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阜新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新中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决定实行“一五计划”

B.选举毛泽东为国家主席

C.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标志着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国家

2、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比较顽强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再失败。该观点反映出太平天国( )

A.肩负着双重的历史使命

B.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C.缺乏正确的革命理论指导

D.失败的根源是内外夹击

3、2022年3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同美国总统拜登视频通话时指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严峻挑战,乌克兰危机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和平安全才是国际社会最应珍惜的财富”。20世纪50年代,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平安全”的是(     

A.中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形成

B.中美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C.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D.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观察下图,该报刊宣传某人民公社花生亩产13241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这份报纸应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大跃进”时期

5、“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随后,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等。上述材料记叙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创办学会

C.百日维新

D.戊戌政变

6、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A.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消灭了地主阶级

C.实行了集体上地所有制

D.彻底推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7、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70周年,这场战争不仅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涌现出了无数英雄战士,下列四个历史人物与此有关的是(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8、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都于南京,宋教仁起草制定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根本大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有关该约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由宋教仁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

C.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D.该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

9、1988年建立的我国面积重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A. 深圳市

B. 珠海市

C. 厦门市

D. 海南岛

10、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这场“决斗”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利益 B.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打开中国市场

C.中国腐朽制度阻碍了社会发展 D.英国企图通过战争获得领事裁判权

11、振华里的家庭妇女龚老太太在家里举行家庭会议,订立了节约捐献的家庭公约:“龚老先生每天少抽五支烟,坐三轮车改坐电车;龚老太太的两个儿子本来每星期要看一次电影,决定减为每两星期看一次,把省下的钱来捐献;她自己也决定每天捐一点菜钱,一直捐到朝鲜全部解放为止。”材料反映了(     

A.一五计划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

B.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的热情高涨

C.自力更生和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D.抗美援朝激发了民众的家国情怀

12、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关联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统一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D.土地改革——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13、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

A、美国被迫在停战协议上签字

B、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1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外商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     

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的商品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15、下图是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达成的协定内容,该协定达成的背景是

A.全面内战爆发

B.抗日战争爆发

C.抗日战争胜利

D.渡江战役胜利

16、公元 2 世纪,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其“内陆湖”,该帝国是(     

A.阿拉伯帝国

B.罗马帝国

C.波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7、“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哪一著名战役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8、“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海口(山海 关)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 象出现有关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9、以下照片共同反映了

A.敌后战场的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正面战场的抗战 D.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

20、学完明朝历史,小明感叹:“明朝官员没有隐私”他感慨的是明朝特务制度(     

A.澎湖巡检司

B.厂卫制度

C.行省制度

D.科举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和平建国的《_______》。

22、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_________(人物)在会上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23、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____》,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4、秦汉时期最重要的历史特征是_______

2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制度。

26、从19世纪( )年代到( )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 )的洋务运动。

27、各个时代都会涌现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是上甘岭战役中的战斗英雄;在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被誉为“铁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创办工业

19世纪60年代起,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________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________、福州船政局等;19世纪70年代起,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_______企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_____、湖北织布局等。

29、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__”的局面;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___》。

3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_____________。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_____________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的新时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是指哪里的农民?

(3)最初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谈判,多少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32、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最早提出了什么主张达到什么目的?在中央和地方上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有谁?洋务运动有什么积极作用?

3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简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关系逐步改善的具体史实。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毛泽东文集》

材料二: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在“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领域采取了怎样的发展战略?

(3)为保证“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中央政府在1954年颁布了一部什么法律文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