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季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台风影响频繁 B.夏季风进退规律异常
C.地形复杂多样 D.冬季风进退规律异常
2、我国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是( )
A.地形类型多样
B.气候类型复杂
C.人口数量多
D.自然灾害频发
3、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 )
A.江河湖泊水 B.浅层地下水 C.深层地下水 D.两极和高山的冰川
4、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推出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顺时针勾绘出一幅从广西到辽宁的美丽画卷。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中国陆疆线漫长,邻国众多,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菲律宾
B.日本
C.韩国
D.印度
【2】电视观众对《边疆行》中的四省区观后印象正确的是( )
A.我国位置最西的省区是①
B.维吾尔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②
C.回族主要聚居的省区是③
D.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④
5、6月份,大连樱桃成熟,广州的消费者欲网购樱桃到家,最快的运输方式组合是( )
A.铁路—公路运输
B.内河—公路运输
C.航空—公路运输
D.航空—铁路运输
6、我国位于
A.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 亚洲东部,大西洋西岸
C. 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D. 亚洲西部,大西洋东岸
7、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夏季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③季风气候显著 ④降水量空间分布均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
A.黑龙江
B.西藏自治区
C.青海
D.内蒙古自治区
9、玲玲、贝贝关于昆仑山脉的向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你同意的是( )
A.与天山走向一致
B.位于我国东部地区
C.是东西走向山脉中的最北列
D.中国最高大雄伟的山脉
10、香港人多地少,可供城市发展的土地有限,解决香港土地不足的办法是( )
A.建设城市绿地
B.建设高层建筑
C.限制工业发展
D.减少城市绿化用地
11、下列地理事件不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工厂废水排放,河流污染 B. 台风“威尔”造成海南17人死亡
C. 1976年唐山大地震 D. 北京平谷产桃区遭冰雹袭击,几乎绝产
12、下列河流与所注入的海洋组合,正确的是( )
A.长江—大西洋
B.黑龙江—北冰洋
C.额尔齐斯河—太平洋
D.雅鲁藏布江—印度洋
13、我国河流中,唯一一条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的是
A.黑龙江
B.额尔齐斯河
C.怒江
D.雅鲁藏布江
14、读“我国四城市1月、7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四地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年降水最多的是甲
B.降水的季节变化最大的是乙
C.丙的降水分干湿两季
D.丁全年多雨,四季分配均匀
【2】有关四地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四地的1月气温相差不大
B.四地的7月气温相差很大
C.甲地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D.四地所处的纬度可能依次升高
【3】甲、乙、丙、丁依次最可能是( )
A.上海、广州、香港、海口
B.拉萨、乌鲁木齐、兰州、北京
C.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
D.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15、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这是由于( )
A.光的照射造成的
B.地球球体形状造成的
C.观察者的位置造成的
D.观察者的错觉造成的
16、下列几个省级行政区中,全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是( )
A. B.
C. D.
17、“黄河宁,天下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图为黄河干流纵剖面及主要水文站观测数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黄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兰州水文站年平均流量最小
B.桃花峪至利津河段水能资源丰富
C.兰州至桃花峪河段径流量逐渐增大
D.中游河段年平均含沙量急剧上升
【2】下列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措施合理的是( )
①源头地区加强湿地保护②上游地区治理地上河
③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④下游地区治理荒漠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城市都为行政中心城市的是( )
A.成都、宝鸡
B.成都、兰州
C.成都、酒泉
D.兰州、包头
【2】图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有我国最大的湖泊b鄱阳湖
B.图中煤炭、石油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C.图中b所在省区是我国长江、黄河的发源地
D.图示范围处在东半球、低纬度、北半球
19、我国陆上邻国众多,其中与我国海岸相邻的是( )
A. 俄罗斯、印度
B. 朝鲜、越南
C. 印度、老挝
D. 哈萨克斯坦、蒙古
20、寒假期间,童童随父母外出旅行。到达目的地时,他们的衣着由厚厚的棉服,换成了凉爽的夏装。童童一家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
A. 从银川到乌鲁木齐 B. 从银川到长春 C. 从银川到北京 D. 从银川到海口
21、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是__________。
22、目前,我国工业门类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____、____化肥、____、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23、写出下列省区的简称与省会
(1)福建省________、________
(2)浙江省________、________
(3)江西省________、________
(4)广东省________、________
(5)安徽省________、________
24、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分布密集,最重要的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和上海;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多优越条件,请任意写出两条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5、我国各民族居住地分布情况各有特点,汉族人口居住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 、 和 地区.
26、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内海。
27、一般来说,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逐渐 .
28、我国某地(27°N,113°E)要用飞机运送一批紧急药品到地球另一端的阿根廷某地(27°S,67°W),飞机如果始终保持直线前进,那么飞行的最短距离约为 .
29、我国岛屿最多的省区是 ________ ,该省境内的 ________ 群岛是我国最大的群岛.
30、我们荣县的气候类型属于 ,降水季节差异属于类型 。
31、读“我国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地区的传统民居是______。这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应采取的生物措施是______。
(2)②处为______山脉,③处地形区是______。
(3)从气候因素分析,③地区产生春旱的原因是______;可以缓解该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______。
(4)今后,北京应该积极发展______。
A.汽车、化工等产业
B.高层房地产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钢铁等重工业
32、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据图判断,A作物集中产区的耕地类型是____B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
(2)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统计图”,可知,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数量总体呈____趋势,人均耕地面积总体呈____趋势。因此,为确保粮食安全,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3)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请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粮食增产中的应用。(请写出一点即可)
(4)我们的食物直接或间接来自粮食作物。请你为避免餐桌上的浪费设计一句公益宣传语。
33、读下列图回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山脉:① 平原② ③
河流名称④ ⑤
水利枢纽⑥ ⑦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海”指的是 ,干流呈巨大的“ “字形,它是我国第 长河。
(3)河南是兼跨黄河 (上中、中下)游的省区:黄河泥沙主要来自于 游的 高原地区。因此治黄的根本是加强本地区的 工作。
(4) 是治理黄河实现治沙和防洪的重要手段。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白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然而,对于如今的黄河,波澜壮阔已成往事,“顿失滔滔”才是常态。图为黄河流域图。
上游:
(1)长途跋涉而来的水汽化作雨雪降落在A________山脉北侧。这里高寒、湿冷,大量降水以冰雪的形式保存在地面和地下,气温升高融化汇流,形成最初的黄河:之后离开B______高原,到达兰州。从A到兰州,降水相对较多,寒冷而少人烟,水量损失_______(较多/较少),为黄河贡献了超过60%的水量。之后开启了“缩水”之路。
(2)从兰州向北跨过长城,进入________区(干旱/湿润),年降水量往往不足200毫米,同时蒸发强,黄河开始“缩水”;由于地块断陷,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宁夏平原,2000多年来大量居民在这开荒种地,为灌溉农田提供了_______,加剧“缩水”。
中游:
(3)从河口进入C高原后的河段的水文特征_______,治理措施________。
下游:
(4)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水流速度减缓,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床上淤积,形成“_______”,导致下游没有支流汇入,“缩水”加剧。
(5)初春时节,D河段会产生冰坝堵塞河道造成河水泛滥的现象即凌汛,形成原因除结冰期外,还有( )
A.流量
B.流向
C.流速
D.含沙量
协同发展:
(6)从协同发展的角度看,以下各省区做法正确的是( )
①青海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水源涵养区 ②宁夏调整农业结构,改进灌溉技术
③陕西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畜养规模 ④山东加固沿河大堤,加强湿地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读“中国及周边地区略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字母A是________(国家),B是_____(国家)。
(2)图中,数字①是______(海域)。
(3)图中,甲是________山脉, 乙是_______山脉。
(4)长江、黄河发源地所在省区③的行政中心是_____。
(5)图中,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简称依次是_______、桂、 、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