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景德镇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甲午战后,英国某报社发表评论称:“清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这一社论道出了

A.清朝政府腐朽落后的原因

B.列强划定势力范围的事实

C.英国坚持独占中国的想法

D.欧洲各国瓜分中国的野心

2、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挽联哀悼的是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A.林则徐   B.邓世昌

C.岳飞   D.关天培

 

3、为了宣传变法,维新派进行了一系列活动,其中不包括(  )

A. 创办报刊   B. 组织学会   C. 开办学堂   D. 派留学生出国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次会议上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5、下表所示内容反映出模范人物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模范人物

言论

焦裕禄

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兰考

王进喜

能在最复杂的环境里艰苦工作;能在最困难的时候顶上去

A.助人为乐

B.勇攀高峰

C.艰苦奋斗

D.救亡图存

6、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一次重要会议中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次会议上形成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习近平

7、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鲁迅《狂人日记》发表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

C.《青年杂志》的创办 D.文学革命和白话文的提出

8、“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对台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双百”方针

9、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学生领导人们在天安门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运动,并使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取消了二十一条

B.北洋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10、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

A.新中国的诞生

B.抗日战争胜利

C.渡江战役结束

D.三大改造完成

11、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两次革命(  

A.在革命的性质上完全不同

B.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

C.都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特权

D.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12、1897年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1882年,上海开办第一家电话局;1905年无声影片《定军山》拍摄;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这些旧闻共同说明的主题是( )

A.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

B.新民主主义的兴起

C.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D.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

13、中国近代史上积极践行“师夷长技”的洋务派代表是

A. 林则徐

B. 曾国藩

C. 谭嗣同

D. 孙中山

14、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役是

A.孟良崮战役 B.沙家店战役 C.青化砭战役 D.平津战役

15、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得出的结论是(     

A.继续进行“文化大革命”

B.要实现四个现代化

C.我国已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6、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负一胜的关键在于

A.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武器是否先进

C.是否有外国支持

D.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17、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这句话中的“敌人”是指

A.英法联军

B.美国侵略军

C.八国联军

D.日本侵略者

1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①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9、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推进全面外交进程中取得的成就是

A.多次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B.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

C.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下图的人物是广西著名的抗日名将,他指挥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他是(     

A.韦拔群

B.张云逸

C.李宗仁

D.白崇禧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罗马帝国的第一皇帝是_______,雅典在_______统治期间,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世界高峰。

 

22、________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23、正面战场的变化: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_______

 

24、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目前我们建设强大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正能量。结合图片,完成有关问题

(1)铁人  

(2)解放军的好战士  

(3)党的好干部  

25、观察下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井冈山会师的地点——砻市

B.中共独立领导军队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地——南昌

C.决定向农村进军的地点——文家市

26、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①1858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割占土地最多的条约)。

②1860年的中俄《______》,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土地。

③1860年的中俄《______》和1864年的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土地。

(2)方式: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

(3)影响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___,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

28、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的基本特征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由此可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性事件是1956年底_______的基本完成。

29、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____》,真正的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决定____为国务院总理。

30、________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年召开中共十四大,提出必须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探究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3)红军长征开始地点和结束地点分别是哪里?

(4)长征途中哪次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地位?

(5)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6)说出一句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2、近代化的探索,凝聚着先进的中国人以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为目的,不断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足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的运动是什么?答出此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各一个。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的运动是什么?此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有什么历史作用?

(3)1905年孙中山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是什么?他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4)结合上述问题及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33、2021年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这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机关刊物是什么?

(2)辛亥革命爆发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辛亥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4)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被谁窃取?

(5)1912年联合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的是谁?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跃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纪录》。

材料二 全国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1980年产量5.02亿公斤,1981年产量6.70亿公斤,1982年产量 7.15亿公斤。

材料三1973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亩产可达650公斤, 被称为“东方魔稻”。到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 亿公斤。

材料四 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 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 积、合同、证书”,……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2)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有密切关系,你知道是什么会议吗?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东方魔稻”叫什么?这则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道理?

(4)通过阅读以上四则材料,你觉得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