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年代尺所显示的历史主线是
A.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
B.一五计划开始并提前顺利完成
C.土地制度废除过程
D.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2、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有一篇新闻报道,其标题的前半句是“英法联军占领北京西郊”,后半句应为
A. 关天培战死炮台
B. 邓世昌殉国黄海
C. 义和团火烧教堂
D. 圆明园惨遭洗劫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卢沟桥事变 D.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4、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其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戊戌变法——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C.辛亥革命——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5、随着清王朝被推翻,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被废止,新式服装流行起来。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②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
③人们有不同的审美要求
④国民平等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6、诗句“鲜血凝固的那个时候,长江呜咽钟山悲泣……三十万冤魂,在地狱中哭泣”反映的是
A. 东三省沦陷 B. 南京大屠杀 C. 淞沪会战 D. 旅顺大屠杀
7、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的素材,下列各项中较适合作为本次班会主题的是( )
A.朋友遍天下
B.依法治国
C.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D.科教兴国
8、维新人士纷纷为《时务报》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改革,抨击顽固守旧势力。《时务报》因此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这表明《时务报》( )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C.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D.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统治
9、小华喜欢看鲁迅的作品,他能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作品有( )
①《狂人日记》 ②《小二黑结婚》 ③《孔乙己》 ④《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二战后到70年代,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除自身因素外,还得益于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重视发展国民教育
C. 美国的大力扶持 D. 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11、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和赔款最多的条约分别是( )
A.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B. 《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 《瑷珲条约》、《辛丑条约》 D. 《南京条约》、《辛丑条约》
12、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13、促使新中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4、清朝因其版图形似枫叶而得名“枫叶之国”,下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蚕食这片“枫叶”并获得土地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法国
15、下面示意图反映了某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掠夺 ②海外华侨的竞相投资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南京国民政府的推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6、中国国民党一大以其特殊意义被载入史册。那么,该会议的“特殊意义”在于
A.使国民党成为全国最大政党
B.宣告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C.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政府在全国的统治
17、下列是中国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示意图,你认为a处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焚书坑儒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8、公车上书是举人们要上书给谁?
A.道光皇帝 B.咸丰皇帝 C.慈禧太后 D.光绪皇帝
19、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国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同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可见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
A.扶植伪满洲国政权
B.把东北变为殖民地
C.支持蒋介石反共
D.消灭军阀张作霖
20、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的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的著名老字号。1954年同仁堂响应国家号召,顺利实现了公私合营。公私合营出现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三大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21、1980年我国设立四个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试验田”,它们是深圳、珠海、汕头和____;1990年,又在上海建立了____,这被称为是打出了“对外开放的王牌”。
2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实行______、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______》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3、涌现的英雄:张自忠、______。
24、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5、19世纪70年代外国势力侵入新疆,清政府派________收复新疆;至________年,除伊犁外新疆的其他地区都回到祖国的怀抱;______年中国收回伊犁。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观点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政治主张或口号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① ② |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 ③ |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B.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C.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D.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27、变法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_____》,强调“变亦变,不变亦变”,宣传变法维新思想;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________》一文,正式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8、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_________创办了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了“_________”的道路。
29、1988年,______经济特区建立(最大的经济特区);1990年,______开发区建立。
30、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设立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31、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100年奋斗目标是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的开展?哪两个领域也开展了类似运动?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当时中国错误的经济行为给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
(4)材料四中的“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指的是当时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做法?这一做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3、列举出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国旗、代国歌。
34、根据下面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是什么事件?此标志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二,邓小平是在哪次会议上的讲话此次会议有何重大意义?
(3)图三组织,中国是什么时候加入的?有何历史意义?
(4)图四中共十九大确立的指导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