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9年4月,广东省领导向中央汇报:“我们省委讨论过……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后来,中央让广东“先走一步”的重大决策是( )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逐步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2、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宗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与以上材料相关的宗教是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3、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对抗日战争时期几场重大战役及其推论错误的是( )
史 实 | 推 论 |
A淞沪会战 |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
B平型关战役 |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
C台儿庄战役 |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
D武汉会战 |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
A.A
B.B
C.C
D.D
4、“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皇帝“不甘作亡国之君”,实行变法,其具体措施有( )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实行耕者有其田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5、历史事件及影响是历史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下表中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6、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开始于( )
A. 洋务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7、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如图是一枚“中华民国十八年”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张银元发行于公元( )
A.1918年
B.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8、李鸿章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却说“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可知,中外缔结的不平等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9、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湖北武汉考察疫情防控工作,他深情地说:“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必将通过打赢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再次被载入史册!”武汉在近代史中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它是辛亥革命的爆发地,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
A.李鸿章
B.谭嗣同
C.陈独秀
D.孙中山
10、1912年孙中山在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这里的“社会主义”是指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即为三民主义中的( )
A. 实现民族主义 B. 实现民生主义 C. 实现民主主义 D. 实现民权主义
11、八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参观陆军军官学校的旧址(如图),他们应该去的地方是( )
A.广州
B.武汉
C.上海
D.南京
12、义和团失败后,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这是因为义和团
A.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B.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C.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D.阻止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13、1953年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将原有18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2个,又新建345个社,在发展社员时,有的村干部向群众说:“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条路,看你走哪一条,要走社会主义的,桌上签名入社。”据此最能说明的是( )
A.农村开始探索农业合作化道路
B.“一五”计划正式确定并实施
C.对农业的改造遵循了自愿互利的原则
D.三大改造过程中已出现了错误倾向
14、“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后被下令焚毁。”这一野蛮事件发生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抗日战争时期
C.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D.北伐战争时期
15、下列人物中,被称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的是(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孙中山
D.林则徐
16、运用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右侧所示《三大战役》地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A.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
17、为了加快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共中央抓住时机,作出战略决战的决策,决定首战东北。为此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A. 平津战役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18、“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了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选举地区的人口为5.7亿……许多工业、农业和其他各方面的优秀人才当选。人们把选举的日期当作节日,张灯结彩,庄严隆重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体人民参加的空前规模的普选。”该事件为哪一会议的召开奠定基础(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9、导致下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8 | 343.4 | 133.6 |
1985 | 739.1 | 397.6 |
1995 | 4283.0 | 1577.7 |
2005 | 10493.0 | 3254.9 |
2018 | 39250.8 | 14617.0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0、“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这个“崭新的共和国”( )
A.宣告了中国实现了统一
B.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C.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D.实现了中国人民百年来富国强兵梦
2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世界逐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小丽同学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后,整理了下列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丽完成该表格。
时间 | 人物 | 国别 | 主要发明 |
1764年 | 哈格里夫斯 |
| 珍妮纺纱机 |
1769年 | 瓦特 | 英国 |
|
1825年 |
| 英国 |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美国 | 留声机、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
19世纪80年代 | 卡尔•本茨 | 德国 |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
22、从_____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平型关大捷总指挥——
(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3)发表东北易帜通告——
(4)黄埔军校校长——
24、完成下列相关知识填空。
(1)他,是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
(2)他,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__
(3)他,是一名军人,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是_____
(4)他,专注于田畴,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_
25、口号:________。
26、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_____》;冼星海被周恩来誉为“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其代表作是《_____》。
27、三大改造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是对农业、____以及_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28、抗击华尔洋枪队的太平天国青年将领是( )
29、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一人物是______,他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
(2)图二人物是______,他领导的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是______。
(3)图三人物是康有为,他领导了______。
(4)图四人物是______,他在新文化运动中写下的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______。
30、____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____________年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31、202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10周年纪念日。回望历史,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在哪里打响?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标志着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诞生,请问该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被谁窃取?为限制其权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32、问答题。
请说出抗日战争时期的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著名战役各三个?
33、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为什么《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北侧举行军事演习。11时左右,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日军随即炮击卢沟桥,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
材料二: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入侵。
材料三:如下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2)根据材料二,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是如何应对的?
(3)材料三中日本的新闻报纸报道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为了悼念在此事件中死难的国民,我国从2014年开始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公祭日,请你谈谈这一举措有何现实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最想向世界人民表达的愿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