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出现在
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A.“大跃进”运动时期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观点是人们对历史史实的看法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林则徐被道光帝革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和英军谈判
B.《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上,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洋务运动破产
4、下列历史事件按因果关系搭配,正确的是( )
A.火烧圆明园——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C.新文化运动——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戊戌变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5、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灾难。1839年,在广州缉拿烟贩、收缴鸦片并当众销毁,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嚣张气焰的民族英雄是
A.曾国藩
B.林则徐
C.李鸿章
D.关天培
6、香港媒体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里的“天才创造”指的是( )
A. 尊重历史与现实 B. “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C. 香港的顺利回归 D. 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7、下列关于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九大、二十大的关键词,排序正确的是( )
A.“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B.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
C.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D.“三个代表”——改革开放——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新时代
8、某班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专题时,制作了如下的年代尺。下面对此年代尺上的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是导致A处(1840年)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B处(1856年)发生的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在C处(1894年)发生的战争中,民族英雄邓世昌壮烈殉国
D.D处(1900年)发生的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拥有厂家 | 拥有资本 | 工人人数 |
1913 | 689家 | 33亿元 | 27万多 |
1920 | 1795家 | 50亿元 | 55万多 |
A.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大量外国投资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企业
D.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发展
10、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11、如表是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由下表可以得出我国当时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
农业 | 比例 | 手工业 | 比例 | 工商业 | 比例 |
个体经济 | 3.7 | 个体手工业 | 8.3 | 私营 | 1 |
农业合作社 | 96.3 | 手工业合作社 | 91.7 | 公私合营 | 99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C.建设东北工业基地
D.设立经济特区
12、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 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 农民丁说:“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13、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主要成果是
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
A.结束了十年内战 B.建立民主政权
C.签署“双十协定” D.取得抗战胜利
14、胡适先生曾经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专制 B. 民主共和
C. 民主科学 D. 社会主义
15、他在给道光帝的上书中指出:如果听任鸦片流毒,“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基于此,他所采取的措施是( )
A.传播西学 B.闭关锁国 C.虎门销烟 D.兴办洋务
16、“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起包裹回家转,依旧做长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一事件是( )
A. 金田起义 B. 天京事变
C. 北伐失败 D. 天京陷落
17、“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A. 准备北上抗日 B. 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 红军的战略战术 D. 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8、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的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19、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B. 于1949年提出
C. 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D. 实行“一国两制”
20、武昌起义的主要力量是( )
A.工人
B.农民
C.新军
D.学生
21、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1894年9月,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2、1905年成立的____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险级革命政党。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政治纲领闹发为“民族””____”“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23、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____________1918年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4、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____、_______ 、_____三大主义,合称为“ 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 的指导思想。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寄托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强国梦想,他们前赴后继,努力探索。根据所学知识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将下列图表内容填写完整。
梁启超的分期 |
史学界的观点 | 相关重大的历史事件 |
政治主张或口号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一期 | 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 |
洋务运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二期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① ② | 维新变法、民主共和 |
中国人自知不足第三期 |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
新文化运动 | ③ |
(2)个人的际遇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上海的张山(1845-1921年),一生的经历见证着时代的变迁。以下工作生活场景有可能发生在他身上的是
A.20岁时,他被招进江南制造总局做工。
B.40岁那年春天,他在《申报》上看到了“公车上书”的消息。C.67岁那年他主动剪掉了自己的长辫子。
D.70岁时他让孙子给他读《青年杂志》上的文章。
26、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______在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
27、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1978年,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实行____,自负盈亏,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获得了农业的大丰收。
28、______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______年底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29、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重视农业生产。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______。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开创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 ______。
30、在反“扫荡”作战中牺牲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______。
31、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32、抚今追昔,为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艰辛探索】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艰辛探索,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哪次会议之后?这次会议指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1958年国内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夏秋之际,各地又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据此说出我党在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两个严重失误分别是什么?
【时代楷模】
(3)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称为“铁人”和“解放军好战士”的分别是谁?在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建设成就】
(4)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以高昂的热情,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成就,列举两项建设成就并据此回答这一时期的建设成就对我们中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33、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什么运动?
◆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 ◆李鸿章说:我学◆康有为说:我变 ◆孙中山说:我革
3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这一时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制度建立】
(1)哪一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哪一会议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成就】
(2)这一时期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请列举其中的三位典型代表。
(3)这一时期我国取得了哪些科技成就?
【曲折失误】
(4)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出现了哪些急躁冒进的错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是什么?
【经验教训】
(5)20多年的艰辛探索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