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甘南州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如图是1955年的一幅宣传画,画中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工人师傅正在看工厂光荣榜上的劳模介绍。该画旨在宣传(     

A.工人参加国家建设的热情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C.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成果

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作用

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德国

3、与共和国同龄的农民赵建国要写一部回忆录,记录国家和自己的经历。其中,在他30岁左右的时候左右经历的是(     

A.参加土地改革成为土地的主人

B.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C.与其他农民一起参加人民公社,吃公社食堂

D.参与分户承包集体土地

4、“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跳出敌人包围圈的行动是(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强渡大渡河

5、请你为下列年代尺选择一个准确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C.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6、2010年,南昌73岁高龄的万有垒老先生把自己多年收集的老报刊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其中就包括创刊于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纸《申报》。这份百年老报创刊于

A.南通

B.上海

C.武汉

D.南京

7、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晚期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①《鸦片战争》 ②《太平天国》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④②①③

D.④③②①

8、抗日战争的起止时间是()

A.1934.10-1936.10

B.1937.7.7-1945.8.15

C.1931.9.18-1945.8.15

D.1927.4.12-1933`

9、观察下图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A.“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

B.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

C.讽刺“台独”势力不自量力

D.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10、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结治

1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北伐战争

1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热血青年作为一支新生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谱写了一曲激昂向上的青春乐章。五四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     

A.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B.取消“二十一条”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13、在近代某个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主要原因是(       

A.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和民用工业的驱动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的鼓励实业法令

C.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外国商人纷纷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14、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京郊的一座废墟(下图)上,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信息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义和团运动

15、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A.电影《戊戌风云》

B.报刊《国闻报》

C.书籍《再说戊戌变法》

D.历史教科书

1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中共七大

17、2015年9月,中国考古人员在黄海海域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残骸,顿时让人联想到:英勇抗贼,英雄殉国,海魂永存。这位英雄是(       

A.戚继光

B.邓世昌

C.左宗棠

D.李宗仁

18、下列各项不能反映新民民主义革命兴起的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革命军在街头剪辫子   C. 北伐军进攻武昌   D. 秋收起义

19、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一是袁隆平。”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A.提出并参与863计划 B.艰苦创业建设大庆油田

C.以毕生精力投入核试验的研究 D.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20、20世纪70年代是中国外交史上的辉煌时期,随着一项重大外交事件的胜利,迅速推动了中美、中日等往日敌对国家的邦交正常化。请问这一重大外交事件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为了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政府于1950年6月颁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影响下,1956年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潮。

22、填空题。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发生过很多重大的事件,请根据下列图片将相关内容填写完整。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5)________

23、人类形成距今约________________年。

 

24、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将下列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A.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地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地点

25、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从中获得了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6、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________

 

27、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表明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28、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9、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_____》。

30、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的是_____“状元实业家”是____;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是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近代化以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为主要标志,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请回答:

(1)写出我国近代工业化开端事件的根本目的。

(2)开启我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事件是什么?写出其历史影响。

(3)写出近代中国“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的代表事件及其口号。

(4)结合所学,分析以上事件失败的共同原因。

32、“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条约?

33、发动西安事变的国民党将领是哪两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是什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自2017年2月《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自《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远东盟军的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十四年抗战”中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概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