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下)雅安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元朝时在西藏设立的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北庭都元帅府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2、清朝前期经济兴盛的原因不包括

A.政府的重视

B.推行垦荒政策

C.重视农业发展

D.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

3、“宋代商品经济方面迅速发展,被称为中国式的‘商业革命’。”被称为“商业革命”的理由是

A.对外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

B.经济重心己经南移

C.商业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D.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4、小明看完《乔家大院》后,了解到主人公乔致庸是一位典型的晋商。晋商形成于( )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5、齐涛在《中国政治通史》中写道:“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品,因而双方都是划算的。”材料表明澶渊之盟(     

A.辽朝获得巨大利益

B.促进双方经济交流

C.宋朝财产损失重大

D.和平无法长久保持

6、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南宋-赵构

⑤金-阿保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7、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和谐的民族关系

C.活跃的对外交往 D.尖锐的阶级矛盾

8、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至淮水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辽

D.南宋与金

9、唐朝时妇女喜化“啼妆”。白居易的《时世妆》描写了“啼妆”的特点,时世妆,时世妆,出自西域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妇女喜化“啼妆”反映了唐朝(       

A.诗歌题材丰富

B.妇女地位极高

C.社会风气开放

D.民族政策开明

10、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深以为然,常以征为镜。材料主要说明唐太宗(     

A.轻徭薄赋

B.虚心纳谏

C.减省刑法

D.注重文教

11、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高调登场,却匆忙谢幕,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一段宛如昙花般脆弱短暂的璀璨辉煌。隋朝灭亡的标志(  )

A.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

B.618年,隋文帝在长安被叛军杀死

C.618年,隋炀帝在洛阳被叛军杀死

D.618年,隋文帝在太原被叛军杀死

12、“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

B.

C.

D.

13、清朝前期,闭关锁国政策严格地限制海外贸易。外国人来华贸易的唯一合法口岸是( )

A. 天津   B. 广州   C. 北京   D. 厦门

14、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中心是

A.兴庆 B.开封 C.临安 D.长安

15、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其中的五代先后出现在

A.海河流域

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

D.珠江流域

16、“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A. 勤于政事

B. 善于纳谏

C. 节俭治国

D. 唯才是用

17、在明清史的研究学习中,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以下图片资料,其研究主题应该是

A.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

B.明清时期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明清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

18、下图反映了西汉至北宋时期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北方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B.南方人口占比始终低于北方

C.经济重心最终完成南移

D.北民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

19、“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的实行,推动了秦国从分封制国家向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过渡。与之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20、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录了在他当代的一项技术“若止印三两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种技术是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铜版印刷术

D.活字印刷术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1)背景: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2)措施: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________,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22、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文教昌盛,历史称之为“________”;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3、《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4、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______,东南到______及其附属岛屿。

25、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为________

26、明代杰出药物学家李时珍,经过27年的努力,编写出《____________》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_____

27、战国初年,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唐朝灭亡后,北方先后出现后梁等五个政权,南方先后出现吴等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汉,史称“_______”。

28、明朝末年,占领我国宝岛台湾的殖民者是________

29、唐太宗实行_________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_”。

30、清朝时,带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返回祖国的首领是__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连线题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唐朝时期,中外交往非常频繁。请列举出两位为中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制度建构与制度创新关系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综观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与制度创新有着密切关系。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创新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举制度自诞生之日起即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了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中国科举制度与高考利弊分析》南充师范学校李长江

材料二:(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

——《七下中国历史》

材料三:“罢宰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参决。”

——《明史职官志》

材料四:清代史学家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进士科"是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设置的?这一科目的设置有何意义?

(2)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材料二中所述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材料中“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他设置的特务机构是什么?

(4)材料四描述的是哪一机构的职能?

(5)以上材料表明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