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那次战争(1840~1842年)……英国人称之为通商战争…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求维持原状:彼攻我守。就世界大势论,那次的战争是不能避免的。”据此可知,英国发动“那次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将本国的工业文明成果推广到中国
B.用武力扫除清政府闭关锁国的障碍
C.变中国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同清政府建立平等的贸易伙伴关系
2、1950年的《长江日报》上,作者金本富在《感谢与努力——春节小感》一文中写道:“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解放了武汉,人民翻了身,站起来了,当家作了主人……”与此文写作背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政协会议召开
B.新中国成立
C.中共八大召开
D.三大改造完成
3、抗日战争中,某次战役是中国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一战役
A.平型关战役 B.百团大战 C.淞沪会战 D.长沙会战
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人民的思想愚昧
5、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初一份震惊中外的报告,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报告中“改革”( )
“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运动的报告》 |
A.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
B.保障了解放战争胜利
C.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实现了土地的集体所有
6、哥伦布在自己的航海日记中写道:“当地居民都跑来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这里“当地居民”是:( )
A. 意大利商人 B. 阿拉伯商人 C. 非洲沿岸土著居民 D. 印第安人
7、1954年,《人民日报》特意发表了一篇社论,题目是“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你认为这个“新阶段”指的是( )
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实施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8、有首校歌唱道“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该校首任校长是
A.孙中山 B.周恩来 C.毛泽东 D.蒋介石
9、孙中山曾高度评价某次革命事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是役”是指( )
A.同盟会的成立
B.萍浏醴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0、“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指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的( )
A. 毛泽东 B. 刘少奇 C. 朱德 D. 周恩来
11、人类每一次重大疫病爆发之时,都有科学家战斗的身影。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青蒿素能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是
A.袁隆平
B.莫言
C.屠呦呦
D.邓稼先
12、孙中山在听说某个著名人物遇刺后,写下了这样一幅挽联:“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请问这个人物是谁?( )
A.袁世凯
B.蔡锷
C.宋教仁
D.段祺瑞
13、某次战役历时52天,歼敌47.2万人。同时使我国的解放战争获得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略后方。该战役( )
A.解放了中原地区
B.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C.解放了东北全境
D.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关的转折点
14、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司令员是( )
A.陈毅
B.朱德
C.彭德怀
D.贺龙
15、“八荣八耻”中倡导“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追溯历史,曾经倡导“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6、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③选举了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④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清末我国从传统社会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D.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18、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A.自强、求富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9、下图体现了当时我国(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农业
C.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均衡发展
D.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事业
20、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割占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
A. 英国 美国 B. 英国 法国 C. 英国 俄国 D. 俄国 日本
21、将下列各题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运动是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它曾经攻占南京,改名_______,定为都城。
(2)_____________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革命根据地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1936年_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937年的__________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4)“中国人民艺术家”是___________,“中国近代绘画之父”是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________________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3、完成下列表格
24、中国在英国的炮口逼迫下被迫开放了______、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五处作为通商口岸。
25、_________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_________年,清政府以科举流弊太多,决定从次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26、中共二大:________年7月在上海召开。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________。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________,推翻________,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____________。这样,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27、____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9、在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_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运动学生们提出了“外争主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30、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民工
| 543万人
|
担架
| 30.5万副
|
大小车
| 88万辆
|
牲畜
| 76.7万头
|
船只
| 8500只
|
筹粮
| 9.6亿斤
|
挑子
| 20.6万副
|
A.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武器装备精良
C.双方兵力悬殊
D.将士作战勇敢
31、回答下列解放战争和民族工业的有关问题。
(1)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签订了什么文件?
(2)大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3)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运动?状元实业家是谁?
(4)近代国家举办的最高学府,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32、抗美援朝是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请说出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并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什么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该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宪法规定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3)1968年10月,国家主席刘少奇在大量伪证的情况下被开除出党,次年在河南开封含冤去世。共和国主席遭到残酷迫害说明了什么?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在思想和组织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时间 | 会议 | 内容 |
1978年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
1982年 | 中共十三大 |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1987年 | 中共十三大 |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①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
1992年 | 中共十四大 | 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
1997年 | ②_____ |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材料二 三次重要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三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曾说:“要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任重道远。解决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仍是我们的第一要务。……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1)请将材料一表格①②处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的三次会议上确立了哪些党的指导思想?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我国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写出两个方面)
(4)试归纳上述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的共同点。(写出1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