32、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灾难史,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中华民族的复兴史。回忆所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近代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
(2)2011年5月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中的四件回国兽首铜像:猴首、猪首、牛首、虎首。这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3)允许日本开设工厂的条约是哪个条约?
(4)帝国主义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对中国发动了哪一场侵略战争?
(5)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给你的启迪是什么?
33、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不同阶层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不同的口号或主张,请据此写出相关事件及其积极影响。
(1)自强求富:
(2)民主共和:
(3)民主与科学:
34、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7年毛泽东写下一首诗: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材料一,这首诗反应的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发动的什么起义?起义受挫后,中共探索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2)材料二中的远征指什么?在此次远征中,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事件?
(3)远征最终结束的标志什么?
(4)这次远征所体现的精神是什么?谈谈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应如何发扬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