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同学参观国家博物馆,看到了文物西周宜侯夨簋,其铭文大意为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该出土文物( )
A.体现了甲骨文普遍流行
B.反映了西周的建立
C.说明了西周青铜器精美
D.印证了西周实行分封制
2、1641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写到:“许多其他沉重捐税仍继续违法征收,有些甚至不合理到这种程度:纳税的总额甚至超过货物的价值。”这表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的之一是
A.限制国王随意征兵的权力 B.限制国王随意征税的权利
C.限制国王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权利 D.维护议员在议会议事的自由
3、英国利物浦用于奴隶贸易的船只情况如下:1730年15艘,1751年53艘,1760年74艘,1770年96艘,1792年132艘。这一材料直接说明18世纪的英国进行的活动是
A.新航路开辟
B.殖民争霸
C.“三角贸易”
D.工业革命
4、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早期的殖民掠夺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5、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进行殖民掠夺扩张的国家是
A.法国和英国 B.荷兰和西班牙 C.英国和西班牙 D.葡萄牙和西班牙
6、下表为联合国成员国数量变化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年) | 1945 | 1950 | 1955 | 1960 | 1970 | 1990 |
国家(个) | 51 | 60 | 76 | 99 | 127 | 170 |
A.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联合国内部改革的推动
C.新兴独立国家的增多
D.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7、中国近代化地历程艰难曲折,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戊戌变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材料中的“联合体”指的是( )
A.华约
B.北约
C.欧盟
D.联合国
9、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城市原有的行会组织成为一部分工匠要千方百计突破的发展障碍。这样他们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帮工和学徒的数量,并把破产的同行雇为己用。材料说明
A.分散的手工场出现
B.集中的手工场形成
C.雇佣劳动关系出现
D.机器大生产的出现
10、请为以下三幅图片,选一个正确的主题( )
A.亚非的文明
B.欧亚的文明
C.封建的欧洲
D.封建的亚洲
11、伏尔泰说:“这无疑是我们地球上的头等大事,因为在这以前,地球的一半对另一半一直是一无所知,迄今为止任何伟大业绩在这一新的创举面前都相形见绌。”“这”是指( )
A.新航路的开辟 B.巴黎公社建立 C.宪章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2、对哥伦布到达美洲,不同地区的人们评价不一样:欧洲人称“发现美洲”和“地理大发现”,印第安人称“欧洲人侵略的开端”,梵蒂冈(教皇国)人称“向美洲开始传播福音”,而有的历史学家则成为“两种文明的相遇”。对这一现象认识评价正确的是( )
A.上述评价都体现了绝对的正确性
B.上述不同评价均缺乏史料论证
C.印第安人没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D.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见解
13、近代日本社会,最先放弃排斥外国做法,转而接受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做法的阶层是
A.大名
B.中下级武士
C.资产阶级
D.新兴地主
14、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世界各国。但在危机期间,有一个国家却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个国家是
A.中国 B.苏联 C.英国 D.日本
15、《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命于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主要反映出法典
A.强调皇权至高无上 B.促使人人平等的法治社会形成
C.奴隶只要守法就可以获得公民权利 D.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6、与我们常说的“圣诞节”、“公元纪年”有关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17、唐朝诗人王珪诗句:“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诗句中的“汉祖”是指
A.汉高祖刘邦
B.西楚霸王项羽
C.秦始皇
D.汉武帝刘彻
18、在中古欧洲社会发展过程中,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其历史影响不包括( )
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产生市民阶级
C. 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D.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1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20、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20世纪的一个重大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新在( )
A.社会主义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工人阶级要求取得普选权
D.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21、1649年,(_______)被推上断头台。1793年,法国国王(_______)被以叛国罪送上断头台。
22、概况:古王国时代,______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为“金字塔”。
23、美国独立战争中,大陆军取得扭转战局的胜利战役是:________。
24、目前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我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国家是————————。
25、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 晓夫 改革 | 背景 | 1953年,____上台执政 |
内容 | 在批判____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 |
评价 |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____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 |
勃列日涅夫改革 | 背景 | 1964年,____开始执政 |
内容 | 在经济上推行“____”,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 |
评价 |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
畸形 发展 | 原因 |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____方面 |
表现 |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 |
特点 | 高投入、高消耗、____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
26、公元前 73 年 ,_______________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8 世纪, _______________主政时期 ,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
27、反对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的宗教是_____。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国家或地区。
(1)金字塔,法老的陵墓,文明的象征——
(2)《汉谟拉比法典》,完整的成文法典——
(3)种姓制度,佛教文明,影响至今——
29、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________三个组成部分。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_
30、1775年4月19日,800名开赴波士顿西北郊搜查军火的英军,在________(地点)与埋伏在那里的武装村民交火,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81年,美法联军在________(地点)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31、二战后,形成了怎样的政治格局?其最终形成和结束的标志性时间分别是什么?
32、简述日本明治维新的措施。明治维新对日本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3、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文明的多样性决定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必然性。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文明多样】
(1)举出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艺术代表各一例。
(2)古埃及的哪一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文明交流】
(3)公元前4世纪,哪一帝国的建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4)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是什么?
【你的感悟】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的感悟是什么?
34、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发展新型国际关系,需要创新思维。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强权建秩序】
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摘编自斯大林的讲话) |
【实力定格局】
乙:二战后,世界发生的重大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在东欧、亚洲以及拉丁美洲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体系。……形成了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断深入,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促进了各国的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摘编自《世界史》) |
【发展促多极】
丙: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到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摘编自中国社科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
(1)材料甲中“战后和平制度”指什么?为确立此制度,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了哪两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请你用一句话评析该“和平制度”。
(2)结合材料乙和所学知识,写出二战后苏联、美国的国际地位及相互关系。据此材料概括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影响。
(3)依据材料丙,指出在世界格局的“过渡期”中“权力”的转移趋向。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写出我国应对新的国际形势的策略。